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志
進入高中學習,實行文理分科。學文還是學理?這個選擇既傷腦筋也很重要,它關系著大學的專業方向和今后的人生走向。
對高中階段文理分科,歷來是有爭議的。從培養人的角度出發,應該說過早分科,有著嚴重缺欠與危害。這讓我們想起了梁思成先生1948年在清華大學作的一次題為《半個人的時代》的講演,他對文理分家導致人的片面化的問題,作了尖銳的批評。他指出,把科技與人文分家最終導致了兩種畸形人出現,即“只懂技術而靈魂蒼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奢談人文的邊緣人”,疾呼要走出那“半個人”的時代。
先生用這種比喻形容文理分家造成的危害,那是再深刻不過的了。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讀來仍然發人深省。如今,那種文理分家造成的“空心人”和“邊緣人”是很難看到了,但是導致產生這“半個人”的痼疾,卻沒有完全消除。
文理分科,把學生必備的知識人為地割裂開來,讓學生在文科班、理科班里片面發展,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半個人”的影子。在這種分科教育的氛圍底下,不少青少年學子盲目地過早分科,有的甚至從高一高二就把自己確定為文科生理科生,而排斥其他,這是極為有害的。
雖然,高中課改方案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解決起來卻很難。這是個系統工程,它需要普教、高教特別是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諧調動作才能奏效。現已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相信會有較好的解決辦法。
但對我們學子來說,我們不能等,要立即行動起來,從能做到的做起:“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這就是全面掌握高中知識。中學階段的重要,勝于大學階段。有些人從高考的角度看,把文理對立起來,把追求眼前分數和長遠素質培養分隔開來,是非常錯誤的。愛因斯坦說:“過度強調學術上的競爭,為立竿見影而過早的專門化,兩者只會扼殺了整個文化賴以生存的精神,最后連專門知識也不能發展了。”這是足以令我們深長思之的。
知識可以分科,體現在人的思想文化素質上卻是不能分科的,在這里文理知識是互相交融,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關系,而并非對立的關系。為了對應高考,有側重地適當分科備考是必要的,但文理分科不分家,這樣做這才是聰明的辦法。
筆者從事高考招生錄取工作多年,高考的形式和內容也在不斷改革,高考由考7科、5科到3+x,即分文綜合理綜合。無論怎么改,考什么怎么考,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凡取得高分的考生很少有偏科者,《學子》雜志所登幾十篇高考滿分作文里,有相當一部分出自“理科”學生之手。相反,由于學習成績偏科,使相當多的考生丟掉了不該丟的分數,使考試成績與一表分數線失之交臂,與二表的分數線差之毫厘,而這些學生里面不乏聰明才俊之輩,哀哉!實為偏科所誤也!
分科乃至偏科不僅誤人也誤國,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試想,理科學生不學歷史、地理、政治,文科學生不學理化生,就會出現科學精神人文情懷缺欠并分離的現象,“半個人”的影子就會如影隨形,這樣的人,很難擔當起引領時代風騷,把國家引向“四化”的歷史重任。為此,要克服文理分科的弊端,不能拘泥于眼前,必須站在時代高度,才能順應潮流,把握未來。
其一,我們必須要從國家的長遠利益出發。應該知道,“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這是對教育及改革提出的戰略要求。高中的文理分家,片面培養,既不利于“人的全面發展”,也不利于學生日后進入大學的通識教育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更不利于我們國家人才戰略規劃的全面實施。
其二,我們必須放眼未來,抓住教育的國際化,綜合化,信息化,教育、經濟、科技一體化的大趨勢和潮流,來培養自己的后備力量。我們的青少年學生也要有世界眼光,要有雄心壯志,立志把自己塑造成為符合世界發展潮流的高素質人才,以應對在計算機和因特網誕生后,科技進步和知識經濟的緊密交融發出的巨大挑戰。這是時代的呼喚,抓住它,你就能盡快走向先進,更加先進,否則就會落后,更加落后。
未來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為了應對挑戰,搶占世界人才的制高點,世界各國紛紛制定自己的人才發展戰略規劃,改革現行弊端。
其三,我們必須要培養出具有人文精神、創新精神的高品位新型人才,我們才能穩步地走在世界前列,才能把握未來。每個學子更應認識到,人的成功與否,主要不是靠智商,甚至主要靠情商的發揮。要重視智商提高,更要重視情商的培養,而情商的樹立甚至更難,需要更長的時間。人的思想感情、人文情懷,是不能用數學公式計算出來的,但它卻決定著數學計算的方向。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1952年《紐約時報》上說道:“只教授一門專門的知識是不夠的。因為如此,學者只會變成一臺有用的機器,而非具備完整的人格。學者必須才德兼備,與美善為鄰。徒有專門知識,只不過像一只訓練有素的狗,而非仁人君子。學者必須了解人類的渴求、理想以及痛苦,這樣才能在群體與社會當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學子要學會懂得人的情感世界,要有堅強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情操及愛國主義,關心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有經受挫折不退縮的意志,有控制與發揮情緒情感的能力,與別人合作溝通的能力,團隊精神等等方面的品質,就能在未來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科技、環境等領域進行的廣泛合作與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
如上所述,這并不是過高的要求,現在普及高中已成為現實,今天的高中教育,決定著明天勞動者的素質,乃至民族的素質。一個高素質的人無論學什么專業,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無論走向社會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他都能做得最好。
正如卡耐基所說:“你要不能做條大路,就做條小徑;你要不能做太陽,就做顆星星;不要以大小來決定你的輸贏,但要做,就做最好的你!”
(作者系學子雜志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