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玲 路俊鎖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勞動關系成為日益重要的社會經濟關系。勞動關系的和諧程度不僅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更關系到社會的健康、穩定。文章重點闡述了企業簽訂工資集體協商的重要性以及基本的思路和方法,為《集體合同》的規范操作提供經驗指導。
關鍵詞:提高認識 規范操作 工資集體協商
中圖分類號:F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1-223-02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過程中,我國企業勞動關系調整機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引進集體性協商與集體合同。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作為調整勞動關系的一項重要勞動法律制度,它是工會代表職工與用人單位經過協商程序就勞動者的勞動標準、勞動條件簽訂集體合同,用以規范明確企業勞動關系雙方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企業內部勞動關系。這項制度在我國的實施,不僅已由國家法律予以確認,而且在政府、用人單位和工會三方面之間逐步形成共識。
一、簽訂《集體合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是現今企業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的必然要求。而勞動關系作為最基本的社會關系之一,它是和諧社會的具體表現和重要基礎。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職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增加,生活質量也不斷改善。但是,近年來,由于企業用工制度呈現多樣化趨勢,無固定期勞動用工、勞務派遣工、退休反聘工、臨時性用工、季節工等多種勞動關系并存,致使在分配方面的問題逐年暴露出來,已經成為影響勞資關系與企業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如處理不當,直接影響和諧穩定。因此,積極推行工資集體協商,既有利于推動企業公正合理分配機制的形成,減少因分配問題引發的利益矛盾和勞資糾紛,促進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又有利于職工對企業經營狀況、收入分配狀況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還能夠更好地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在共同促進企業發展的基礎上,共享企業改革發展成果。
2.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是不斷完善企業收入內部分配、建立職工收入正常增長機制的要求。近年來,隨著企業內部改革制度的不斷深化、完善,雖然很多企業先后制定《職工加班加點和加班加點工資支付辦法》、《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工資分配辦法》等規章制度,有效地保護了職工的利益。但是,在分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如:技能人員、首席員工、金牌工人的收入水平偏低;職工工資增長緩慢;勞動定額不盡合理;個別單位存在職工工資分配平均主義和差距過大的矛盾;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對工資支付約束力差,勞動報酬作為勞動合同的必備內容和集體合同的核心內容,規定過于原則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了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并且成為影響勞動關系穩定和諧的重要原因。
工資收入是職工生活的主要來源,也是職工最重要、最核心的經濟利益。進一步推動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從思想、認識上加以重視,更要從制度層面、機制層面認真加以解決和落實。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企業一方與職工一方定期就工資分配制度、工資標準、工資發放辦法、勞動定額等進行認真的共商共決,不僅有利于完善企業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基本分配制度,也更有利于推進企業建立職工參與決定工資機制和職工工資增長機制,實現職工收入與企業經濟效益、社會發展的共同增長,形成企業經營者和職工群眾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生動局面。
3.推進工資集體協商,是工會組織落實工會維權觀、履行維權基本職責的必然要求。工會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它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而收入分配作為職工最關心、最直接和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需要工會把維護職工的工資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作為主要任務來抓。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工會要想有位有為,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以人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中國特色工會維權觀,把維護職工收入分配的權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職工群眾對工會組織的迫切要求,也是工會組織履行職責的內在要求。因此,積極推進工資集體協商,是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的有效手段。我們一定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和角度,通過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工資集體協商,保障好、實現好、發展好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增強工會組織在職工群眾中的凝聚力。
二、簽訂工資集體合同的基本思路
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的工作原則是:行政主導、工會配合、多方協同、職工參與、整體推進。要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則,要以職工的需求為根本,注重公平。在集體協商過程中,要堅持共謀協商、共建機制、共創效益、共享利益的基本原則,正確處理好各個層次、各個崗位、各個工種職工之間的利益關系,努力做到兼顧統籌、合理科學、公正公平。
1.抓好“三個環節”。
(1)抓好組織調研、起草合同草案環節。在《工資專項集體合同》討論稿件起草之前,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了解有關的法律法規,并深入生產一線,就各類職工對工資的要求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歸類、整理、梳理,把不同層次職工的勞動報酬從不同的角度寫入了合同文本。
(2)抓好選舉協商代表環節。平等協商是工資集體協商的關鍵,合同中所涉及的很多具體實際問題,都是通過協商來解決的。因此,工資集體合同產生的難點,必然也是平等協商的焦點。為此,選舉協商代表時,在充分考慮代表面的基礎上,要精心挑選素質高、能力強,在群眾中有一定威信、敢于講話、善于發言的同志作為協商代表。選出代表后,要組織學習培訓,明確職責和義務,通報合同起草的進展情況,并進行合同草案的討論,使協商代表們的思想和認識得到統一。
(3)抓好交流溝通環節,減少認識偏差。為了保證平等協商的順利成功,要求工會主要領導和公司黨政領導預先就工資集體合同的有關內容進行交流,溝通思想,就有可能產生爭議的具體問題,講清意見、亮明觀點、反復聽取對方的意見和看法,積極尋找認識上的統一性和結合點,從而達成共識,為平等協商的平穩順利奠定了基礎。
2.堅持“三個標準”。堅持把工資和福利費作為協商的內容和重點。一是堅持在協商中必須確定合理的工資增長比例;二是堅持把“三險一金”納入工作集體協商予以明確;三是堅持在“共同約定行動”中,把薪酬協商、穩員增效作為公司特殊時期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重要內容。
3.強化“五個機制”。
(1)強化組織領導機制。把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納入企業改革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成立由黨委領導、行政主導、三方推動、各方協同,企業和職工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對《工資集體協商》做出具體的部署和安排,強化責任意識,把完成好集體合同項目作為“兩個維護”執行好、落實好、完成好。
(2)發揮三方聯合機制的作用。協商中,黨委、行政、工會等有關部門和人員要聯合召開會議,部署工作,聯合組織活動,抓好談判代表的培訓;聯合監督檢查、督促整改。
(3)強化公開機制。職工的廣泛參與是提高工資集體協商的關鍵。在協商前期,工會要召開各種會議,廣泛征求意見,形成的工資協商草案要提交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簽訂工作協議之后,要通過廠務公開欄、報紙、廣播等形式向職工公開,自覺接受職工群眾的監督,保證職工對工資分配和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4)強化考核機制。工資專項合同簽定后,要積極討論和研究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的各項工作制度和工作小組,建立目標責任制和定期通報制,強化考核激勵機制,做到任務、責任、獎勵三落實。
(5)強化監督機制。工資集體協商工作領導組每年都要對企業工作集體協商履行情況進行1~2次檢查,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
4.堅持“八個程序”。在堅持集體協商中,努力做到堅持“八個程序”:先行調查、提出要約、堅持溝通、協商確定、職代會審議通過、首席代表簽字、上報審查、群眾監督等八個程序,并對合同的履約情況進行監查。
總之,“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對于維護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穩定和諧,調動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經濟發展和效益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要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企業的高度,從企業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出發,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重大意義,不斷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采取切實有效、可行的措施,不斷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全面深入推進。
參考文獻:
[1] 肖珂.工會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云南省工會舉辦全省工資集體協商推進暨培訓會議,201010
[2] 劉靜(導師:張再生,尚斌義).石家莊市工資集體協商現狀與完善對策.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10.6
[3] 辛玉良,賈文太.北方重工集團健全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工會信息,2011(2)
(作者單位:山西北方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9)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