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
【摘 ?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國公司的本土化經營已經成為其實現全球發展而采取的必要戰略之一,成為跨國公司開拓和占領國際市場的一種戰略思想。任何跨國公司在實施跨國經營時,都必須貫徹符合東道國本土文化、政治、經濟的經營戰略,即跨國公司本土化戰略。本文將通過對跨國公司人力資源本土化、文化本土化以及營銷本土化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探討,并給出解決這些負面影響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跨國公司 ?本土化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200
一、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戰略內涵及意義
(一)跨國公司本土化內涵
本土化,簡而言之就是入鄉隨俗。而跨國公司的本土化就是指在跨國公司進入東道國的本土市場后,為了適應當地發展,成為當地具有特色的經濟實體,進而努力融入東道國經濟體系的一種發展戰略。跨國公司本土化主要是跨國公司將自身的生產、管理、營銷等方面融入當地文化的過程。跨國公司本土化的核心在于跨國公司不以商家的習慣和偏好為標準,而是將消費者的習慣、偏好和需求作為生產、經營和日常管理活動的核心;與此同時,跨國公司的規范也必須隨著顧客需求的變化而相應變化。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已經步入經濟全球化時代,越來越多的公司走上了跨國經營之路。
(二)跨國公司本土化戰略的意義
雖然越來越多的公司走上了跨國經營之路,并在世界各國各地區設立子公司,成為頗具實力的跨國公司。但是,在實踐中,所有希望通過海外投資來獲取高額回報的跨國公司都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在國家、民族、社會、制度和語言差異巨大的經濟社會環境中實現良好的跨國經營。跨國公司可以無視以上差異,在世界各國各地都照搬母公司的全套經營管理模式,實現全球統一的經營模式,但毫無疑問,對于大多數跨國公司而言,這種做法是行不通的、不可取的。因為跨國公司要實現海外成功經營這一目標,就必須在東道國市場經營的過程中熟悉當地的各種社會環境。所以,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的戰略意義在于是否能滿足不同國家或地區消費者消費偏好的差異;是否可以滿足營銷渠道的差異;是否可以獲得替代產品及產品調整的需要;是否可以更好地滿足適應東道國市場結構的需要及東道國政府的政策性規劃。
二、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的原因探析
跨國公司為了更好地實現全球化戰略目標和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所以采用了本土化的策略。以下將從跨國公司的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來論述跨國企業本土化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 滿足外部文化環境差異的需要。
文化差異是構成消費者的需求差異和偏好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跨國公司在實現經營全球化的同時,勢必會面對不同的社會文化、企業文化、價值觀念以及語言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對跨國公司融入當地社會環境帶來很大的阻礙。在國際經營活動中,企業必須對東道國的文化環境進行了解,分析不同環境因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制定出適合東道國市場的產品生產方案、營銷策略、銷售計劃等,以適應不同的消費需求和偏好,以免造成文化沖突,實現與當地文化的融合,促進管理變革。
2.轉移風險。
在國際化經營業務中,公司往往面臨著如匯率、利率、通貨膨脹、國有化及政治動蕩等經濟風險和政治風險。例如,當跨國公司由于規模經營和市場容量的限制,被封閉在一個小的區域,導致其抗風險能力弱,各種政治和經濟波動可能給公司帶來沉重的打擊。而如果跨國公司對海外子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力資源、文化等方面實行本土化,將投資分散于不同國家的企業,那么,跨國公司的經營活動將不受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蕭條、資源短缺、政治變動的影響,有效的將風險轉移到了不同地區。所以,本土化戰略的實施,將有助于減少在東道國的經濟和政治風險。
3. 資源在全世界優化配置的需要。
本土化戰略是跨國公司全球化的一個階段性的實施工具和手段,實施本土化是為了使跨國公司的海外子公司更好的存活并發展起來,從而形成跨國公司的全球布局。跨國公司在任何一個海外市場的本土化戰略都是其全球化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著眼全球、立足當地是進行全世界資源優化配置的兩個基點。因此,跨國公司只有高度融入當地社會,充分利用東道國的資金、技術和人力等資源,真正植根于當地市場,同時又領先于本土企業,才能更清楚地認識全球市場,對各類資源進行調配,以實現物盡其用、利潤最大化及全球性的資源優化配置的經營目標。
(二)內部原因
1.降低綜合成本的需要。
跨國公司實施本土化經營最根本的原因是要降低成本,而跨國公司的母國大多是發達國家,其勞動力、原材料等成本價格都頗高。因此,跨國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當地實行經營本土化,可以幫助跨國公司利用當地有比較優勢的生產要素,實現降低人力成本、生產成本、物流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目標,來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增加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以便于獲得更大利潤。
2.滿足不同消費群體需求。
