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濤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眼界已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方而,對于城市的綠化、美化和環境衛生的建設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綠化與環境衛生之間的關系和城市生態建設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根據這一情況,結合我國現階段城市綠化和環境衛生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情況以及與城市生態建設的形式,先對城市綠化和環境衛生在城市生態建設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進行分析,對當前我國城市綠化和環境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最后提出我國城市綠化和環境衛生的協調發展策略,借以推進我國城市綠化和環境衛生工作向前發展,以期達到我國城市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是一個城市人口密集程度非常高的國家,城市建設了高樓大廈,綠色的空間稀少,產生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并且由于我國的城市綠化工作水平仍比較低,環境衛生停留在滯后保潔環節,整體生態環境不容樂觀。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工作仍有很多不足,綠化和環境衛生的銜接、協同上存在問題,導致了城市生態建設的落后。一方面綠化美化了城市,一方面低層次的綠化成為環境衛生水平提升的瓶頸,綠化修剪物、澆灌水、雨水沖擊泥土污染道路,綠籬(主要是灌木叢)下垃圾藏匿,成為綠化-環衛的一對矛盾,亟待解決。
一、城市綠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生態建設是城市綠化工作的核心。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高速發展,城市規模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集中,而對這一情況,進行城市綠化工作已經使我們當前工作中的重點以及難點。由于城市的綠地具有著自凈功能,對于緩解城市中噪音污染、大氣污染以及光污染等具有著非常有效地作用,所以我們一定要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通過進行綠化工作來達到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生活質量以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目的。
二、存在于城市綠化和環境衛生的矛盾
不根據實際情況的進行草皮鋪設和種植綠籬。進行城市綠化并不僅僅是鋪草皮和種植綠籬的工作,綠化標準也不是草皮和綠籬面積的比例。我國現在絕大多數的城市都是在盲目的進行草皮鋪設和種植綠籬,認為這樣就起到了城市的綠化作用,草皮、綠籬生產、發育周期短,綠化時效也短。實際中綠籬的苗木更換頻繁,養護、投入的資金、人力量大,又是環境衛生死角(綠籬隱藏垃圾很難保潔),從經濟角度看其效益不高。如果草皮和綠籬不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那么就會逐漸死亡。養護中會消費大量的化學藥物,占用大量人工維護以及消耗大量的水資源,這些不僅沒有起到促進城市生態環境改善的目的反而浪費了城市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只重視觀賞價值,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改善作用。雖然進行城市綠化的工作有一部分是因為它改善了城市的而貌,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但是這絕對不是進行城市綠化工作的唯一目的。例如我們在國外的許多城市看到的草地就分為給人類活動以及動物活動的兩種,但是這些都是自然生長的雜草,只是人類活動的那個部分才是修剪的比較整齊,而給動物們用的則是任意其自然生長并用圍欄阻擋人類的進入,兩種草地互不干擾,卻達到了使城市回歸自然的目的。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的綠地都是用來看的,卻不能使用,這就是我們對綠化工作的一種片而理解,失去了建設綠地的最根本原因—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以名貴、綠期長選擇植物。現在我國北方城市中綠化大都用松樹和柏樹類樹種,南方城市則熱衷于名貴樹種。針葉林樹種雖然能在冬季保持綠色,卻在夏季缺乏遮蔭的優勢,對城市環境的調節功能遠遠小及闊葉類樹種;名貴樹種投入成本高、成活率低、養護費用高企。上述兩種做法并不利于城市環境和生態的保護。
綠地中的景觀燈。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出現了在馬路邊和社區的綠地安裝景觀燈現象,這些燈安裝過密,對綠地的害處主要有三:一是干擾植物的生理周期,因為植物在黑暗的夜晚會發生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叫“暗反應”,燈光照射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二是綠地草叢中的昆蟲和樹上的鳥會因燈光的照射而不能穩定棲息;三是射燈會使水分大量蒸發,產生水資源的浪費。
忽視了本土物種的作用。目前我國在進行城市綠化工作有一種畸形的理念,那就是只有外來物種才能夠起到更好的綠化作用才能使城市的外觀更具有歐美范,使得我國原有的文化遺產逐漸流失,殊不知本土物種對于我們改善本地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
三、城市綠化-環境衛生協同發展策略
保護鄉土植物,維護生物多樣性。現階段生態建設的主題是保護本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環境的保護和新的生物生息環境的創造。要
保護鄉土樹種及區域性穩定植物群落的組成,有節制地引種易于栽培的新品種,馴化觀賞價值較高的野生物種,豐富園林植物品種,形成色彩豐富、多種多樣的景觀。
構建具地方特色的城市綠化,協調城市各項功能統籌發展。生態綠化強調城市綠地系統的連續性、整體性,城鄉一體發展的大綠化。綠地在城市中的布局、結構要合理,綠地形式類型多樣,植物豐富。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以外的院落、廣場、公園、導向島增加綠地面積,喬、灌、草、地被植物合理配置,形成穩定的植物群落,發揮綠地生態功能的最大效益。原則上在道路兩側不種植綠籬、草皮,消除綠化和環境衛生的矛盾,保障環境衛生水平;以生命力強、省水、省人工的高大喬木為綠化主體,快慢車道隔離帶種植高桿小樹冠樹木(例如大王椰、假檳榔、竄天楊等),在人行道1-2排種植大樹冠喬木。這樣即可以保證交通安全,又可以建立良好的人行道路樹蔭帶。綠籬的品種要細究,特別是種植在馬路沿石邊緣的灌木要選擇類似于福建茶狀的密集、常綠、耐修剪的樹種,以期形成“樹墻”阻止水土流失污染道路
綠地建設和環境衛生,都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城市綠地建設應解放思想,改變過去“見縫插綠”、“三小綠地”的觀念。應把重點放在建設大型生態綠地、環城綠地、大型交通綠上,強調城市綠地景觀與生態的共融性。居民區綠化也要從經濟、環境衛生、居民物業承受能力考慮,不提倡大面積種植灌木、草皮,而以矮種喬木、棕櫚科等為首選,使其綠地長久,養活的起,保持得住。在生態綠地的建設上強化科學性,在科學性的基礎上追求藝術性。
拓展城市屋頂綠化,科學立體增加綠化面積。屋頂綠化作為拓展城市綠化空間的手段之一,應在我國城市生態建設中積極推廣。生態型屋頂花園已經成為防止大氣變暖、節省能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態的一種綜合性手段。從未來城市建設的發展來看,這種手段是我們在城市生態建設中應該學習和發展的。
綜上所述,我們一定要通過大力開展城市綠化工作來改善現階段我國城市生態問題。目標是城市環境衛生整潔,生態優美,城在森林里,林在城市中。對策的核心內容是在城市要多種喬木,因其成活后養護費用低、省水、抗災害、綠化時效長。在廣場、庭院等非人員、車輛活動復雜區域有選擇的種植綠籬,以減少資金投入、垃圾隱藏等對城市環境衛生影響的矛盾,才是推動城市生態建設中綠化和環境衛生的協同發展的根本辦法。
(作者單位:廈門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