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產品價格波動對農業有較大的影響,在期貨市場上,通過向其他風險投資者轉移風險,從而最大程度上規避價格波動帶來的生產產量的不穩定實現價格的穩定。文章通過分析山西農產品現狀和期貨市場的優勢,和山西農產品與期貨市場之間的問題,提出解決山西農產品市場與期貨市場矛盾的對策。
關鍵詞:山西農產品市場 期貨市場 矛盾分析 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1-200-02
農業對于一個國家和地區自身發展的基礎性作用至關重要。山西省作為一個自身糧食供給量不足的地區,自身的農產品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無法保障大多數人日常飲食的需要,那么在其他地區或國家出現較大自然災害或其他不可預期的問題時,省內的食品價格必然會出現很大的波動,會直接造成糧食市場價格的混亂,不利于人民的日常生活。期貨,作為一種與現貨相對應,同時從現貨衍生而來的產物,因為其本身特有的屬性,使得其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方式減少或降低農產品價格波動造成的影響。期貨市場作為一個國家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有著穩定社會市場價格,完善整個社會的價格體系的優勢,同時,利用其轉移風險的作用,企業可以根據市場行情,擴大或縮減產量。山西的農產品,也需要通過期貨市場,一方面降低價格方面的風險,另一方面,協助自身的農產品進入市場,讓產品更具有競爭力。
一、山西農產品市場的現狀
1.山西農產品及其主要種植品種。山西位于黃河的中段地區,在黃土高原中處在較東的地區,地形相對于其他地方更加復雜,由于地處中緯度內陸,在地理上屬于暖溫帶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中冬季要寒冷一些,而夏季則更暖和一些,與其他氣候相比季度差別更大,南部和北部的差別和海拔不同的地方差別比較大,雨水多集中在夏季。山西省境內山巒疊嶂,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境內以山區和丘陵為主,東部太行山、西部呂梁山縱貫南北,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長治和運城等盆地,主要的糧食產區集中在以汾河谷地為代表的谷地盆地中。
山西省現有耕地5538.76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高粱、以綠豆、小豆、黑豆等為首的豆類和以紅薯為主要品種的薯類;經濟作物有棉花、煙葉、甜菜、胡麻、油菜籽等。資料統計,山西省的谷物生產占到了山西絕大多數的產量,山西省的地形雖然不占優勢,但是也像其他地方一樣,谷類農產品可以提供大量的糧食,因此也會有大量的種植。
2.山西農產品市場現狀。山西的農產品市場以北方作物為主,主要的糧食作物為小麥、高粱、豆類和薯類,這其中又以玉米、小麥、為主,部分水源充足地區種植水稻,市場中有大米,但數量不多且分布較為分散。經濟作物以花生、油菜籽、棉花等為主。在市場中除了普遍可以見到的農產品之外,山西的農產品市場還有著大白菜、油菜,這些都是屬于北方蔬菜產量較大的品種,對西紅柿、土豆、黃瓜、青椒等等也進行市場價格記錄。
二、期貨及期貨市場的相關理論
期貨是與現貨相對應,并由現貨衍生而來。期貨通常指期貨合約。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場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準化合約。期貨合約包括商品期貨合約和金融期貨合約及其他期貨合約。期貨交易即期貨合約的買賣,它由遠期現貨交易衍生而來,是與現貨交易相對應的交易方式。期貨市場是進行期貨交易的場所,它由遠期現貨市場發展而來,是與現貨市場相對應的組織化和規范化程度更高的市場形態。期貨市場也是期貨交易中各種經濟關系的總和。
期貨市場的作用是期貨市場基本功能的外在表現,市場能夠發揮多大的能量跟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完備、政治等外部條件的完善程度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我國正在進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綜合來看,期貨市場的作用是多元的、綜合的,從宏觀方面來看,期貨市場提供分散、轉移潛在的使得價格發生波動的價格風險的工具,發揮著穩定我國經濟發展,為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提供參考依據,促進本國經濟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促使我國的市場經濟格局完善的作用;從微觀方面來看,期貨市場可以固定企業生產成本,實現預期的利潤,利用期貨指導市場價格的特點,組織企業、農民等進行實際生產,同時還可以通過期貨市場幫助發展新的售賣和購買的渠道。期貨市場的商品都是有著一定標準的產品,為了可以進入期貨市場,各個企業都會更加的關注產品的質量問題,保證自身的產品可以進入市場實現更高的利潤。