各行各業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性質,同時許多產品和服務也具有很強的國別性或區域性。跨國公司只有滿足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才能在東道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并發展壯大。因此,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實行經營管理、生產、營銷等活動時,先要考慮到東道國消費需求、消費能力、消費偏好等因素,滿足多種消費者的需求,使當地居民從心理上先給予接受,有利于產品更快更好地打入東道國市場。最典型的案例是微軟公司的辦公軟件,內容和功能都是一樣的,但是,在其他東道國均采用本土的語言文字。
3.營銷系統的需要。
沒有自己的營銷渠道是跨國公司進行國際經營活動最大的障礙。在國際市場上,由于資金有限,跨國公司將首先考慮在東道國利用現有中間商渠道,經驗和專業優勢的銷售,消除與當地政府、當地社會、當地消費者的隔膜,從而快速開拓市場,既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投資,同時也建立了自己的銷售機構,降低了風險,贏得了市場時效。此外,不同國家,不同的分銷渠道,定價、產品定位、廣告等有很大的區別,這也是實施本土化經營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現狀
跨國公司之所以積極的加大本土化進程,是基于前文所述跨國公司經營本土化的原因,即以達到其利潤最大化的目的。然而,實施本土化各種手段仍有很多缺陷與不足。下文將從人力資源、文化、營銷等本土化方面論述跨國公司本土化的經營現狀。
(一)文化本土化現狀
自從跨國公司出現以來,便存在著內在文化差異問題和外部文化差異問題。內部文化差異包括價值觀不同、思維方式不同以及對于公司管理的理解不同;外部文化差異就是跨國公司所面臨的東道國市場環境,主要包括東道國的國情、政策以及消費群體。
有學者通過實證研究證實:導致在東道國子公司出現戰略失誤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跨文化管理沖突”。例如中西文化,其差異所帶來的障礙主要表現為跨國公司無法準確把握中國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消費群體心理, 致使公司外部的市場經營環境更加復雜化,從而增加了市場經營的難度。在公司決策過程中, 跨國公司習慣于依照其母國文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維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在東道國市場上面臨的問題, 習慣將在其母國市場上取得成功的經營手段照搬使用, 忽略了外部文化環境的差異可能導致這種管理方式在東道國市場上無效甚至產生負效應。此外,東道國的國情、政府政策以及消費群體也是跨國公司文化本土化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營銷本土化現狀
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本土化營銷過程中往往因為在認識上的誤區, 導致經營效益不良。例如在中國市場上, 本土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在推出的產品不適合中國消費者的現實需求, 中國13 億人口中80%是農民, 真正高收入的消費者并不多, 而現實情況是很多跨國公司對于其商品制訂的價格偏高, 很難得到中國消費者的認同。
在商業行為過程中,有些生產廠商會直接或間接地針對不同的客戶有意無意的采用不同的營銷標準或營銷行為方式, 即營銷歧視。例如化妝品SK -II的質量問題、肯德基的蘇丹紅事件、強生系列嬰兒用品中的有害物質等, 均揭示了這些跨國公司的不良商業行為。因營銷歧視給跨國公司帶來的后果是直接影響了這些品牌產品的銷售、品牌形象和口碑聲譽。而且由于一些跨國企業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并不注重效率, 同樣會帶來不可避免的麻煩, 同時導致產品的信譽度降低。
四、跨國公司實施本土化經營戰略的建議
(一)人力資源本土化方面
跨國經營企業在推行人力資源本土化戰略時,必須找準跨國經營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制定相應解決對策,才能贏得跨國經營的可持續發展。
1.母公司價值觀創新繼承化。
創新繼承母公司價值觀(提升子公司與母公司的價值觀匹配水平和提升個人與企業的價值觀匹配水平)是貫徹執行母公司價值觀的有效辦法。
所謂提升子公司與母公司的價值觀匹配水平就是通過搭建制度平臺(母公司外派高層管理者的主導作用以及在東道國當地招聘的高層管理者的輔助作用)來傳承母公司價值觀和文化管理變革(子公司在繼承母公司價值觀的同時也要根據子公司地域文化等具體情況對母公司價值觀與日俱進地、因地制宜地加以創新而形成獨特的子公司價值觀)來實現價值觀從母公司到子公司的自上而下的執行完成;所謂提升個人與企業的價值觀匹配水平就是跨國經營企業在招聘時需適當了解當地員工價值觀情況,在聘用以后加大對員工價值觀培訓力度,使企業擁有并保持高度忠誠的人力資源隊伍。
2.人力資源本土化進程穩步化。
跨國經營企業在落實人力資源本土化行動中,要信任和依賴東道國員工,穩步推進本土化進程。理性把握人力資源本土化的速度和人力資源本土化的層次是處理好穩步推進人力資源本土化進程問題的兩大法寶。
人力資源本土化速度(放權)常規需要三到五年。在海外子公司建立之初,為了轉移技術和管理,塑造特定的經營模式,一般向東道國派遣許多人員。但隨著子公司在當地站穩腳跟,在當地逐漸積累經驗并有能力自主經營時,逐步把一些重要職位讓給當地人,充分發揮當地人的智慧和才能,促進跨國經營的持續發展,但這需要一個過程,不能過慢或過急。
跨國公司最好把重要的地區總部、研發中心、設計中心等也安置在東道國,提高管理人員、研發人員的本土化層次水平。海外子公司的經營領導班子要盡可能地由當地人組成,視公司需要可在高層管理職位保留較小比例的母國人員,中層管理者和一般員工則為當地人。公司經營決策的責任和權力相應合理地轉移到當地人手中,以推進職務當地化和管理當地化,激發當地員工的工作熱情,穩定職工隊伍。跨國公司在東道國人力資源本土化進程中要根據各個時期不同的人力資源需求,安排適當的人選。
(二)文化本土化方面
1.加大企業文化本土化進程, 促進文化融合。
