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2015年1-5月上半月,全國電影票房大增60%,大大超越近年平均水平。截止5月底,全國票房近170億元,這一方面得益于國家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宏觀政策,另一方面也與國內實體經濟下滑,資本的“避風港效益”推動文化產業逆勢上揚的經濟背景有關。此外,銀幕數量持續增長、春節檔市場容量擴增、《速度與激情7》等強勢影片的上映,以及近兩年國內觀眾觀影習慣的逐漸養成等因素,共同助推了今年上半年市場大盤攀高。
從單片票房來看,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依然是好萊塢大片。國產影片中古裝大制作、魔幻題材漸有抬頭之勢,輕體量的青春愛情片依然受到90后主力觀眾歡迎。此外,具有IP品牌的影片在觀眾基礎和宣傳營銷方面更具優勢,但目前影片票房與電影質量依然無法完全劃等號。
從今年上半年電影市場整體的產業趨勢來看,互聯網對電影行業的滲透進一步加劇,BAT繼續深入影視產業。但這種影響并非單方面,各大影視公司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也在積極布局謀篇—— 挖掘IP品牌的相關產業互動,將互聯網思維貫徹于影視全產業鏈。當然這種布局在國內影視公司當中只是初具雛形,與好萊塢傳媒娛樂巨頭完整的產業體系和盈利模式還相去甚遠。后者正是國內影視公司努力的方向。
受到全產業鏈開發的“大IP”概念影響,不少公司紛紛將眼光瞄準了在國內尚屬“藍海”的衍生品市場。阿里巴巴、中影在此領域都有比較大的動作。
此外,在國家政策和宏觀經濟的共同助推下,今年上半年中外合作也步入新境界。電廣傳媒攜手獅門影業、華誼兄弟與STX娛樂達成合作、中信國安入股DCS,再加上去年復星入資Studio 8,中外合作已經由項目層面過渡到更加深層的資本與公司層面。影視公司不再將眼光局限于合拍片在國內市場43%的分賬比例上,而是將目光轉向更加廣闊的全球市場。
展望今年下半年的市場形勢,雖然1-5月電影票房大增60%,但下半年即將上映的“大片”不多,因此保守估計今年全年票房增幅依然會保持近兩年30%左右的平均水平,朝著400億元的目標邁進。
具體項目上,具有IP基礎的影視項目依然是投資熱點;此外,魔幻、科幻等題材的大體量影片會受到關注,《重返20歲》的成功可能也會催熱類似的“小魔幻”題材;《智取威虎山》《戰狼》紅色題材影片的大賣,給電影出品方帶來新思路。
資本層面,隨著上影、中影等沖擊IPO的節奏加快,應該會出現新一輪的公司并購。中外合作穩步發展,資本、技術、人才方面的交流愈見頻繁。隨著中國電影市場國際地位不斷攀升,合拍項目中方的話語權也會日漸加大。
“我們有信心把中國電影市場做得和北美一樣大,甚至還要超過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對電影產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同時強調,“但我們必須要有第二個信心——與之相匹配的文化尊嚴與文化規格。這是我們的基本要求。更高要求是通過電影這種媒介,把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傳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