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瀟霖

這仿佛一場賭局,讓所有衛視在920時段又重回起點,開始了新一輪洗牌。
隨著2015年的到來,“一劇兩星”政策正式實施。每晚黃金檔電視劇播出數量由三集變為兩集,今后將成為常態,盡管開年即有湖南衛視的《武媚娘傳奇》成功申請三集連播,但畢竟這僅是個案,且2月芒果臺也將步入“正軌”。
電視劇的硬廣依然是各大衛視的重要收入來源。早在2010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曾下過電視劇的“限播令”,要求衛視每天播出電視劇的時間不得超過當天播出電視時間總量的45%,同一部電視劇連播不得超過3集。政策調整兩年后結果漸顯,各大衛視平臺對電視劇硬廣的收入依賴,逐漸從當年的占據60%以上,下降到現在的一半左右,另一半廣告收入來源于綜藝節目。
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兩年綜藝節目市場爆發性增長,與當年的電視劇限播令不無關系。各大衛視平臺用綜藝節目對電視劇限播后產生的時段進行填補,或許這才造就了綜藝節目如今的蓬勃發展。
2015年的新限播令,人們已經知道了結果,卻沒人能猜得出結局。原本三集之間的兩大硬廣時段壓縮為一個,電視劇廣告砍掉一半,是否會導致其他時段廣告資源價格提升,920節目帶收視能否填補電視劇硬廣產生的空白,一切還需時間驗證。
成本是否降低
目前,各大衛視的競爭主戰場依然是晚間19:30-23:00。電視劇曾經是收視貢獻的主力,限播令電視劇壓縮后,將給文化道德、生活服務、益智創業、社會民生、新聞紀實、專題紀錄等節目留出成長空間。
“此次調整或將促進電視節目類型的百花齊放。各衛視頻道為追求高收視,存在內容同質化現象,新政將給衛視平臺帶來更多選擇,激發衛視尤其是一線衛視創新。”天津衛視頻道副總監王屹表示。
記者采訪多家衛視后發現,大部分衛視的920節目帶制作團隊為內部自有團隊,僅少數衛視表示會考慮將部分節目外包。表面看來,920節目帶一方面省掉了購劇支出,一方面由內部團隊打造,無需額外再花錢,成本會極大降低。但接受采訪的多家衛視相關人員卻表示,成本是否真能降低,目前還很難判斷。
東方衛視中心副總監鮑曉群告訴《綜藝報》,“成本真的很難講,就像算命,不好說。”而江西衛視晚間原本就是兩集連播策略,其定義的920節目帶時間更長,“我們每天播出的時間加起來將近有70-80分鐘,制作量很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入。2015年,由于競爭更加激烈,因此平播節目制作經費還將大幅上調,力保平播節目的品質和競爭力。”江西衛視副總監雷晴表示。
浙江衛視品牌推廣部主任許繼峰認為,2015年的競爭環境,有可能進一步推高購劇成本。面對高收視風險,未來在劇的購買、編排以及整個營銷環節上都會有一些新的方式出現。“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現在還很難說一定會怎么做,但從開年大劇的操作中已經可以看出,肯定會有一些新的路徑選擇。”
王屹表示,政策牽一發而動全身,就像一個系統工程。從衛視平臺的應對策略,到各家節目的創新能力、執行能力、操作能力、廣告營收能力,以及外部環境的觀眾接受程度,收視習慣的調整等,由多方面因素聯動而共同決定,這是一個大型的博弈過程。所以單講成本,很難說清是會升還是會降。
收益能否保障
920節目帶盡管充滿變數,但各方心態似乎并無太多焦慮,因為所有人都是處于同一競爭起跑線上。
王屹表示,“如果別人都播三集,我播兩集,那么營收上來講肯定是不樂觀的,等于拿自己的文化、紀錄片、生活服務類節目,去打對手的綜藝節目和電視劇,結果注定失敗。但現在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那么誰在這個節目帶上表現得最穩定、創新能力最強,誰就會獲勝。我認為至少需要半個月至一個月左右,才可以大體判斷出來。”
王屹認為,目前談920節目帶的廣告營收還為時過早,節目的收視表現、成本等,都需要市場檢驗。不過他也表示,目前天津衛視的部分節目已經獲得廣告主認可。深圳衛視也表示,截至目前,920節目帶已完成了大部分的節目招商,已進入節目制作階段。湖北衛視的節目《大王小王》也已獲得了碧生源的冠名。
某4A廣告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電視廣告的投放,企業主越來越趨于理性,“賭性”越來越小,評估體系也與以往不同。企業在廣告投放時,一般會根據節目以往的表現和品牌積累,再看一兩期節目的收視表現再做決定,且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的廣告客戶投放群體也不同。電視劇的廣告投放形式為硬廣,主打品牌在平臺中的曝光頻次。綜藝節目則形式多樣,廣告主更關心自身品牌定位需要跟隨什么樣的內容,并且通常會追隨好的熱點節目。所以當電視內容由劇變為節目后,很難直接預測衛視920節目帶的廣告收益是否可以完全替代劇場廣告,這至少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
某三線衛視節目研發中心程先生表示,“劇場廣告形式單一,成長空間更小。現在無論一線、二線、三線衛視,綜藝節目的利潤空間都比電視劇場更大,廣告主對節目的熱情也越來越高。”
2015年,從各大電視臺的廣告招商會上即可得知,今年新上檔的綜藝節目數量之多、投入之大、競爭之激烈遠超2014年。920節目帶能否造就“現象級”,現在仍舊無法預測。最終各家衛視比拼的,將是節目研發、團隊執行、市場宣傳、收視數據分析、節目制作迭代調整、對觀眾需求的反應敏感度等綜合能力。從這方面來說,前幾大衛視仍然保有較高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