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城市廣場最早起源于歐洲,常用于游行、操練、觀賞、集會等。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城市廣場不僅是城市的象征和人流聚集的場所,其更多地表現在提高城市需求,也是公共建筑最為集中的地方。對我國城市廣場的發展進行探源,從城市廣場的職能、形態及發展趨勢等方面,來分析城市廣場設計未來的方向與定位。
關鍵詞:城市廣場;職能;形態;趨勢
一、城市廣場的定義
城市廣場在一個城市中,是這座城市的核心,是一個具有開放性的空間,多以建筑、道路、地形等圍合,以硬質鋪裝為主,樹木、花草、地被植物為輔的一個戶外公共空間。最早起源于歐洲,常用于游行、操練、觀賞、集會等。例如著名的圣馬可廣場,初建于9世紀,是威尼斯生活的核心。
現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城市廣場不僅是城市的象征和人流聚集的場所,其更多地表現在提高城市需求,也是公共建筑最為集中的地方。
城市廣場作為城市的公共空間,它不斷推進著城市化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城市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問題,包括一系列發展遺留的問題等。也有些城市廣場存在一些設計不合理的問題,如在軟質景觀設計上不符合交通視線范圍安全規范要求,阻擋了駕駛員的視線。甚有些廣場尺寸太大,缺乏層次,很難營造出空間和藝術效果,從而喪失了廣場魅力。
二、歐洲城市廣場發展過程
歐洲的城市廣場起源較早,早在古希臘城邦時期,廣場就成為人民集會、游行的場所。那一時期,城市廣場大多是用建筑群組成封閉的空間,在協調統一的條件下,建筑物的形式是多變的。早在491年,城市廣場就取代了衛城而成為城市的中心。
古羅馬時期,由于戰爭掠奪,經濟迅速增長,城市的功能得到真正地發展。在君權統治的影響下,為體現政治力量的強大,廣場設計往往采用建筑群或圍廊為界面圍合而成封閉廣場,從而突出該地區偉大而堂皇的氣派。這一時期的廣場采用中軸線與對稱布局的多層空間展開,使之具有莊嚴雄偉的藝術效果。
到了中世紀,城市發展緩慢,產生了完全異于古羅馬時期的“個人英雄主義”的表現,城市廣場大多由當時城市公共生活的主要內容而產生的。這一時期的城市廣場具有市政和商業兩大功能,教堂廣場是城市的中心,在空間結構上幾乎無處不反映出“城市建筑的副產品”這一特點,廣場空間與外圍建筑存在依存關系,突破了單個、孤立的古典概念,更多地體現了廣場的公共性、生活性和多元性。
文藝復興是創造和變革的時代,這一時期的藝術家都具有強烈的表現欲,作品造型上多采用對稱與規則,而城市廣場也逐漸走入形式主義的方向。然而廣場上的活動是多種多樣的,如宗教、市政、約會、游戲等,反映了人們生活的多姿多彩。
巴洛克時期是空前的解放時期,這一時期的城市廣場突破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形式主義,廣場空間最大限度地與城市道路體系連成整體,表現出極大的自由,在空間上也表現出水平與垂直方向的相互滲透,手法巧妙而靈活。如西班牙大階梯,是歐洲最寬與最長的階梯,平面為花瓶型,布局時分時合,形成動人的曲線,曲線巧妙地把不同標高、不同軸線的廣場與街道有機統一起來,建成一個和諧的整體,體現了巴洛克時期建筑自由靈活的風格。
進入現代后,設計師們擯棄了所謂的裝飾,從建筑本身的目的出發,提倡功能主義。個性化、人情化、藝術性再次回歸。自由開放的空間逐漸取代了嚴格規整的幾何形廣場,廣場規模日益減小,數量日益增多,游樂設施、綠化、水體等小品逐漸取代了帝王雕塑,城市廣場逐步走向多元化。
三、中國城市廣場發展過程
中國古代的城市廣場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后期,由于受當時封建禮教、文化政治的影響,使得宮殿、陵墓、宗廟等建筑的發展在城市中占有主要地位,而古代的城市廣場則主要以隱形狀態呈現并發展著。例如宮衙大門前沿廣場、廟宇山門前沿廣場,主要職能是用來停駐馬車、商貿、烘托氣氛等。
中國古代的城市廣場可以分成三種形式:一是“封閉型”的廣場空間,主要指皇家建筑“殿前”廣場空間,其建筑大多為了顯示皇權的至高無上,多用于舉行大型政治集會、節日慶典等;二是“半開敞型”廣場空間,主要針對“寺觀”及“寺觀園林”內部及寺觀前的開敞空間,多用于風景園林式的廣場結合,那時人們大多居住在封閉的空間里,而道觀前的寺廟就成了他們主要的活動場所,不論在空間還是精神兩方面都顯示出其獨特的空間形態特征;三是“開敞型”廣場空間,主要針對人們休閑娛樂活動,它既有早期較集中的大型市場交易場所,也有后來分散于居民區中的小型開闊場地。中國古代的城市廣場,無論是哪種類型,都受君權至上和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都是在漫長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中,伴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一)城市廣場的類型
城市廣場不僅是公共建筑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人們文化、政治的活動中心。若按城市廣場的功能、用途進行分類,則可分為集會游行廣場、交通廣場、商業廣場、文化廣場以及休閑廣場等,現分別簡要介紹如下:
