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兵
[摘 要]隨著國內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汽車類人才需求旺盛,人才培養缺口不斷增大。為了適應社會需求,高校普遍擴大了汽車類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從專業定位到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改革、考核制度與方法進行深入改革,才能凸顯汽車專業汽車檢測課程內涵,有效避免高校近汽車專業類課程同質化教育,進而提升汽車專業檢測特色,提高汽車檢測課程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 汽車檢測 同質化
[中圖分類號] G64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11-0150-02
隨著國內汽車工業高速發展,汽車類人才需求旺盛,人才培養缺口不斷增大。為了適應社會需求,高校普遍擴大了汽車類專業人才培養規模,開設或增設了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汽車制造等諸多汽車類專業與方向。在這些專業及方向下的課程模塊中一般都設置了汽車檢測技術課程,其目的是為汽車企業、交通運管部門、汽車服務行業等培養汽車檢測類高級人才。
一、汽車檢測課程同質化問題表現
(一)授課內容相近
雖然汽車類各專業課程教學大綱與方向下的汽車檢測課程的教學大綱不同,但是在授課內容上,各高校教學受限于教材的現象比較嚴重,內容嚴重同質化。目前,教材市場上專門為某個專業或專業方向而編寫的教材比較罕見。因而,常見汽車檢測授課內容基本是從汽車檢測基礎講述,然后到汽車動力性、經濟性檢測,發動機性能檢測,再講述汽車底盤性能檢測,最后是汽車各總成的檢測診斷。其中較好的教材,如陳煥江編著的《汽車檢測與診斷》一書,我院選用該書作為車輛工程專業與汽車技術方向的二本與三本的教材。但在長期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采用同一教材對于汽車類不同專業方向及不同層次的本科教學是不合適的。因其授課內容大體相同,出現了二本學不夠,三本學不透的現象,造成了專業特色不明顯,競爭力不足的困局。其他高校也普遍存在著類似情況。
(二)教學組織雷同
由于教材選用、授課內容、實驗室條件等諸多條件的限制,在教學組織上,各高校普遍采用了課堂講授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形式,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向學生傳授較多的汽車檢測知識,教學效率較高,但這種單向性的思想交流,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不能直接體驗教師教授的知識。同時,講授對記憶的影響較差,學生常常忘記所講的具體內容,這對于較長時間的講課來說尤其明顯。因此,講課總時間中能夠有效利用來學習的時間不多。
(三)考核形式一致
汽車檢測課程在課程考核上,無論是從考核形式,還是考核內容、方法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及其相似的情況。在考核形式上看,各高校普遍采用了筆試的這種考核方式,主要考核了汽車檢測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檢測設備結構與檢測原理、檢測方法等知識內容,而在考核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方面普遍比較缺乏,比如:綜合運用檢測設備去檢測診斷汽車故障等方面。
二、課程同質化問題的原因
(一)專業特色定位不顯著
各高校在車輛工程、汽車設計、汽車運用工程等專業領域下開設了汽車檢測相關課程,主要服務于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汽車檢測能力的培養。而汽車檢測能力的培養差異較大,有零部件檢測、總成檢測、整車檢測等多項檢測能力的培養。如:江蘇大學側重于汽車設計過程的零部件檢測,淮陰工學院側重于汽車后市場再制造零部件檢測等,而我院側重于新能源汽車制造的總成與整車檢測。但不少高校的汽車類專業定位不夠清晰明朗,培養方案不夠細致,造成了教學大綱比較籠統,從而人才培養出現了近汽車專業與方向的教學同質化現象。
(二)教學過程重形式輕質量
高校教學過程標準化,帶來了教學過程管理規范性,極大的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但某些高校在具體實施上,存在了部分的誤區。即過分強調教學過程格式的標準化,而對于教學質量提高的關注度相對不足,存在著重形式而輕質量的現象,導致了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遠達不到預期水平。
教學過程標準化執行上的誤區,直接影響到了課程教育水平的提高。如:高校教材選用問題上,一般教材都需采用國家級規劃教材。這本身是為提高教學質量考慮,但專業課程的規劃教材并不一定與各高校的專業定位相一致。汽車檢測相關的國家級規劃教材有幾本,但對不同高校、不同專業與方向,若都采用同一本規劃教材明顯是不合理的,必然造成課程內容同質化問題。
(三)實踐環節受限
某些高校受限于實驗設備的缺失,著重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培養,忽視了本科生的實踐教育環節投入;與此同時,某些應用型高校在檢測設備維護更新上遲滯,造成了汽車檢測課程授課上,基本以檢測基礎、檢測原理與方法為主,勢必會造成不同層次的高校近汽車專業方向的教學內容同質化。
三、專業課程同質化解決方案
(一)明確培養目標,彰顯專業特色
首先,我們需要把握培養大綱,細化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指出檢測課程培養的目標。其次,教學大綱的制訂要緊跟培養方案,服務于培養方案。大綱中要明確講授內容是汽車整車檢測,還是零部件檢測,或是其他檢測等內容。只有從源頭理清了培養方向,明確汽車檢測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才能避免課程內容的同質化,才能更好的指導教師教授好該課程,明確專業特色與定位。
