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摘要】精心設計的教學主線能有序、有效的揭示出小學英語PEP知識脈絡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嚴謹的課堂的知識網絡,有利于構建起高效的課堂教學。小學英語教師要善于以教材為基礎,整合相關聯的知識點,設計出一條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主線。在這條科學的教學主線的引領下,教師能夠更有效地落實自己的教學計劃,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語言輸出。讓“主線”真正地為教學服務。
【關鍵詞】主線設計 小學英語 PEP 教學
一、為什么要進行主線設計
主線是什么?“主線”是“主要線索”的簡稱,是指占主導地位或統領事物發展的線索。教學主線是指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采用的、貫穿于整節課堂教學的一條明晰的學習線索。這條線索能使教學內容間產生關聯,幫助學生形成有序的認知方式,清晰地構建網絡知識體系。翻開人教社新版的PEP教材,我們會發現A,B部分中的詞句雖有一些關聯,但還是相對獨立的。詞與詞,句與句,詞與句的聯系不緊密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實效。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用自己的智慧創造性地將詞與句發生關聯,構建教學主線,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
二、如何進行主線設計
通過對新版PEP教材的研究,以及對課堂教學的探索,我發現主線設計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以人物為主線。在學生心中,有他們喜歡的卡通人物。把這些人物引入課堂,總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喜歡的人物與教學內容串聯起來,相互產生聯系,便于學生更好地學。比如,在PEP五年級上冊Unit14 What can you do? 這個單元的詞匯教學中,我引入了最近學生很喜歡的一個人物“大白”。在電影里,要成為超能陸戰隊的一員,需要具備強大的能力。剛好可以和這個單元的主題What can you do? 結合起來。在A部分中,學生不斷地用句型What can you do? 句型向大白提問,在學生的回答中,引出了Lets learn中的單詞教學。在B部分中,學生通過對大白超能力的想象,向大白提出問題Can you …? 引出核心句型的教學。綜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以學生感興趣的人物大白為主線,將新詞和新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條理清晰,富有情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扎實有效。
2.以場景為主線。一堂課中,往往有好幾個新詞和新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往往將這些詞和句子重組,將相關聯的詞和句分為一組,分別置于不同的情景中呈現,使學習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比如PEP六年級上冊Unit1B Lets talk一課中,學生要掌握問路的句型How can we get there? 以及描述路線的四個詞組和句型Turn left/right/go straight at the …。教師首先引出這節課的大場景:Wu Yifan和Robin打算周六出去玩。他們游玩的順序是science museum—bookstore—post office—cinema.通過這四個地點引出四個小場景。在這四個問路的小場景中引出核心句型和詞組的教學。整堂課由四個問路的小場景連接而成。思路清晰,情景真實,讓學生很好地感受了語用環境,學用相融,操練扎實。
3.以故事為主線。小學生很喜歡有趣的故事。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喜歡的故事,融合教學內容,以故事為主線,把教學內容穿插在其中。比如PEP六年級上冊Unit6 A Lets learn一課中,學生要掌握描述情緒的五個單詞:angry,afraid,sad,worried,happy。這堂課中教師可以以“象寶寶找媽媽”的故事為主線來設計課堂。故事中,調皮的小象寶寶和他的媽媽走散了,由此引出了象寶寶和象媽媽不同的情緒變化。象寶寶從剛開始的afraid到后面的sad。象媽媽從angry到worried。在最后小黃人的幫助下,象寶寶終于找到了媽媽,大家都變得很happy。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象寶寶找媽媽這條主線,將所有的新詞巧妙地聯系在一起,環環相扣,巧妙過度。學生看完故事,也學會了新詞,還培養了愛心。
4.以話題為主線。新版PEP教材的一大變化是突出了話題的功能。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話題,這些話題往往是學生比較感興趣,有話可說的內容。每個單元的詞與句型都與話題相關。這就為以話題為主線組織教學提供了方便。比如PEP六年級下冊Unit4 Then and Now這個單元的話題性很突出,從A部分到B部分說的都是一個話題:Change變化。A部分說的是學校的變化。B部分說的是人物的變化。這個單元放在六年級下是再適合不過了。因為對于六年級馬上就要畢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學校的變化,自己的變化,周圍同學的變化最有發言權。所以這個單元很適合圍繞“Change”這個主題來設計教學主線。拿B部分的Lets talk來舉例。我首先通過Lets sing直接引出了這堂課的核心句型Before,… Now,….。接下來通過PPT讓學生說一說這六年來老師的變化。再由老師過度到學生,通過照片的對比找找同學以及自己的變化。最后回到課本,說出Mike的變化對學生來說就是件很簡單的事了。因為這個話題離學生很近,所以學生發言很踴躍,課堂氛圍也很好。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學主線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靈活地設計和挖掘,才能讓教學主線更貼近學生,更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學習和記憶。同時,教師還要充分利用主線設計,活用課堂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發揮主線設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切實推動小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全面掌握。
參考文獻:
[1]黃建如.英文教育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2.194.
[1]王棟.韓國中小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述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03):39-48.
[2]佘同生.牢牢把握語文教學的主心骨-漫談之三-怎樣設計教學主線[J].理論博覽.2014(07):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