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琴
【摘要】:景觀空間形態語言是以景觀設計結合文學語言的屬性作為表達方式,研究人與由客觀環境組成的空間形態為內核。本文重點介紹了景觀空間形態語言構成的三個方面:語匯,語法,語義表達。語言體系中景觀空間元素先分解,后綜合成具有邏輯的知識體系。這能夠有助于景觀建筑師和初學者邏輯清晰地進行空間思維表達,同時,這為風景園林教學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景觀設計;形態;景觀語言
1、景觀語言
語言學角度解讀各個藝術門類的理論話語成為常態,景觀語言也不例外。其語言也逐漸成為風景園林發展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景觀語言是以類型學理論結合主客觀的感知而衍生的景觀語言,其中理論研究經過有安妮·惠斯頓所著《景觀的語言》,羅曼·布什的《場地設計語言》。
上溯18世紀中葉,最早用語言的內部關系來比擬建筑各部件之間的關系聯系。這出現于杰曼.博弗蘭在《論建筑篇》中寫到:“線腳以及其他組成一座房屋的部件對于建筑,就如單詞對于語言一樣”。其中把線腳與單詞,建筑與語言的比擬關系。之后則更加廣泛應用。布正偉教授在《建筑概念的由來與發展》論文中進行建筑語言分類,這些主要圍繞以下三點:一個語言體系運用內部關系,從而傳達語言;二、個人的建筑理念解釋建筑語言;三、依據具體場地條件的操作,并受到人們對于建筑的感知。
眾多建筑語言的共同點也適用景觀語言。相比建筑而言,景觀語言受到季節等外在因素的限制。這種限制,一方面景觀設計師需要以多重維度方式考慮,另一方面為設計師帶來靈感,為景觀設計的呈現帶來豐富變化。利用這些外在因素來進行加工,并且有策略地綜合這些限制來塑造景觀空間的特色。
2、景觀語言的實質
景觀設計與文學語言的屬性相結合,即是使用語言的規則性來言說景觀設計的精確性、規范性。以格式塔心理學為景觀語言的理論基礎,景觀環境的信息變化帶來人對感知環境的變化。景觀感知通常以兩個類別出發點,一類以客觀景觀元素傳遞信息,第二類以人的主觀意識對于環境感受的影響。 因而,景觀語言類似于文學作品但是相比之下,景觀語言不擅長敘事功能,而是表意的抒情功能。景觀空間形態語言是,以系統化語言體系方式,利用景觀元素組合的形態感知作為載體,從而完成塑造景觀空間的目的。
3、景觀空間形態語言構成
景觀語言的存在特征分為實體元素和虛體元素。實體要素主要是指人行道表面、地形、植物材料等等。虛體要素則是實體要素之間,并連接實體元素的“過渡”部分。設計過程中,初學者往往忽略實體元素之間虛體要素,只關注實體元素在空間的擺放位置。景觀空間的實質使用實體元素的位置和具體的特性來定義間和賦予其所期待的感受。 形態是包裹實體元素在內,而又包含實體元素之間的虛體元素。景觀設計作為一種語言系統,景觀建筑設計師對實體元素和虛體元素進行加工,變成景觀語言詞匯,使用語法(語匯之間的相互關系)連接成句,組合成為到達語義的表達。這樣形成多種景觀形式和景觀環境。
形態是其景觀語言語匯的基石,形態的基本形構成了景觀空間形態的語言的語匯部分,人被形態所賦予豐富而復雜的體驗,形態中包括自然形態的迷人曲線到幾何形態中的嚴謹方形。大自然自然形成和人工主動創造的形態種類不勝枚舉。無論多么復雜多么繁雜的種類,形態最終經過分解,再綜合成兩種三種基本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形態的基本形可以單獨構成景觀空間,也可以不同組合構成空間一部分再組成整體景觀空間。
語法組織結構即是合理有序地安排相關語匯形態的位置。語法結構可能發生在獨立形態內部,可能是多種形態之間的組合關系。功能即是實現不同設計目的和適應不同場地條件。語法分為非網格結構,網格結構。其中非網格結構又細化為群組,線性組合。群組主要依賴一定構成關系來組合形態。群組過程需要注意同組形態之間的間隙不宜太大,如果過大的間距,這將會造成偏離組關系的視覺感受。同時,間隙太小也會造成組關系的破壞整體特征。線性組合的主導類似于西方規則式園林中中心軸。但不同的是中心軸可以發生變化,可以是筆直的,直角轉角,或彎曲轉角。空間和形態集中在軸線上或者與軸線兩邊對稱或非對稱。其他可能存在的形態偶然合并為對比,強調或者作為輔助的元素。網格組織分為平行線網格、交叉線網格、模塊網格、點狀網格。其中平行線網格指控制景觀空間的方向性和連續性的進程; 交叉線網絡指相互連接景觀空間之間的通行回路;模塊網絡指限制和規定景觀空間范圍和其內容;點狀網絡指突出景觀空間中個性化的標志和地點。
通過形態及組織結構設計,語義表達具有充分基礎內涵。形態要素與結構關系,再利用綜合的形式語言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形態要素與語法結構關系組合表達,能夠分為相交形、直交形、非直交形、循環曲線有機形。這是將基本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通過群組,線性關系,網格關系組合方式,根據一定形式語言進行重新組合成對應的語義表達的類型。
4 、結語
景觀空間形態語言可以作為景觀建筑設計師的一種創作手法,需要設計師能夠從景觀空間和元素進行轉換為景觀語言的語匯,語法,語義表達。
這也是對現實生活場所與空間的一種抽象而理性表達。因為大多數國內教學和設計方案都是經驗性只是或者借鑒的“拿來主義”。而不是把景觀語言本身作為獨立體系與方法。但是,景觀語言如何投入實例的具體操作,語言體系各部分的設計用途和設計過程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Anne W S The Language of Landscape [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8
[2]Norman K B.Found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grating Form and Space Using the Language of Site Design[M].New York:John Wiley&Sans 2012.
[3]布正偉.建筑概念的由來與發展[J].新建筑 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