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澤敏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一直在探索如何實現MOOC與傳統課堂的有效融合,大規模的在線課程沖擊著傳統教育的底線,MOOC進入深度發展階段。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性、學科與課程之間未能無縫銜接的教學實際,可以分析當前高等在線教育環境的特點,提出在“后MOOC”背景下構建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后MOOC 應用型本科院校 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11-0047-0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自2008年在加拿大興起至今,迅速成為高等教育改革和在線教育實踐的風向標。特別是2012年美國硅谷以商業化的運營模式介入MOOC領域以來,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免費學習平臺的開放,MOOC研究和實踐熱潮迅涌而至。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陸續加盟國際平臺,果殼網的MOOC學院、網易云課堂等國內平臺也逐步上線。一時間,似乎不談MOOC就不算是教育。
一、“后MOOC”
MOOC對傳統課堂的沖擊是巨大的,它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的教師講課學生上課的方式,它以“微視頻”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
基于理念和改革視角的不同,MOOC可分為cMOOC和xMOOC。cMOOC是基于網絡分布式環境,提出了適合數字時代認知過程的學習理論和教學模式。xMOOC則是引入商業化的運營模式,其運行的模式不再是高等學府,而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新興互聯網公司,這種模式突破了數百年來高等教育堅固的“知識產業鏈”。[1]在xMOOC模式的驅動下,國內眾多高校抵受不住國際在線教育形式的急劇變化和MOOC運營商的“爆炸式”接觸,MOOC被提上日程。
在MOOC的快速發展過程中,部分學者認為MOOC的發展已進入瓶頸期。在MOOC模式下,課程過分強調大規模,更多地介入商業化元素,運營保障團隊良莠不齊,而簡單的視頻傳播,僅僅只是傳統課堂的延伸。其實,MOOC僅是在線教育方興未艾的一種現象,其有效性和價值有待商榷。
MOOC以知識點為單位,充分應用了現有的多媒體加工技術,迎合了年輕人的口味,方便隨時獲取,而且微視頻的時間充分考慮人體精神聚集的時間長度。可以說它的產生,自有其必然,但我們應聯系實際充分發揮其優勢服務于教學,這才是應有之道。
二、當前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分析
(一)當前實踐教學基本模式分析
目前我國眾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行梯度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 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
其主要分為以下三大梯度:第一個梯度是以專業基礎實驗為主的基本技能訓練階段,著重對基礎知識的簡單驗證或略微創新,學生按教師給出的實驗要求進行實驗;第二個階段是開放性程度較強的專業能力訓練階段,該階段著重塑造學生的實踐創造力和學科意識,以項目實踐驅動,引導學生為真正項目做準備;第三個階段就是高年級學生的實習和畢業設計了。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CDIO是被眾多高校特別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所推崇的一種工程教育方式。它強調以項目驅動為導向,關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是一種以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積累工程實踐經驗的培養模式。
(二)存在問題
1.創新性不足。縱觀現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局限在本學科甚至是某門具體的課程上,無論是基本的技能訓練還是專業能力訓練,學生的實踐范本都是教師出題、學生做題的形式。有時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為了達到教師給出的“實踐參考答案”不惜耗費大量精力。筆者認為,參考答案是中國教育的通病。
2.學科或課程之間未能真正無縫銜接。邊緣學科的興起,說明復合型、綜合型人才緊俏,用人單位更喜歡招“什么都會干的人才”。然而,學校的教育無法與企業實際需求無縫對接,學習是終身的事情,寬度決定著眼界。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重要的是寬度的把握,深度的探討該是研究生階段的任務。
現有的實踐教學系統,關注自身學科的獨立性、連貫性,在相近學科之間并沒有形成鏈接橋梁。國外通行的工程教育是大類教育,相近的學科具有相同的學科基礎,相互之間的界限其實不是特別明顯。
三、“后MOOC”背景下的實踐教學體系
“后MOOC”背景下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 “后MOOC”背景下的實踐教學體系
該實踐教學體系在當前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充分考慮MOOC對高等教育的積極意義,創造性地提出引入實踐的MOOCP和注重獲取 / 向導的GCDIO,對構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MOOCP
充分利用MOOC的優勢,將其引入實踐教學環節中,構造MOOCP模式,MOOCP只在基本技能訓練中的基礎實驗和驗證性實驗中執行。P即是Practice,MOOCP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實踐。MOOCP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為輔的形式開展,如圖3所示。
圖3 ? MOOCP模式的流程
MOOCP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利用MOOC平臺的實踐型課程的視頻教程打基礎,使學生熟悉實踐環境和具備最基本的知識儲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的特點,以知識點為主題的趣味性游戲為開篇,實踐視頻為輔助;第二階段,使用在線虛擬實驗室做模擬練習,或是在學校開放的實驗室里讓學生進行自我驗證和操作;第三階段是教師點評。這部分也是在課下進行,以提交作業或實驗報告的形式。當然,如果學生通過前兩部還無法獨立完成實驗的話,那教師就需要講解。
在MOOCP的基礎上,學生利用自身獲取的知識儲備進行創造性實驗,教師不給具體的實踐項目,由學生自己定題,自己設計,最后自己實現,這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得到極大地鍛煉。
(二)相近學科構建一體化MOOC平臺
基于前面的分析,可以構建跨學科的一體化MOOC平臺,如圖4所示。學生可通過此平臺,完成自身學科的知識寬度積累。教師為學生定期分配學習任務,如一個月完成相近學科至少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并做相應記錄,以此擴充學生的知識面。
圖4 ? 跨學科MOOC一體化平臺
此一體化平臺對整個實踐體系的滲透是全方位的,它的作用可以在基本技能訓練、專業能力訓練和綜合能力訓練三個任意階段中體現出來。
(三)GCDIO模式
CDIO是被實踐證實的適合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模式。基于上述三階段分析,在專業能力訓練階段,除了一般所講的CDIO之外,還要多加一個G(get獲取),合起來就是GCDIO,其強調獲取,這也是MOOC一體化平臺的滲透。知識的獲取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當前信息爆炸的年代,教師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在不抹殺學生積極創造性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專業引導,使學生不至于在大量信息中迷失方向。其實,G更貼切的含義應該是guide,即引導。
四、體系構建中需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該體系構建中考慮了當今教育MOOC的積極因素,但還存在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首先是MOOC的執行率問題,低完成率是MOOC飽受詬病的原因之一。[2]其次是平臺建設問題,平臺需要最大限度協同各方面條件。最后是評價問題,其對本科實踐教學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尚需論證。
本文認為應當理性看待MOOC現象,在分析當今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體系的基礎上,提出有效利用MOOC優勢,對建立“后MOOC”的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探討,此體系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完善。
[ 參 考 文 獻 ]
[1] 申靈靈,韓錫斌,程建鋼.“后MOOC時代”終極回歸開放在線教育——2008-2014年國際文獻研究特點分析與趨勢思考[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3):17-26.
[2] 戴朝暉.MOOC熱點研究問題探析——全國首MOOC時代高等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啟示[J].外語電化教學,2015(1):73-78.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