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寶丹 李作春 陳墨
【摘要】通過闡述實施 “精細化”教學管理的必要性。通過對“精細化”教學管理內涵的詮釋,理清精細化管理對教學管理的內在要求,探索實現精細化管理的基本路徑,促進軍隊院校教員課堂教學質量與能力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精細化;教學管理;教學能力
精細化管理理念應用于高校管理,已成為推動高校教育管理規范化發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軍隊院校實施精細化管理,對不同崗位能力素質制定定量和定性的規范,將有利于軍校教員隊伍的能力素質建設,進而從整體上提升院校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正規化管理水平。
一、精細化管理對軍校教員能力素質的要求
在教學崗位實施精細化管理,是軍校建設發展的需要。軍院的發展離不開學員的成長進步,而學員的成長與教學崗位直接相關,這就決定了軍校對提升教學崗位價值的期望,也成為在教學崗位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動力。同時,在教學崗位實施精細化管理,明確教員的未來發展目標及實現路徑,也是每位教員自我提升、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
(一)精細化管理對初職教員能力素質的要求。主要包括專業基礎、教學能力、輔助教學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四個方面。專業基礎方面:要求熟悉現代教育訓練理論和教育訓練法規制度,關注軍事前沿理論和武器裝備發展動態,能熟練操作使用綜合信息化管理系統開展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能使用一種外語進行交流。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以上學位,經過相應培訓。具有部隊或機關任(代)職經歷。教學能力方面:能根據教學對象和課程特點,選擇教學方法手段,設計教學過程。課程教案編寫規范、要素齊全。能夠按照教學要求講解清楚,板書規范,課件美觀。輔助教學能力方面:能夠積極輔助主講教員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工作,能夠參與教學場所和信息資源建設。研究創新能力方面:能夠針對教學對象和課程特點開展教學研究,能夠開展學術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精細化管理對中職教員能力素質的要求。主要包括專業基礎、教學能力、研究創新能力、專業建設能力和服務部隊能力五個方面。專業基礎方面:與初職教員的專業基礎能力素質要求基本相同。教學能力方面:能系統講授本專業理論課程,完成年度授課任務,并能運用多種教學形式組織實踐教學活動。能夠指導學員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研究創新能力方面:能主動參與申報課題立項,積極開展科研和學術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專業建設能力方面:積極參與包括課程標準、教材編寫等在內的專業課程建設,在學科專業網站、教學檔案、試題(卷)庫等信息資源建設中發揮作用。服務部隊能力方面:能夠運用新理論、新知識為部隊解決現實問題,能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成果為部隊建設提供技術保障、決策咨詢和改革建議等。
(三)精細化管理對高職教員能力素質的要求。主要包括專業基礎、教學能力、研究創新能力、學科專業建設能力和服務部隊能力五個方面。專業基礎方面:在初、中職教員能力素質要求的基礎上,能夠使用外語進行課程教學、學術交流及開展科研。具有相應的崗位任職經歷,如部隊或機關任(代)職,出國考察、學習或交流等。教學能力方面:在中職教員教學能力素質要求的基礎上,要求具有開發新課程能力,在創新教學方法上發揮引領作用,能運用實驗、實習、演習、演練等兩種以上教學形式進行實踐教學,能緊貼部隊作戰需求在校外開設講座、報告等。能夠指導培養研究生。研究創新能力方面:能夠組織申報課題立項,帶領團隊集智攻關,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開展學術研究,解決本專業領域的重大理論問題。學科專業建設能力方面:能夠主持擬制學科專業建設規劃、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標準,具有組織本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的能力。服務部隊能力方面:在中職教員能力素質要求的基礎上,積極參與部隊技術手冊、法規制度等材料的編寫,作為主要完成人提交的報告、意見被部隊采納,研究成果對推動部隊建設全面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二、精細化管理增強軍校教員能力素質的實現路徑
(一)教員崗位能力素質自我評價。主要包括:一是專業基礎評價。包括專業理論學習、專業培訓、專業實踐經歷、身體心理情況等。二是教學能力評價。即把日常的教學工作過程與崗位能力素質要求進行對比,查找哪些方面需要加強,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梢远啻巫孕心M量化評估,考察個人教學能力的發展情況。注重以學員為本,將學員的意見反饋作為評價教學能力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三是知識領域與創新能力評價。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教員在本專業領域求精求深的同時,還要不斷更新、拓展自身的知識結構,具備承擔多層次、多門類授課任務的能力。科研學術創新能力是區分不同職稱差異的重要指標,也要作為自我評估的重點。四是個性特征的評價。分析自己的個性是否具備愛心、耐心、細心等教員特質,分析自己的性格與現職以及職業發展未來崗位要求的吻合度,以便調整發展路線,避免出現崗位不適的狀況。軍校教員要綜合評估各種因素,確切了解自己的特長與不足,切合精細化管理崗位要求,不能過高或過低評估自己,只有這樣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路線。
(二)教員崗位能力素質發展目標定位。根據自身的評估結果,教員崗位能力素質發展目標的定位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職業發展路線的選擇,即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愛好等綜合考慮,是側重發展教育教學研究方向,還是側重發展教學科研方向等。二是崗位目標的時間規劃。在確定自身職業發展路線的前提下,選擇教員能夠達到的精細化管理規定的崗位目標,以便目標能夠在實踐運行中得以實現??蓪⒛繕朔譃槎唐谀繕恕⒅衅谀繕恕㈤L期目標。三是職業發展計劃的制定。針對如何衡量職業發展計劃,有學者提出以下五條標準:其一,目標是自我認真選擇的;其二,對每種被選擇的結果,都曾認真地做過評估;其三,你為自己的選擇結果感到驕傲,并充滿信心;其四,愿承諾并付諸行動來完成自己的選擇;其五,它適合自己的整個生活模式,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三)教員崗位能力素質發展計劃的執行。在完成上述幾個步驟后,行動便成了關鍵的環節。要使崗位能力素質發展目標變為現實,就必須制定計劃并按照計劃中的具體措施去逐項落實。行動計劃與措施應當具有可行性,制定時應盡可能地詳細和具體,以便按時保質完成和定期檢查評估。比如,長期計劃是在退休前獲得教授職稱,并能在自己所從事的專業領域有所創新、突破;中期計劃相對具體一些,如:五年內在職稱、學歷方面獲得提升,申報一、兩項科研課題等:短期計劃就更為具體,如:一年內發表幾篇學術論文,在某個方向推進教學改革,參加哪些學術研討會,如何指導學生的科研學術實踐等等。教員通過執行崗位能力素質發展計劃,可以讓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目標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最終順利地實現自我的人生目標。
(四)教員崗位能力素質發展計劃執行評估與反饋。事物總是在不斷前進過程中變化的,要使教員崗位能力素質發展計劃行之有效,還需要時時審視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職業發展路線,不斷對發展路線進行評估與修訂。院校可以為教員建立“職業發展計劃檔案”,記錄教員的成長狀況,并定期做出相應評估。這些評估包括教員個人評估、院系評估和干部處(科)總評估等。在評估時,應當從教員學科發展方向、教學開發方案的制定與執行、職務與職位等多方面進行評估,將實際情況與職業生涯規劃相比較,根據評估的結果對教員崗位能力素質發展計劃進行適時地調整與修改,從而避免教員在其職業發展的道路上多走彎路。
參考文獻:
[1]于志良.實施精細化教學管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M].北京:大連艦艇學院學報,2010.04;104-106
[2]汪中求.細節決定成敗[M].北京:新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