摘 要:在煤炭十年黃金期期間,電力企業為解決煤電矛盾,穩定煤炭供應,平抑煤炭價格,提高煤炭自給率,推動煤電一體化發展,紛紛涉足煤炭行業,通過大規模兼并整合,擁有了眾多煤礦企業。由于煤礦井下生產條件非常復雜,其安全生產問題一直困擾著電力企業,并制約著煤電一體化的快速發展。本文對電力企業旗下煤礦進行了簡要研究和分析,總結了其安全生產現狀,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歸納了主要制約因素。
關鍵詞:安全生產;煤礦;制約因素
2002年至2012年期間,我國煤炭需求持續增長,煤炭供不應求,價格不斷攀升,電力企業采購煤炭困難,庫存處于低位,且煤價持續走高也導致其生產成本不斷增加。為解決煤電矛盾,穩定煤炭供應,平抑市場煤炭價格,提高煤炭自給率,推動煤電一體化發展,電力企業紛紛涉足煤炭行業,將產業鏈向上游延伸,通過大規模兼并重組,控股了眾多煤礦企業,儲備了大量的煤炭資源。目前,五大發電集團擁有煤炭資源總量為1101.86億噸,其中華能集團占有資源儲量433億噸,超過總量的三分之一。五大發電集團旗下煤礦年生產能力合計31419萬噸,其中華能集團8660萬噸、大唐集團1570萬噸、華電集團6495萬噸、國電集團6654萬噸、國家電投8040萬噸。
由于電力企業初次涉足煤炭開采行業,對煤礦井下安全生產工作還不夠了解,安全生產知識還不夠全面,安全生產管理還不夠專業,煤炭專業人員配備還不夠充足,且旗下煤礦中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小型煤礦和由多個小煤礦或私營煤礦重組而來的整合煤礦,該類煤礦井下生產條件復雜多變。因此,近年來旗下煤礦的安全生產問題一直困擾著電力企業,成為其推進煤電一體化快速發展的主要障礙。
1 安全生產現狀
1.1 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 近年來,隨著電力企業對煤礦安全越來越重視、管控能力越來越高、管理經驗越來越豐富、處罰力度越來越嚴厲,旗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安全事故呈連續下降態勢。但是其安全生產形勢仍然不容樂觀,生產安全事故依然時有發生,人身傷亡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管理工作任務還很艱巨。
1.2 安全管理基礎比較薄弱 電力企業旗下煤礦大部分是通過兼并整合而來,該類煤礦在整合前多為小煤礦或私營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基礎普遍比較薄弱,一是其對礦井安全生產基礎重視不夠,資料數據收集不全面,地質勘探程度不夠精確,水文地質情況掌握不夠詳細;二是由于開采方式簡單,開采順序無規劃,導致井下廢棄巷道隨處可見,采空區錯綜復雜,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三是專業技術人員匱乏,技術管理混亂,造成相關圖紙資料填繪不準確,部分關鍵內容缺失,與現場實際情況差異較大,無法有效指導安全生產。
1.3 安全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電力企業在兼并整合煤礦后,抽調了大量原電力系統人員進入煤礦工作,并委以了重要領導崗位,該部分人員在日常安全生產管理時,經常無意識地將電力企業管理模式和經驗套用到煤礦管理中,甚至包括一些明顯不符合煤礦生產實際的安全管理方法,容易造成管理混亂、決策失誤。部分煤礦領導人員和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存在重生產、輕安全的思想,對安全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對安全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對安全隱患整改不徹底,對安全管理要求不嚴、標準不高,安全管理能力需進一步提高。
1.4 安全技術保障有待加強 煤礦安全生產千頭萬緒,井下生產條件復雜多變,其安全生產特性對技術專業分工提出了較高要求,煤礦安全生產技術保障工作也需要有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基礎和支撐。電力企業旗下的兼并整合煤礦現有人員比較充足,專業工種也比較全面,但隨著新煤礦的建設和投產運營,煤礦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儲備不足的問題就越來越凸顯。盡管近年來,電力企業通過外部和學校招聘、內部培養的多種方式,提高了煤礦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但與煤礦安全生產要求及技術保障的需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1.5 職工安全意識有待增強 電力企業旗下的兼并整合煤礦職工安全教育工作相對滯后,培訓水平有待提高,企業安全文化培育剛剛起步。部分煤礦職工的思想還停留在小煤礦時期的自由散漫的層次,不帶安全防護設施、不采取個人安全防護措施的行為時有發生,“三違”問題屢禁不止,隱患處置能力、事故應變能力、安全自保互保能力普遍較低,遵章操作及安全施工觀念尚未入腦入心,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2 主要制約因素分析
2.1 管理方式存在差異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煤礦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安全生產管控模式和管理方法,而電力企業多年來在自身行業內也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總結了眾多的管理方法,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管理方式,有些適用于煤礦安全管理,但也有些與煤礦安全生產實際不相符,無法在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中生搬硬套,這就造成電力企業與煤礦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差異,進而導致在安全管理工作銜接和重要事項決策上存在分歧。
2.2 煤礦形態和開采條件各異 電力企業旗下煤礦分布區域較廣,幾乎遍布全國各個省市,且煤礦多位于偏遠地區,與企業總部相距較遠,不利于集中統一管理,亦不利于上級機構實施日常安全檢查和動態監管。同時因地理位置不同,各煤礦開采條件差異較大,煤層厚度、埋藏深度、水文地質條件、瓦斯賦存狀況等均不相同,有的煤礦水文地質非常復雜,有的煤礦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而且各煤礦間進度不一、形態各異,有的煤礦已投產運營,有的煤礦正在建設,有的煤礦尚處于前期開發階段,并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小型煤礦和整合煤礦。
2.3 管理人員業務能力不強 原電力企業管理人員轉為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崗位后,缺乏相應的煤礦安全生產知識和井下安全生產管理經驗,其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安全問題處置能力有待增強。大部分煤礦管理人員都是通過招聘而來,人員來自全國各地,業務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個人素養參差不齊,有的知識面相對較窄,有的無現場工作經歷,有的無安全管理經驗。另外,人員招聘進入系統后,電力企業未能做到人盡其才,未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個人工作特點和能力,合理安排工作崗位,存在著專業不對口、業務不精通現象。
2.4 職工教育培訓力度不夠 煤礦對職工安全教育不夠重視,培訓不夠到位,對職工“三違”問題管理不嚴、處罰力度不夠、剛性不強,造成職工安全意識淡薄。另外,大部分煤礦職工文化程度不高,對安全教育培訓不積極,對安全知識掌握不夠熟練,對安全理念學習不夠深入,對安全意識認知不充分。
3 結語
對于電力企業而言,對旗下煤礦關注的重點和管理的難點始終是安全生產,只有分析和查找出旗下煤礦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深入剖析其存在的原因及主要制約因素,認真加以整改,并不斷夯實安全管理基礎,全力提高安全管控能力,才能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確保旗下煤礦實現長治久安。
作者簡介:吳宏勇,男,1981年12月生,江蘇如皋人,漢族,供職于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煤礦安全生產、開采技術、技術變革或煤炭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