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紅
摘要;整合中職德育理想問題的教學內容資源,是整合中職德育教學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認為應對教材、教參、教學大綱、相關教學改革文件精神等與中職德育理想問題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以增強理想問題教學的吸引力,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整合;中職德育;理想;教學內容;資源
德育教學資源的整合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學改革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要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需要從大處著眼,從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入手,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思考,直至整合得較為完善。其中,理想問題,是中職德育工作和德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目標。因為一個人的理想狀況,是其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是人的精神狀態強大與否的集中體現,對人生的行動具有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關系到每個人未來的幸福和成功與否。如何通過對理想問題的教學內容資源的整合,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促使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是本文要探索的主要目標。
一、整合中職德育理想問題教學內容資源的內涵和意義
(一)整合中職德育理想問題教學內容資源的內涵
“整合”的現代漢語意思是,“通過整頓、協調重新組合”,也就是說,通過整頓、協調、組合,使紊亂的變整齊,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配合得適當,組織成為有機、有效的整體,優化整體的功能。教學資源,顧名思義,是教學賴以進行的資料的來源,其中,包括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來源,教學目標的來源,還包括教學主體的狀況,以及教學的設施、環境、時間等資源。而教學的內容資源,則是教學資源的首要內容。整合理想問題教學內容資源,就是通過對中職德育理想問題教學內容的了解、把握,然后進行整理、歸納,以及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設計,優化配置,使資源得到高效利用,更好地為理想問題教學服務、提高教學效果、完成培養目標。
(二)整合中職德育理想問題教學內容資源的意義
中職德育課,主要包括四門必修課:《經濟政治與社會》、《職業生涯規劃》、《哲學與人生》、《職業道德與法律》,和一門選修課《心理健康》,都從不同的角度都涉及到了理想問題。理想問題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所以,通過探索整合中職德育理想問題教學內容資源的方法,實現資源有效整合,使中職生切實認識到理想對于人生的意義,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并為實現理想而努力,讓每個中職生人生出彩、實現人生價值,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二、整合中職理想問題教學內容資源的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對中等職業學校現有德育教材中關于理想問題的內容,通過研讀、分析、比較、綜合,進行定位,并整理、歸納出關于理想問題的所有內容、視角以及區分出不同的理想問題內容的側重點。
其中理想問題的一般理論知識主要集中于《哲學與人生》第四單元“順應歷史潮流,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中,在這里,對人生目標含義及其與社會歷史規律的關系、理想含義、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理想分類、作用及實現條件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在《經濟政治與社會》的前言講到,“個人理想實現離不開社會理想的航標”,本門課就是對社會理想宏偉藍圖的描繪,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分配制度等內容。《心理健康》與理想問題也有內在聯系:一個人的心理是一座宮殿,“宮殿的基礎就是我們對自己人生目標的規劃和對世界對他人的基本看法”。[1]在《職業生涯規劃》教材中講到,“只有制定出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才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所以,本門課的一系列知識,和職業理想密切相關。
在對中職德育教材中關于理想問題的內容有了基本的把握以后,整理出所有相關的知識點,并統籌安排教學內容,做到各科內容之間既有必要的交叉重復,又有清晰地遞進深化,并根據整合的指導思想,修改原有的教案和幻燈片。
第二,了解德育各科教學參考書關于理想問題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內容,熟悉德育各科教學大綱和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大綱中關于理想問題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資源,掌握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文件精神,對已經安排的中職德育理想問題教學內容的加以修正。
第三,挖掘教師已有的知識經驗積累、整合已有的理想問題資源庫的內容,并開發利用學生資源、校園文化資源、校外社會資源和企業資源等,進一步對已有教案、幻燈片、教法等教學安排加以補充、修正。
如教師已經掌握的關于學生的文化知識基礎、身心特點等學生的情況,在教學中發現的同理想問題有關的情況,包括學生在作業中、課堂上以及其他時間提出的問題,以及一些有價值的回答,同學生的交流中發現的信息,都是生動的、鮮活的、極富吸引力的教學內容;是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的契合點。用這些資料,或作為導入環節的案例,或作為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探討的利器,或者是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習興趣,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有多個亮點。
第四,從理想問題各個課時的教學方法、環節、模式等角度,審視教學內容,再次協調、優化,包括對課前和課后教與學的準備時間內容安排的統籌考慮。
不同的方法、環節、模式,會要求有不同的內容與之相對應。中職德育理想問題教學的主要方法有: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社會實踐法等[2],這些方法要求的內容是精心選擇的案例、情境等;常用的環節是,導入(或者叫創意激趣)環節,引思明理環節(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或者討論回答教學設計的相關問題,教師要做好激勵與指導),體驗導行環節[3]等。而每一個環節,要考慮相應的案例或故事,提出和分析某種具有普遍性的錯誤觀點或模糊認識,還可以引用并分析學生提出的問題(如為什么談到理想的時候,要用“樹立”?有必要每個人都樹立高遠的理想嗎?)等等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課余、假期等時間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課堂教學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布置與完成高質量的預習或復習任務,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留下深刻印象,并使學生對課堂有所期待,有助于化解重點和難點問題。可借助一些技術手段,如微信等,促成師生課余時間在教學內容方面的連結、互動。還可以通過第二課堂的形式,如進行講座、演講或者辯論等活動,延伸、深化課堂教學內容。
第五,教師要不斷地學習、觀察、實踐,不斷尋找、開發、采用潛在資源,包括各種傳播媒體中的相關資源,如書籍、報紙、網絡、影視等等,一個新的案例,一個發人深省、使人茅塞頓開的觀點,都會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如,從央視“開講啦”一期中選取一個片段的內容,啟發學生對理想的實現條件的思考。通過把這類信息和已有的成果進行整合,學生喜聞樂見,又能有效地說明問題,使一節課或一個問題更加深入淺出。
總之,探討德育理想問題教學內容資源的整合、開發問題,有助于更新教育者的德育教學資源意識和觀念、開拓其視野,能夠豐富、完善教學內容,為增強職業學校德育理想問題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供條件。[4]要注意的是,必須堅持科學性、開放性、生動性和創新性等原則。
【參考文獻】
[1]畢淑敏,輕輕走向完美[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4(01):154
[2]董菲,中職德育課有效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05)
[3]張偉,《哲學與人生教學參考書》(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6
[4]代偉,縣級職教中心德育課程資源整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