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純杰
【摘要】 新課程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了更好地深化課程改革,我們從事“農村中小學生態化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這個課題的研究。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和探索,我們重點得出了生態化課堂教學的一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 生態教學;書法;實踐研究
新課程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校用兩年時間從事“農村中小學生態化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這個課題的研究,就是為了更好地深化課程改革。我們的重點是探索生態化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在這段時間,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和探索,對此感慨頗多,現簡要的從書法教學的角度談幾點自己的體會和做法。
一、研究教材,了解學生,制定實施計劃
書法教學對于我來說,有一定的基礎,有自己可以講的知識,但教育學生并不能隨意,因為這將影響到他們后續的學習。本學期我們采用的教材是西泠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同步字帖》,該教材以楷書基本結構和筆畫為中心,以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為依托,循序漸進,可摹可臨。同時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基礎等。通過仔細研究制定了教學計劃,前半期以筆畫教學為主,后半期以部首和間架結構教學為主,為教學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也為實施生態化教學實踐研究做好了充分準備。
二、快樂互動的課堂教學
實施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收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書法學習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就的,他是一個長期堅持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練習書法不應該放在結果上,而是放在練習過程中,使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為此我主要從這幾方面著手:
1.精講多練,快樂輕松,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我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的是簡單實用的方法和大量的聯系實際的例子。根據兒童身心特點,小學生的集中注意力時間短。我講課一般不會超過十五分鐘,重要的是個別輔導和學生的親身體驗。練習是學習,體驗感悟更是學習,從不同的角度用心去學習會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學中我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學生講解,那樣學生不易接受,特別是在筆畫教學中容易出現的錯誤。有時也讓學生來發表看法,比如我在教垂露豎的時候:最容易出現的有(起筆)過重、頓筆過長容易形成“拐杖”。強調順勢起筆頓筆,中間部分(行筆)要像青松那樣垂直挺拔,“直下面的部分(收筆)要寫得像“露珠”一樣圓潤欲滴”,劉舒男同學接著說。多美的語言啊!通過形象的比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記住了該筆畫的形狀和寫法。
2.促進師生、生生互動,加強實踐指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課堂困惑和失敗的根源就在于,教師忘了上課是師生的共同勞動。教學的過程是師生、生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課堂上,我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或討論,或提問,或交流……我將范字寫在黑板上,適時讓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從字的結構、外形、筆畫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見解,學生有的動口交談,有的動筆記錄,有的觀察思考……最后交流匯報。這樣收效很好,學生很快就知道了不同字的特點,書寫起來就容易多了。在學生練習的時候,我幾乎每節課都把大多數的時間放在對學生的巡視指導上。在此過程中糾正學生的坐姿、執筆方法,還對學生寫的時候在筆順、運筆方法上出現的錯誤予以即時糾正,和學生共同研討筆畫的寫法,有時還坐在學生的座位上給學生進行示范。在這種“自由融洽的課堂上”師生間通過平等對話、提問討論、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有廣闊的思維空間、充足的活動時間,敞開心扉,自由地做思維體操,收獲很大,進步也很大。
三、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
教有法但無定法。書法是枯燥的,改變方法她會生動;書法是死板的,善于發現她會靈活;書法是無聲的,勤于創造就有音符;書法是無形的美術,筆畫在作品中就是畫的韻味。無論在哪個學科、無論在哪個學段,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創設情景、營造氛圍、設計方法都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有額外的收獲。在筆畫教學的時候我采用音樂節奏教學法,雖然沒有音樂,我用音樂節奏的快、慢、輕、重貫穿到教學中。例如:我在教短撇的時候,它是由右上向左下方向行筆,由輕到重、由粗到細,學生書寫的時候就在心理默念:輕——重(頓筆)、粗——細(順勢收筆)。因為它比較短,所以也可以念成兩個節拍:1—2,在歡快的節奏中做到心手合一!學生更容易掌握技巧和要領。
四、組織有趣的活動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我們這個課題所要研究的問題。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積極的參與。我在教學中,用歷史上著名書家的故事來感化學生。例如:在引導學生練習筆畫的時候,學生總是問“老師,寫多少遍呀?”這樣的話是很普遍的,在這里也就映射出學生不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而練習書法,而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去完成,這樣的效果是不會理想的。我給學生講古代書法家王羲之從小就喜愛練字,他7歲時跟書法家衛夫人習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練,日有長進,不到三年已經是筆力沉勁,頓挫生姿。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聆聽書法的趣味故事,之后在課堂上就很少有學生問起“寫多少個”的話題了。
小組競爭學習激趣。在學習字的筆畫、結構特點時,小組進行交流發言。發言時全班同學都覺得好的,就給這個小組加一顆星,或者每個小組抽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解,然后在黑板上PK同一個字,讓大家評一評,并給予加星獎勵,同學們踴躍參與積極性很高。
2.寓教于樂的作品訓練。平常書法練習不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呈現,但是面對一次次的書法競賽不得不看作品的質量。然而學生都是才開始學習書法不久,底子薄、功底淺,不知道完整作品樣式。就此情況我是這樣做的:一方面,專門安排了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講簡單的硬筆書法創作要求與體式。讓學生知道作品的三要素及創作方法,另一方面給學生復印完整的形式多樣的書法作品作為學生學習臨摹的范本,這樣讓學生聯系作品在課堂上訓練,我適時進行輔導。并且課后在和家長交流的時候,也針對性地談小孩的硬筆書法學習情況,很多家長對孩子學習書法給予了很大支持,給孩子買字帖、筆和紙,有的還送孩子參加課外培訓等。實踐證明,學生創作的熱情極為高漲,經常向我索要作品練習紙。我想他們索要的不僅僅是一張紙而已,而是體現了一種向書法殿堂邁步理想的強烈愿望。
生態課堂是和諧的課堂,是民主平等的課堂,課堂是個生態系統,“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等等這些觀念已成為教師們的共識。教師走出了權威式的“講解、說教”,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對話,建立起“平等對話”的教學氛圍,就會給課堂教學帶來生機和活力。新課程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加強自覺學習,加強與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才會進一步提升我們的專業化水平。課堂教學生態化的實踐過程就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會加深對生態、生命與社會的深刻認識,更加促進生命的和諧。
參考文獻:
[1]吳鼎福等著:《教育生態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1
[2]范國睿著:《教育生態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
[3]劉貴華、朱小蔓《試論生態學對于教育研究的適切性》,《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