1.集會游行廣場。這類廣場主要以滿足人民集會游行的需要為目的,占地面積通常較大,一般多用硬質鋪裝為主,并且與城市主要干道相連,方便組織交通管理。多為城市交通、旅游及其它社會活動提供場所,但一般不允許貨運交通,可以在廣場周圍的道路建造輔助道路。這類廣場有很多,例如著名的北京天安門廣場、上海人民廣場、俄羅斯紅場等,這類廣場綠化空間通常較少,既解決了不少交通問題,也保持了廣場的完整性,從而方便市民集會游行和節日聯歡等。
2.文化廣場。文化廣場一般都以文化類建筑為依托,代表一個城市的文化傳統、風貌特色,可以說是城市室外文化的展覽館,并且為市民提供觀演、假日休閑、交流與溝通等活動。打造一個良好的戶外空間,讓人們在休閑娛樂中體會城市的文化內涵。廣場空間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一般選在交通便利、人口相對密集的地段,應具有層次性,不一定有明顯的中軸線,可以利用周圍的地面高差、場地環境、綠化、建筑小品、圖案等多種設計手法進行靈活設計。例如天津銀河廣場、徐州彭城廣場等。
3.休閑廣場。休閑廣場一般設在人口較為密集、靠近居民區附近,可供市民晨練、休息、娛樂、交流等活動,豐富人們的戶外休閑生活,為市民提供方便,如社區休閑廣場、居民區休閑廣場等。其設計通常靈活多變,沒有固定主題,但廣場里的小品、綠化、公共設施等都符合周圍環境,而且廣場內部健身、休息等功能區劃分明確,給人們營造輕松愉悅的休閑環境。
4.紀念廣場。紀念廣場的選址一般是臨近重要人物、事件發生地,遠離商業、娛樂區,可以是紀念歷史人物,也可以是紀念歷史事件,用于紀念、緬懷、集會等,是城市風貌、文化內涵、景觀特色集中體現的場所。紀念廣場是一個比較嚴肅的空間,為了不給市民帶來沉重的壓抑感,廣場在設計上應多增添具有親和力的物體來緩解這種情況。例如多設置一些流動的水景、噴泉等,在燈光上,宜采用高壓鈉燈,給人以高亮度的感覺,在噴泉、綠化處突出燈光效果,給環境增添了一種神秘感,這樣,雕塑、燈光、水體的完美結合,會成為廣場中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5.商業廣場。商業廣場的設立主要是為了解決城市商業區交通擁擠和進行人車分流,其商業功能可以說是城市廣場最古老的功能類型。商業廣場的建設總是與其周圍城市道路、人流、物流等因素相關,其對交通組織性的要求很高,同時還應考慮人們購物休閑的需要。傳統的商業廣場通常位于城市商業街,而當今商業廣場通常與城市商業步行系統相融合,打造商業與城市一體化。如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中的廣場,經常會舉行一些大型活動,那里空間廣闊、環境優雅。
(二)城市廣場的主要職能
從使用功能上來說,類型廣場的主要職能如下表1所示。
(三)城市廣場的基本形態
一般來說,廣場空間的基本形態包括三種形式,這就是封閉性廣場、半封閉性廣場及組合性廣場。
1.封閉性廣場。大多數古典廣場在設計上的圍合方式都具有明顯的封閉型特點,而且它們的空間布局形式也都具有十分規則的外部形體特征。在設計中還應結合廣場空間的使用功能和空間特征來進行彌補,要從人性化角度出發,并以營造寧靜、安逸、親切以及封閉性良好的公共空間為目的。
在現代城市生活中,廣場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一個休閑娛樂場所,是城市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為了給市民提供出一個能夠進行交往、娛樂、休閑、集會等社會活動的公共空間。
2.半封閉性廣場。半封閉廣場的空間形態,是相對于廣場四周的圍合界面而言的,當去掉廣場空間中的一個側面時,在其它幾面的圍合下就會形成一個面向某一方向的開敞空間。對于這種類型的廣場空間形態,在半封閉的廣場空間中,一般會把主要廣場雕塑、建筑設置于開敞處的對應界面上,并把開敞處的界面作為整個廣場的主入口。有時,為了營造出一種相對的封閉形式和圍合感,還可以采取整體廣場地面抬升或局部下沉的方法來實現其效果。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的珀欣廣場,這個廣場的形成與城市景觀形成對比,其設計多采用純幾何結構,色彩上形成強烈對比,廣場的焦點是一個紫色的塔,周圍圍繞著高樓大廈,其高高聳立的紫色鐘塔與廣場上的流水景觀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時間流動的環境氛圍。同時還通過圓形的流水池和下沉的矩形廣場,與整體廣場空間形成落差的變化,來加強廣場空間的趣味性。
3.組合性廣場。隨著社會文化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當公共建筑以群組的形式出現時,廣場的設立通常會以公共建筑群體為核心來進行空間組織和分布。在組合性廣場類型中,對于形狀各異的一組廣場空間來講,既可以通過軸線的關系來實現廣場空間的有序排列,又可以利用各廣場地面高差的不同,來形成這些廣場群組的空間變化韻律。組合性廣場的代表有建于18世紀初期、具有巴洛克風格的羅馬西班牙大階梯。
(四)城市廣場未來發展趨勢
城市廣場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標志性空間,正朝著功能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他們往往是一個城市的象征,對城市起著標志性作用。因此在廣場規模設計上,考慮其大小是很有必要的,現如今國家有關部門也發布規定限制修建規模,來達到適宜人們活動的空間。所以在日后的設計中,我們應該規避這些問題,徹底貫徹以人為本,強調設計的多樣化,打造適宜人們休閑、娛樂、交流、集會的創新型廣場。
作者簡介:
陳柯安,天津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