(二)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把握教改內涵
1.教學內容上
我院根據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的目標,將汽車檢測技術課程定位于理論教學服務于現代汽車檢測診斷思維的培養,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重點培養學生學習現代化汽車檢測思維,綜合運用現代汽車檢測設備與方法,提升汽車檢測與診斷能力。
理論教學內容以校企共建汽車檢測實驗室為藍本,按照用車檢測流程,以項目導向法為引導,遵循汽車檢測標準、汽車檢測項目、汽車檢測設備、汽車檢測方法、檢測結果分析的步驟,配以案例分析,將汽車檢測與汽車故障診斷分析有機結合,強化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教學內容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減少了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以達到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目的。目前,汽車檢測課程實驗項目共劃分為三大類別:第一類為必做的驗證性實驗,一般為1個,主要按傳統方式進行教學;第二類為綜合性實驗,通常有2-3個,可供不同專業的學生自由選擇完成;第三類為設計性實驗,一般為1-2個,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完成課內實驗任務后選做,旨在發展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整個實踐教學的全過程,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和更多獨立操作的機會,使其有自由成長的空間,從而避免了同質教育。
2.教學方式上
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汽車檢測課程教學中,需根據學生和汽車自身的特點,不斷改進變換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逐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與應用能力。
汽車檢測課程教學上,主要以項目引導法為主,輔以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來開展,采用的教學形式都是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為目標。如:講述汽車制動性能檢測內容時,由教師展示相關交通事故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與研究,獲得可能是汽車制動性能問題導致事故發生的思考。然后圍繞制動性能如何判定與檢測,指導學生進行相關信息收集,進行檢測方案設計與規劃,討論后獲得評價。最終,由教師對項目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了解并把握汽車制動性能檢測的整個過程及要求。
通過項目引導,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主動地去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在培養學生獨立與協作工作能力的同時,鍛煉了學生掌握汽車檢測的工作思路與方法,訓練了學生的專業和職業技能以及跨專業的各種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優化了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
3.教學考核上
課程考核上,打破以往的單一“試卷式”考核方案,采取二級考核制,強化考核引導作用,使學生看重對汽車檢測分析能力的培養。所謂二級考核指課程總評成績不再由單一的期末一次考試卷面成績所評定,而由二級考核成績疊加構成。一級考核是在課程講解結束后,采取以往的考核形式,由平時成績與課程實驗成績、卷面考核成績構成。一級考核重點是對學生課堂表現、課程學習情況等方面的考核,能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日常教學活動,促進其學習自覺性。二級考核是在一級考核通過后,并經過一段時間的課程實習后進行,采用現場隨機抽題的形式,考核學生的檢測分析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如如何設計實驗來檢測汽車的制動性能,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這種考核,能使學生將諸多專業課程相融合,強調了學以致用,可以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避免學生依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突出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四、結束語
從專業定位到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改革、考核制度與方法進行深入改革,才能凸顯汽車專業汽車檢測課程內涵,有效避免高校近汽車專業類課程同質化教育,進而提升汽車專業檢測特色,提高汽車檢測課程教育教學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陳齊苗,石小利.《汽車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2(33):11.
[2] 李春榮.《汽車檢測與診斷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20).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