三、山西農產品市場與期貨市場的矛盾分析
山西是一個地處內陸有著明顯暖溫帶和溫帶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的地區,這一切都使得山西的農業活動受天氣的影響較大。近些年來,隨著全球氣溫發生變化,天氣變得越來越不可捉摸,極端天氣的發生越來越頻繁,使得如何降低或者減少農業生產的損失逐步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關乎著廣大農民和與農業有關的企業能否保證自己收入的重大問題。
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的作用可以提前鎖定自身的利潤,農民可以在現貨出現較大的損失的時候在期貨市場實現盈利,從而對沖自身現貨的損失。
對于與農業有關的企業來說,農業生產受天氣因素影響大的原因使得涉農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無法確定自己成本的多少,有的時候因為農產品價格的暴跌涉農企業可以將自身的成本降到最低,從而使得自身利益達到最大化,但是更多的時候是因為農產品由于各種因素出現價格大幅上漲的時候企業自身出現非常大的虧損,這個時候企業就可能破產。
1.山西自身農產品與期貨市場標準有差距。在期貨市場上,標的物有自身的標準。例如:大連商品交易所中的玉米,其對玉米期貨合約的交割品要求為(見表1)。而鄭州商品交易所強麥交割標準為(見表2)。
農產品在產品標準上主要受制于農產品種子和種植地區的環境情況。由于普通農民種植的農產品在質量上很難保證每一公斤的產量都能符合標準期貨合約所要求的質量,農民普遍都是自己購置種子,并且由于地形等客觀條件,很多時候產量和農產品質量和標準合約交割物會有一定的差距。
2.山西農民對期貨的認識較少。農民對于期貨市場的了解雖然各有不同,但絕大部分的了解是片面的或者說不正確的。他們不清楚期貨市場可以套期保值減少他們因為各種因素造成的風險,他們也不清楚自己可以通過期貨市場將自己生產的農產品銷售出去。
山西的農民對于期貨市場的不了解不清楚,一方面與他們的知識層面有關,也與農民靠天吃飯的觀念濃厚有關,另一方面,期貨市場進入我國的時間還比較短,很多人都認為期貨對于一般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是那種讓人一夜暴富或者一夜暴貧的事物,這固然是期貨市場的一方面,但是期貨市場轉移風險的作用絕大多數的人卻不了解。民間廣泛傳播期貨市場劣勢的一面,讓很少去關注金融的農民誤解了期貨市場,使得山西的農民對于期貨市場敬而遠之。
3.山西農產品生產量較少。山西省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東部,山西省境內山巒疊嶂,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境內以山區和丘陵為主。這樣崎嶇而又起伏的地形在大規模機械化的種植上是不現實的,玉米,小麥等主要的糧食作物無法如同東北地區一樣進行大機械化作業,而山區丘陵地區需要對耕地進行一定程度的平整,部分地形較好地區(如:盆地谷地地區)采取小機械種植,這樣在一個地區的種植就面臨著產量小的問題。由于期貨市場一份期貨合約所規定的對應標的物的數量是一定的,例如:鄭州商品交易所對一份強麥期貨合約的新規定為20噸/手;大連商品交易所對一份玉米期貨合約為10噸/手,由于產量的限制,一個農民是很難以一家的產量進行期貨套期保值。
4.涉農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意識較差。企業在期貨市場上除了做套期保值之外,還可以通過做期轉現保證企業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段獲得價格確定的農作物,從而保證自己的成本得以確定,實現這一個階段的盈利。
目前我國企業在期貨市場上參與度不高。一方面是因為我國涉農的企業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由于涉農企業不如其他諸如互聯網電子類的企業利潤來得快,很多投資者不選擇涉農企業,做得好的企業大多是國有企業,這些企業資金龐大,另一部分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國有企業對期貨市場了解較多,但是由于他們受國家的支持,對期貨的要求不迫切,而規模較小的企業則是無力參與期貨交易面。
四、解決山西農產品市場與期貨市場的矛盾的對策
