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香
小學開設英語課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國民的英語水平。小學普遍開設英語的目的并非要求學大量的語言知識,而是像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那樣,意在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建立起自信心,培養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一、拓展教材
《牛津小學英語》按“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體系編寫。就編寫體例而言,除復習單元外,每個單元分為四個模塊。Learn to say和look and learn部分圖文并茂,所呈現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緊緊聯系,目的在于讓學生說英語。Look and say以圖為主,為學生操練對話創設了較為真實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在指定的語境中聽聽說說,從而培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Fun house讓學生在涂涂畫畫、唱唱畫畫中愉快學習。這幾個部分內容是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語言系列,而不是獨立存在的。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可以進行混合重組。在教學3A Unite7A和B部分的內容就涉及四組交際用語和十多個詞匯。單獨教學的話,我覺得教前面的內容很累,而到后半部分就覺得內容太少了。我就把他們分散,穿插起來,緊緊圍繞談論服裝這一話題展開教學。這樣分散了知識點,降低了難度。
拓展教材還可以依靠學生,比如在布置家庭作業時,除聽說外,可以適當地延伸,在學完服裝類詞匯之后,我布置學生回去再學一個此類的單詞。這樣千方百計擴大語言的輸入量。
二、突破教法
1.具體形象的課堂用語
教師要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開口說話,杜絕啞巴英語。不用擔心學生會聽不懂,只要經常性的輸入,再加上老師優美的肢體語言,就能幫助學生理解,學生熟悉了老師的語言,就能融入英語氛圍。三年級英語著重口語,學生一直要用嘴說,他們渴望得到老師贊許,這時老師恰如其分的評價語言就會像潤如酥的小雨,漸漸融入學生的心靈。你的肯定贊許不僅是給他們堡的心靈雞湯,也是對他們一定的信息輸入。比如我們可以贊許地Good;Great,Excellent,Wonderful;You are really dever,I like you very much.etc.
2.興趣盎然的課堂前奏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不管是我們上第一節課還是課前幾分鐘,我想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堂課學生的認知行為和認知情緒。而課前和學生親熱地打打招呼,握握手,摸摸他們的頭,喊喊他們的英文名字,唱唱歌,說說兒歌,背誦英語歌謠,無疑都會在學生中激起波瀾,無疑是教學情境的渲染。妙趣橫生的課堂提問,搶答也是極受學生歡迎的。我經常組織學生做熱身運動,一邊喊口令,一邊做動作。“Walk!Walk!...Stop!jump!Jump!...”的英文口令,使學生的情感和思維進入興奮狀態,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
3.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
基于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為了更好地進行口語訓練,不僅要講究一定的藝術方法,更應選擇一些多變的形式,常換常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這個道理。比如:唱唱,即歌曲演唱。既可以用一些經典的,又可以培養語言的節奏感,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玩玩,即做游戲。游戲中學習也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擴大學生的活動參與面。游戲可以是有聲的,可以是無聲的。演演,即讓學生盡情表演。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真實的交際情景,進行快節奏、多方位、多渠道的集體訓練,啟動學生思維,發掘學生潛力。畫畫,即利用簡筆畫,圖示法,借助直觀形象感染學生。
三、創新課堂
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語言源于生活,又實踐于生活。一成不變的課堂學習方式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創新課堂一方面是指打破課堂的格局。改變傳統的條形座位,換成小組合作型。還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個“集市”。在學習“去動物園”單元時,我就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型的動物園,一個個學生就成了園中的“居民”或者游者。真正起到了以生動性、趣味性和動態效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指走出課堂,提供給學生完全真實的生活場景。創新課堂也包含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夠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持續的發展。比如為了提供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在校園內設立“英語走廊”、“英語廣播”,教室內布置“英語門窗”,為學生提供有力的學習條件和交往環境,培養學生繼續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煉其交際能力,利用校園藝術節,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和英語小品等都能培養他們隨機應變的能力,大大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小學開設英語已有好多年頭了,時至今日,英語已成為我們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際工具,我們要結合課堂教學實踐,開展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反復實驗,形成校本化英語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真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新店鎮利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