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緒坤
【摘 ? ?要】古詩詞鑒賞是中考的熱門,常常出現在各省市的中考考題之中,反觀學生,他們面臨古詩詞鑒賞這一類題型基本難以下手,丟分十分嚴重。為了培養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減少在考試中的失分,筆者認為,教師應當尤其注重平時的講解與訓練。以下便是筆者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希望能與大家共同探討、進步。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詞 ?鑒賞能力培養 ?中考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158
古詩詞鑒賞這一類型的題,除了要真正掌握古詩詞的內涵,還要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很多學生之所以感覺古詩詞鑒賞這類題型很難,一是因為沒有“讀懂”;二是因為沒有掌握到古詩詞鑒賞這類題型的技巧。筆者認為,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就應該側重這兩方面培養。以下是筆者認為比較可行的幾點方法:
一、積累古詩詞背景知識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碩果累累,唐詩宋詞廣為流傳,頗受廣大人民喜愛。作為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到詩詞,初中階段只是對學生在詩詞上的要求有所提升,要求學生能夠對古詩詞進行簡單的鑒賞。要能夠準確的鑒賞古詩詞,第一步是積累相應的古詩詞背景知識,它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寫作風格、寫作特色等等,從作者的生平之中學生可以對他所寫的詩詞進行一個簡單的判斷。例如:初中生所熟知的李白,由于才高八斗而桀驁不馴,卻懷才不遇而憤世嫉俗,但從小游歷的經歷讓他的詩詞清新飄逸,大氣磅礴。杜甫一生顛沛流離,親眼見證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痛苦清貧的生活,他的詩詞樸實而生動形象,心懷天下,沉重悲愴。
雖然學生在考試中可能會遇到的是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但是,平時的積累能夠幫助學生對古詩詞進行一個快速的處理,至少不會出現難以下手的情況。而作者的寫作風格、寫作特色則是蘊含在他的詩詞之中,要求學生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同時,多關注他的詩集,不要求全部理解,但至少要知道。那么作為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積累呢?筆者認為,初中生比小學生更加自覺,但是卻不如小學生遵守規則,如果只是簡單的把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作為一個課后作業,很少會有學生去積累。要初中生自覺去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古詩詞背景知識的積累不是課后作業,而是當堂檢測;要讓學生明白,古詩詞背景知識的積累會在課堂上檢測,并有相應的獎懲措施。這樣既有一個強制的效果,又不會讓學生過于反感。
其次,調動學生的興趣是關鍵。如果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課堂檢測而去積累,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所以教師應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覺、自愿地去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筆者認為,初中學生是比較活潑好動的,教師們不妨把積累古詩詞背景知識設計成一個競爭性質的比賽,可以以分小組晉級的方式,這樣基本可以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競爭中學習,在競爭中獲得知識。當然,既然是比賽就會有輸贏,這也是這個方法的不足之處。所以教師需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給予及時的引導,避免古詩詞在學生心中留下陰影。
最后就是文化氛圍,教師經常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一些古詩詞背景知識積累的專題活動,也可以將古詩詞融入班級口號、班級文化之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
二、了解所學古詩詞
在完成古詩詞背景知識的積累后,我們要引導學生將這種積累性的知識應用到平時的古詩詞學習之中。那么,當教師教授一首古詩詞時,應當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教師應當帶領學生了解本首詩誕生的背景,當然也包括其作者的相關介紹、了解本首詩的分類、分析本首詩中重點的字詞句以及對本首詩的中心思想的介紹。接下來我將以分析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為例,來闡述如何帶領學生一起把握所學古詩詞。
第一步,了解這首詩的背景。本首詩的標題有所提示,這是李白聽說自己的好朋友王昌齡被貶謫后所寫,以抒發自己的情感,聊以慰藉。那么課前,教師就要要求學生翻閱自己積累的古詩詞背景知識,找到關于李白以及本首詩的相關介紹。當然如果學生們積累中沒有或者是不夠全面,則由教師來補充完善,這些都是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完成。
第二步,分類。古詩詞大概分為寫景詩、詠懷詩、詠史詩、詠物詩、山水詩和邊塞詩幾種。只有清楚了解一首詩是它們其中哪一種,才好判斷其中心思想。比如:寫景詩,通常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抒發自己的情懷;詠史詩,則是通過對歷史人物或是歷史事件的描寫來抒發自己的情懷等等。很明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一首詠懷詩,教師要給同學們明確,這首詩是寄情于景,來抒發對友人的寬慰。
當然學習一首詩最關鍵的還是學習詩本身,在分析本首詩時,教師要逐字逐句的給學生們分析,讓他們“讀懂”,這就是第三步,字詞句的分析。詩中出現的一些意象,比如:楊花落、子規啼這些典故的運用是渲染出一種凄清悲涼的氛圍,當然這里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收集相關的典故。筆者最贊同的方式是:教師將相關的詞匯提出,然后給一定的提示,讓同學們小組商討,得出答案。通過對這些重點詞匯的講解,讓學生貫徹理解全詩,最后帶領學生一起將整首詩翻譯,并歸納出其中心思想。這樣一步一步的幫助學生去理解,讓學生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在遇到新的古詩詞時,也可以通過相同的套路去分析。
三、了解古詩詞的答題技巧
通過上述兩點,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已經將古詩詞讀懂,可是在答題時還是會出現難以得分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到答古詩詞鑒賞這類題型的技巧,面對古詩詞,我們要掌握幾類常用的賞析術語。例如:意境,什么恬靜優美、清幽明凈、雄渾壯麗、孤寂冷清等等,這些要求教師和學生要在平時中積累。還要掌握常見的表達技巧:首先是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借代、雙關等等,不僅要了解有哪些常見的修辭手法,還要明白通過這些修辭手法可以有怎樣的效果。
其次是描寫手法,象征、虛實結合、用典、先揚后抑、動靜結合等等,這些不僅需要教師的總結,更加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去總結。最后就是抒情方式與語言風格,這個常常以“本首詩通過對什么的描寫抒發了作者什么感情,有什么特色?”這種類似的問題來考查。一般而言,要求學生在答題時先將詩句大概翻譯,然后側重分析一些重點詞匯來闡述作者的感情,最后再答出本首詩的語言風格,基本上就可以了。
古詩詞的鑒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斷的積累中去升華。以上的方法技巧只是一種指導性質的,要想真正在古詩詞鑒賞上出彩,就要下工夫去積累,去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