1.提升農產品質量。對于標準合約交割物的標準,雖然說農產品會因為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無法和標準完全相符,但是為了減少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套期保值,可以根據地區農產品的質量通過不完全套期保值進行一定程度的保值。因此,在對這方面的農產品做相應的期貨套期保值的時候,很多時候就需要針對產地農產品與標準農產品的差值做出一個較為準確的預估,從而為套期保值的數量作出準確的選擇,盡量不會出現多做或者少做的問題。為了使農作物的質量達到期貨市場標的物標準,需要對農產品的種子進行改進。政府應為農民種子的選擇和推廣做一定程度努力,通過推廣優質的種子努力將農產品的質量靠近交割物標準。提升農產品質量,有利于農產品進入期貨市場,進一步開發山西農產品市場。
2.增強農民對期貨市場的認識。要農民認識到,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可以轉移掉價格風險,保證農民的收益。
還要使農民認識到農民可以通過期貨市場將自己的農產品銷售出去,而不必要非要自己尋找銷售渠道。期貨市場的存在可以說為農民提供了一種新的銷售渠道,通過這個渠道,農民可以將自己的農產品以當時的市價銷售。農民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農產品生產質量,與政府市場配合,使用能夠實現高產量高質量的種子進行生產,最終實現農業的增產,農民的增收。
3.擴大生產,提高農產品單位產量。山西的地形、氣候這些天氣因素和其他客觀因素是人無法改變的。但是通過科學種田,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改變粗放式的種植方式,為集約化的種植方式,引入先進的澆灌技術,走出靠天吃飯的農業發展困境,提高單產,進而實現大面積豐產,增加農產品產量,為進入期貨市場奠定物質基礎。
4.提升企業利用期貨的意識。針對山西企業在期貨市場不活躍的表現,政府有關部門應去了解企業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務協助他們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或者通過給需要相同或者相近的公司進行牽線,通過擴大他們的采購量從而使得他們盡可能的在時限內完成套期保值,或者減少因為標準不同的原因導致的差異和損失。企業自身也應該積極進行套期保值,可以通過專業機構,即期貨公司進行期貨的套期保值,以免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造成企業的虧損。
期貨市場對于山西的農產品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補充,可以說期貨市場一方面讓山西的農民和涉及農業方面的企業的成本和利潤得到固定,規避價格風險,同時還為他們的生產提供了較高的質量標準,有利于農民科學地安排種植計劃,提高注重農產品質量的自覺性,避免因盲目種植和農產品質量低劣造成損失。通過期貨市場,農民還可以創建自己的農產品品牌,將自身產品宣傳出去,提升自身產品的知名度,最終促使相關的產品能夠逐步走出一個地區,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期貨市場對于農業擴大再生產,增強地區農業生產能力,增加農民的未來收入,都是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徐常華.我國農民利用期貨市場促進增收問題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2] 任奕嘉.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定價效率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3] 苗明君.中國農產品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關系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3
[4] 謝長偉.農戶與農產品期貨市場對接模式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2013
[5] 張志峰.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促進農業發展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
(作者單位:太原科技大學 山西太原 030024)
[作者簡介:趙建鵬(1992—)男,天津市人,現為太原科技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
(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