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波
摘 要:現階段教學對培養學生自主研究、探索知識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自主探索能力和科學素養更要從小學階段抓起。就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進行一定探索和實踐研究。
關鍵詞:小學科學;研究性學習;實踐研究
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斷膨脹擴大,培養創新型人才,
就要從小學階段培養科學意識思維和創新意識思維抓起,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該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徑,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值得深入研究。
一、研究性學習的概念界定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形式去學習,以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為研究基礎,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旨在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知識的能力,注重從實際出發,不局限于教材、書本的限制。研究性學習的根本出發點就在于從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實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素質教育。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分析
要保證研究性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順利開展,就要在教和學兩個方面確保是可行的。學生方面,小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以往,獲取各種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心智發育相對以往較早些,在合理設計和引導下完全可以接受研究性學習。教學方面,教師的教學素質也比以往提高許多,教學設施也日漸科學先進,其功能不斷強化使教學更加順利、簡便、高效,在此環境下完全可以實行研究性學習。
三、小學科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策略
研究課題的選取上要針對學生的研究能力范圍確定課題,在研究方法上要保證學生實施的可行性。以教科版小學科學教學為例,對于低年級學生課題的選定要從認知的層面來擬定,高年級的就要保證實踐性強,像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植物的研究課題選取就要以學校內的植物認識觀察為主題,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浮沉研究以實物實驗為主題。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組織上要形式多樣化,根據研究課題性質來確定組織形式。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天氣的研究性學習的任務輕松,以觀察為主,這樣就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完成氣溫、風向、風速等天氣指標確定工作,在獲取方法上允許發揮各自的能力特長。實踐操作性較強的就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織。
在研究性學習評價中要展開學生互評和老師點評相結合的層面態勢。例如,四年級溶解快慢研究性學習,先讓學生互評溶解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再以教師綜合點評進行知識總結。
參考文獻:
[1]錢旭升.我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03(08):22-25.
[2]鐘軍勇.小學科學新課程教改中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應用[J].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