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香梅
【摘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應用語言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筆者結合自身一線教學實踐,針對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論述了自己的一些認識。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
英語,從應用的角度來說,它是一門語言,一種工具。英語學習是為了方便和母語是英語的人們進行交流以及獲取有效信息。我國著名的英語教學法專家、中央教科所顧問、教育部特聘專家胡春洞教授說:“中國人學英語首先應重視閱讀,如果不重視閱讀,不重視文化的內涵,我們只能學到英語的皮毛。”
從教學的角度來說,英語在我國是三大主課之一,閱讀課是英語教學的主要課型之一。在重慶市,甚至是全國的初中英語優(yōu)質課比賽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閱讀課型。也就是說,英語教師教學水平的體現(xiàn),關鍵在于如何運用適合的閱讀教學方法,在40分鐘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對一篇原版英語文章的理解,引導學生理解規(guī)定的閱讀材料,教會學生怎樣去分析材料,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的閱讀技能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因此,要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關鍵就在于抓好閱讀教學。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把每一節(jié)閱讀課都上成優(yōu)質課,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新課標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
新課標是教師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航標,認真研讀新課標是每一位教師的基本任務。初中英語新課標強調“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初中階段英語閱讀技能目標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能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能根據(jù)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抓住其大意,并養(yǎng)成按照意群閱讀的習慣;能從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能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能找出文章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可能的結局;能理解簡易讀物中故事發(fā)生的順序和人物行為;能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能讀懂說明文等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能讀懂簡單的個人信件;能理解并解釋圖表提供的信息;能使用英漢詞典等工具書幫助閱讀理解。”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上,新課程要求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從過去的以“雙基”為主轉到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主,并且增加了課外閱讀量的要求。
二、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目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片面追求中考分數(shù),以教師為中心,以詞匯、語法為主線,把閱讀材料作為傳授語言知識的一種形式,違背了現(xiàn)代閱讀理論,忽略了閱讀文章所表達的信息,忽略了讓學生去體會英語原著的內涵,忽略了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束縛了學生的英語思維和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有的教師在思想認識上對閱讀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們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識,拓展視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分析、思考和判斷能力,從而全面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意義。有的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qū),對閱讀課堂的駕馭操控不當,總是一味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講解生詞,補充詞組,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和語法知識等。而有的教師則正好相反,他們把閱讀課當作課外閱讀上,讓學生自讀材料后僅了解一下故事情節(jié),然后劃劃詞組、對對答案、匆匆了事,學生感覺枯燥乏味,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無從談起。還有的教師由于自身教學水平有限,教學方法簡單陳舊,不知怎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怎樣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他們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體現(xiàn)新英語課程標準,體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這樣,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成了一句口號,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三、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英語閱讀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學習和掌握課文內容所涉及的語言知識(詞匯、句型、語法和習慣用法等),以及了解課文內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進而在閱讀方法、閱讀速度、閱讀技巧和閱讀理解的準確度和深度(閱讀欣賞)上得到提高。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可以為教閱讀而單調地安排閱讀,而應該重視閱讀材料研究工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訓練并加強聽、說、讀、寫技能,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默讀、精讀和泛讀等方法,通過各個閱讀環(huán)節(jié)的循序漸進,切實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實現(xiàn)全面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
(一)更新教學觀念,指導閱讀技能
傳統(tǒng)守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重語法輕閱讀的弊端,學生的閱讀能力弱,閱讀技能欠缺,閱讀習慣差:比如經(jīng)常回讀,出聲讀,逐詞朗讀,難以把一篇閱讀材料一氣呵成,只能把文章理解得支離破碎,甚至很難確定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或觀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是要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轉變主體角色,重視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技能的指導,讓每一個階段的技能指導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結構、文化背景、認知能力和情感特征。
(二)語篇教學法
有的教師一味把語言基礎知識從閱讀的載體(篇章)上剝離下來,重視一個個語言點的講解,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和語法知識,這無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無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無助于閱讀技能和習慣的形成。因此,閱讀教學應該采用語篇教學法,通過整句、整段閱讀,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和訓練;引導學生養(yǎng)成通讀全文的習慣,教會學生借助上下文揣測詞義,理解句子的隱含意義,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層次結構、行文線索以及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態(tài)度和寫作意圖;讓詞句的學習和觀點的理解始終在一個完整清晰的全篇認知圖中進行,達到對全篇文章的正確理解。
(三)問題教學法
觀摩初中英語優(yōu)質課比賽特等獎或一等獎的授課錄像,教師一般都是根據(jù)文章的內在線索,精心設計題目,引導學生深入淺出地進行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問題教學法,精心設計各類問題,以問題為契機,提高教學效率。閱讀并非被動的解碼過程,而是一個語言心理的猜測過程。讀者在對語言層次的詞語進行解碼的同時,也在運用自己的知識對文章的下文進行預測,閱讀檢驗自己的預測、修訂自己的預測、進行新的預測……整個閱讀過程實際上就是讀者與文章的交互過程,提問無疑是引導學生進行預測—檢驗預測—再預測的最佳方式。由此可見,閱讀教學始于提問,并以進一步的提問來推進,通過教師有的放矢、精心設計的提問,可以集中學生注意,鼓勵學生參與;檢查學生對閱讀任務的準備情況;降低難度,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從而全面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