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耿坤
摘要:博物館在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優良民族傳統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收藏的古籍文物對我們了解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多種原因,博物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威脅著博物館藏品及工作人員安全。要及時審時度勢地制定應對之策,對于我國博物館安全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關鍵詞:博物館;安全風險;問題;措施
一、博物館安全風險預測與分析
一是監守自盜的風險。國家文物局歷年公布的全國文物盜竊案中,有不少的案件是博物館內部員工利用職務之便順手牽羊,監守自盜。他們的作案具有時間長、追查阻力大,問題暴露慢的特點。
二是被盜竊、搶劫的風險。很多博物館的展柜的櫥窗是用普通玻璃做成,設備陳舊落后,防護性能差。越來越多的展覽注重展出的真實感和展覽與觀眾的互動性,在展覽中,有許多展品“裸陳”在外面,觀眾伸手可觸,更是具有被部分拿走或損壞的風險。
三是布展、撤展和交流展覽損壞的風險。很多展品在被移動的過程會受到損壞或丟失,布展、撤展、交流展時會將藏品搬到館外展覽,在搬運和拆裝的過程中會因為人為因素無意間碰到或磨損受損或丟失。
四是火災風險。火災一旦發生,展藏品的損失是無法挽回的。引起博物館火災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電線老化、短路或是過載;沒有嚴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閉館后沒有及時的關閉取暖器、電腦、空調以及電腦等設備;施工時違反操作規程;不法分子蓄意縱火破壞等。
五是館舍及其內部設施存在的風險。館舍主要包括博物館建筑及其內部的文物保護試驗區、展區、庫房區以及辦公區。館舍的內部設施比如說電力系統、專業照明系統、水泵房、給排水系統、音響系統以及消控中心都存在被破壞的隱患。
六是觀眾人身及財產安全風險。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以后,觀眾激增了很多,每到節假日的高峰期,大量的觀眾會涌向館內,觀眾人數超出了博物館的容納范圍,如果不及時的疏散群眾,就會擁擠不堪,使觀眾產生恐慌,會造成建筑物坍塌,公物損壞,從而引起人身傷害事故。現代博物館為了提高觀賞性和互動性,會增加互動裝置、體驗設施這些中小學生喜歡的項目,小朋友看到這些難免會爭先恐后的玩,一旦操作不當就可能會引起夾傷等傷害,中小學生團隊進館參觀,學生會有相互推擠、嬉鬧等違禁行為,如果一個學生不慎跌倒,會因為連鎖反應使一批學生都跌倒的安全風險。
二、博物館安全風險與防范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庫房出入安全管理制度。嚴格規范藏品的出入庫手續,所有提取藏品原由都填寫相應的提取憑證,提取憑證應認真填寫,確保準確無誤,并且由主管領導簽字同意,方可提取出庫。無論何人,何種理由提取藏品,都必須嚴格遵守庫房出入安全管理制度。藏品保管員進入藏品庫房應佩戴工作證,根據制度填寫庫房日志,記錄每次進入藏品庫房事由,其它因工作需要進入藏品庫房的工作人員及外來人員應嚴格根據藏品庫房出入庫制度填寫外來人員出入庫憑證,并由主管領導審批后才可進入庫房,庫房管理人員在整個過程中應全程陪同。如藏品需要出庫,還必須填寫藏品出庫憑證,寫清藏品出庫事由。藏品入庫需填寫藏品入庫憑證。如研究人員需要直接接觸藏品,保管員應做好相應的藏品保護措施。
(二)杜絕監守自盜,以假換真等事件的發生。藏品庫房的鑰匙應由保管部和安全保衛科兩個部門共同管理。藏品庫房門鎖應由至少三人以上共同開啟。從工作人員及外來人員進入庫房開始,監控室工作人員就應該進行全程監控,電子監控設備自動記錄進入庫房人員的身份、進庫時間、出庫時間等信息及影像資料,一旦發生事故這些將是查清事故的有力證據。
(三)提高展柜的材質,提高防護設施的防護能力。將傳統的木質展柜換成耐磨損、不宜變形、耐火、耐腐蝕的鋁合金材。實體防護裝置,將展柜鎖具的位置安裝在展柜的底部,盡可能的增加盜竊難度,延長人為盜竊時間。展柜鑰匙的管理要分人、分級管理。展柜上面的玻璃應使用自身防護能力較好的材質,如防彈、防砸、防紫外線、高透清潔、夾膠玻璃等。因此,如果受資金投人的限制,只能使用普通的玻璃或鋼化玻璃,必須進行貼膜處理,防止玻璃被損壞時垮塌,這樣不僅能夠避免損壞展品,而且可以避免對觀眾造成傷害。一些不具備安裝價格較高防彈、防砸玻璃條件的博物館,應在開館期間,在各個展廳分別增派全天候看管人員。
(四)加強展藏品在移動過程中的監控和管理。護送工作應交由專業的安保公司進行押運,并對搬運過程進行全程的監控記錄,并制定相關的緊急預案措施。如,運輸工具在運輸途中出現故障,或遇到暴雨、大霧、暴雪等惡劣氣候,要有相應的緊急預案。并投保運輸安全險,轉移或減少風險損失。日常開館期間,安保人員第一件事情就是對進入館內參觀的觀眾進行安全檢查,這是確保觀眾和藏品安全的有效制度。任何妨害公眾安全的物品,如打火機、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等,都禁止入館。
(五)加強開放管理,防止人身意外事故。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后,人數激增,所以博物館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止意外人事安全事故,要在入口處設置安檢場所,定期檢查展廳的休息座、展板、地板、臺階是否完好無損,應急照明是否正常,定期培訓管理人員,制定應急預案,確保觀眾的人身安全。
(六)人防、物防、技防有機結合。現代安全防范管理的三種手段中,最根本的是人防,物防是基礎,技防是補充,必須將三者有機結合。一是各方力量要共同參與。博物館安全技術防范工作是一項涉及全局的系統工程,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主管部門整體規劃,找準切入點,分布落實。以點帶面,以局部促進整體。從實際情況出發,構建內部外部整體聯動,指揮調度靈敏的安全防空網絡。二是根據博物館展廳、辦公區、通道、電梯等不同的功能區域,采取不同的安全防范形式,建立完善的抓好“技防”、“人防”“物防”三防的有機結合的安全防范系統。三是建立集中主要控制設備和終端設備的系統檢測控制中心,確保系統長期正常運行。責任心是每個人的基本素質,作為博物館的安保人員,更要用強烈的責任心去觀察,不能依賴儀器和準備。有了責任心,就能發現問題,堵塞漏洞,有了責任心,就能消除隱患,防患于未然,有了責任心,就能彌補人力、物力不足,提高戰斗力,就能應對發生的任何事故。
(七)增強安全意識,加強防范設施。首先,安保部門應加強制度建設,明確安保工作性質與任務,明確安保工作職責與分工,提出具體安保工作要求,安保工作職責要細化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崗位,消除任何安保工作盲區。其次,加強崗位培訓與崗位練兵工作,加強業務學習,努力培養每一位安保工作人員成為工作能手,優化組合安保隊伍建設,精心打造一支適合博物館工作需要的隊伍。最后,加強公共安全應急預案及防盜,防火應急預案的演練,加強實踐意識,從容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快捷反應,應對及時,保證藏品及參觀觀眾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劉振泉.淺談博物館安全防范系統設計〔J〕.科技資訊,2012(11)
[2]俞炳揚.淺談博物館的安全技術防范措施[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1(05)
[3]張立勝.當前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問題與對策[J].中國博物館,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