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 胡英婕
摘 要:高職院校服務行業發展的能力是高職教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反映。高職教育要實施“5個對接”,推進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快自身轉型升級,培養行業企業急需的高技術人才,提升行業企業服務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服務;行業企業;能力提升
1 提升高職院校行業企業服務能力的必要性
在去年的全國職教會議上,劉延東副總理指出:“完善辦學模式,大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職業教育體現教育特色,保持生命力的關鍵要求。要推動五個對接,即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的對接;要推動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推動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的對接;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的對接?!比缃?,社會服務業已成為高職院校的主要職能之一,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行業企業服務,又是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之一。
如何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加快培養適合生產一線需求的合格勞動者、著力提高高職院校的行業企業服務能力一直是人們探討的焦點。
2 高職院校行業企業服務能力的內涵
2.1 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行業發展提供合格的人力資源。
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要求職業教育要貼近產業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促進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提升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水平、實踐育人能力和產業服務能力,加強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為地方產業、行業發展提供優質人力資源。
另外,根據《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 》的要求,高職院校,尤其是國家、省級示范校,要發揮中高職對接工作的領頭羊作用。高職與中職的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主要內涵之一,也是推進高職、拉動中職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2.2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企業服務能力。
高職院校的教師,具有“高等性”和“職業性”雙重特征,既要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又要有一定的專業實踐能力,即要成為“雙師型”教師。具備了雙師的條件,才有了服務企業的素質。
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可根據自身專業優勢,結合實踐經驗,主動為企業提供相關培訓、技術咨詢,開展技術革新、解決生產中的現實問題。
3 提升高職院校行業企業服務能力的途徑
3.1 加強學校與行業企業的對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對接、合作,是一種注重人才培養質量,注重學生在校園學習與在生產一線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共享的模式,是一種雙贏的選擇。加強學校與行業企業的對接與合作,并將校企合作作為加強現代職業教育、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的一項有力措施。
目前,高職院校的整體學科專業結構尚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協調。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聯動機制還不夠完善。政府在校企合作工作中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企業對于校企合作缺乏主動性,更沒有合作的熱情,往往是學校迫切心情得不到企業的回應。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換代,新的職業需求不斷出現,一些傳統的職業逐漸失去市場。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是一個具有周期性的系統工程,是實踐性非常突出的教學體系,這就要求學校的實訓設施跟上產業發展的步伐。而學校本身往往在新設備的投入方面力不從心。由于企業追求直接的經濟效益,還要考慮到安全生產等諸多因素,其合作的積極性不高。
在現實條件下,如何加強校企合作,在愿望和現實的矛盾中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途徑,為我們留下了很大的空間。
例如,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與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20所高職院校建設“ICT(信息通信技術)行業創新基地”,雙方通過“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合作機制,共建教學實訓科研平臺,按行業需求設計培養目標,調整課程體系;企業派駐工程師進校園,雙方組建混編教學團隊;利用中興通訊就業平臺為學生提供就業資源,解決學生就業,實現校企深度融合。這一做法為校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可借鑒的模式。
3.2 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發揮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構建系統化、科學化的專業課程體系。在由學校專業負責人和骨干教師、企業專家、行業名人組成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對行業發展現狀、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學生實際情況、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職業能力等諸多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對專業服務需求、專業培養目標、典型工作任務、崗位職業能力等進行認真剖析,明確專業定位、職業能力需求、專業知識結構、課程體系等,按照職業崗位和工作任務所需求的知識與能力,合理安排課程,將知識學習與崗位素質培養有機結合在一起,著力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實施中,轉變培養模式,推行一體化教學,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完善校內實訓條件,擴大校外實訓基地,加強實踐教學管理,確保實踐教學質量。
3.3 全面提高人員素質,找準突破口,提升企業服務能力。
依托合作企事業單位,搭建教學、科研和技術服務的平臺,通過人才引進、委托培養、聘請能工巧匠、企業生產崗位鍛煉等措施強化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科研團隊建設,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提升其技術服務能力。
注意教師科研服務隊伍的層次搭配,特別是發揮青年教師的作用。青年教師學歷高、搞科研熱情高,在研究生階段受過系統的科學研究鍛煉,而且知識更新快,結合老教師的閱歷、實踐經驗,會給整個團隊帶來積極向上的活力,增強團隊的創新能力。
根據高職院校的特點,教師可以把眼光放得低一些,重點開展應用性研究和教學中教改問題的研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眼光集中在諸如一些技改革新的項目上。如果研究成果取得成功,必然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可以擴大學校的影響。
提高管理人員素質。高職院校的行業企業服務,如果僅僅依靠教師,難以形成合力、發揮集團優勢。
一般來說,學校由科研部門負責這項工作??蒲胁块T的工作人員是傳遞科研信息的橋梁,是教師之間溝通的紐帶,是學校科研政策的直接執行者,也是推廣宣傳科研成果的主要力量??梢?,管理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著一所學校服務能力的高低。高職院??梢酝ㄟ^人員培訓、進修、互訪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使其對工作的重要性和職責能夠充分理解和體會;
二是加強學習,熟悉業務,熟練工作程序;
三是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加強溝通能力,為教師做好技術服務工作;
四是工作作風要端正,增強服務的主動性。
此外要樹立自身威信,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取得廣大教師的信任。
3.4 加強過程管理,轉變服務觀念,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服務的主動性。
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參與研究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以下問題,即重視課題立項和結題,忽視課題研究的過程、忽視資料的累積,進而影響研究成果的推廣。高職院校的教師,由于教學工作任務繁重,時間、精力有限,對研究工作的計劃性重視程度不夠,或者計劃得不到很好的落實,造成研究成果質量不理想,應用性不強等后果,以至于研究成果得不到推廣應用,不能充分發揮出研究工作對教育、教學等工作的推動作用。
高職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對科研工作的過程管理,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加強對課題主持人、參與人的指導,提高其研究水平;
二是幫助課題組完善研究方案,使課題研究順利實施;
三是對課題結題把好關、積極做好成果轉化推廣工作。
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為高職院校教師開展行業企業服務工作提供了動力保證。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在有關文件和制度中引導和激勵高職院校教師開展行業企業服務。在高職院校內部,應切實將行業企業服務工作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高職院校所關注的領域除了人才培養工作以外,也應包括行業企業服務能力等。
4 結束語
提高自我、強化服務、主動融入是高職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推進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讓高職教育緊跟產業發展步伐,與經濟發展高度吻合是提升高職院校行業企業服務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方美君.提升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對策研究[J].北京: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1.
[2]馬云峰.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思考[J].成都:當代職業教育,2012.3.
[3]耿金嶺.對提升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思考[J].北京: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12.
基金項目:
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LZY15589)。
作者簡介:
李嘉,男,漢族,1969年生,遼寧錦州人,教授;胡英婕,女,漢族,1971年生,遼寧錦州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