在跨國公司內部, 外派員工和本土的員工之間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企業內部容易產生溝通困難和誤解沖突的狀況,所以加強企業文化本土化進程是處理文化沖突, 實現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跨國公司應立足于新的環境, 在公司內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創造出新的企業文化, 并使之與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公司的現實環境相適應。
2.加快其他活動本土化速度, 輔助促進文化融合。
除加大文化本土化本身進程之外, 加快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研發、采購、資本運作、人力資源、產品服務等本土化進程也是輔助促進文化融合進度的良方。例如,采購本土化利于迎合中國當地消費者的民族感情和消費習慣;營銷管理本土化通過委托當地中間商銷售商品, 這樣可以迅速消除母國與東道國文化隔閡, 獲得中間商特有的經驗和業務關系;資本運作、人力資源、產品服務等商業活動的本土化, 有助于跨國公司與東道國政府、金融機構、本土企業、消費者等利益相關體之間良好社會關系的構建, 更有助于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此外, 跨國企業在選擇戰略合作伙伴、構建戰略聯盟的過程中亦要格外關注聯盟內企業文化的兼容性, 主要表現在戰略盟友的本土化,兼容當地企業, 從而兼容當地文化。
只有正確認識和了解文化差異,正視它的存在并促進文化融合,在充分適應企業本土競爭環境的基礎上,努力設立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讓企業內部的員工認同和追求超越文化差異為企業發展目標,才是解決文化差異問題的有效途徑。
五、結論及啟示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日益推進,競爭日益加劇,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了在全球經濟競爭中成為領先者,世界各國的跨國公司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其發展戰略,以更好地適應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本文從人力資源本土化、文化本土化、營銷本土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地探討,并給出解決這些負面影響的幾點建議,以期更好地實現跨國企業發展壯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新興市場,中國的高速發展吸引著眾多跨國公司紛紛來中國投資。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后,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更是明顯增加。而近10年來,跨國公司本土化,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上的本土化將成為跨國公司生存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中國企業面臨跨國經營的良好機遇,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和中國加入WTO為中國企業國際化、開展跨國經營創造了有利環境。因此,本文研究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戰略,不僅使我們了解國外跨國公司的發展形勢,而且對我國企業的國際經營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以實現我國企業由 “東道國企業”向“跨國公司母國”的轉變。
參考文獻
[1] 高蕾.跨國公司本土化戰略研究與啟示[J].科技風,2010.(8):83-84
[2] 王嘉.淺析跨國公司本土化發展策略[J].中國外資,2012.(15):68-69
[3] 董諦.跨國公司本土化營銷策略及其對中國的借鑒[J].經營管理者,2011.(5):193
[4] 許峰,許敏.跨國公司在華R&D本土化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12):39-40
[5] 汲靜.跨國公司在華的本土化經營戰略及其實施[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4):11
[6] 李靜.淺析跨國公司人力資源本土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7):68
[7] 譚博仁,趙洋.關于促進跨國公司的本土化戰略探究[J].中國商貿,2011.(35):218-219
[8] 熊國祥,曹禺.跨國公司本土化對中國企業的負面影響及其應對[J].商業時代,2011.(21):81-82
[9] 崔執樹.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經營本土化探析[J].理論探討,2011:82-86
[10] 韓雨楠,劉英俠.對本土化營銷的幾點思考[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2010.(4):212
[11] 汪群,胡江鳳.基于文化視角下的跨國公司本土化在華戰略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9.(7):113-114
[12] 劉云.簡論跨國公司本土化過程中的文化差異問題[J].科技資訊,2011.(18):229-230
[13] 陳艷紅,姜啟軍.跨國經營企業人力資源本土化的問題[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2.(5):924-927
[14] 陳勝藍,汪彬.跨國公司實施人才本土化戰略面臨的挑戰[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0.(1):31-34
[15] 申建勤.跨國公司在中國本土化的戰略研究[J].現代商業,2009.(17):111
[16] 戚效嘉.跨國公司本土化的路徑選擇[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10.
[17] 陳錦德.跨國公司高層管理人才本土化戰略[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