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宇
摘要:隨著我國現代航空交通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國內空中交通的流量在不斷增加中,根據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目前國內終端空域內流量極為不合理,并且導致了空中交通的嚴重擁擠。本文即是對終端空域扇區規劃及運行管理當中的關鍵性問題進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基于安全管制員工作符合的終端空域扇區定量規劃問題,進離場航路分離管制下的終端空域扇區功能性規劃問題以及終端空域飛行流量變化下動態扇區數的運行規劃問題,以期能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終端空域;扇區規劃;運行管理;關鍵問題
最近幾年的發展當中,我國的航空交通行業有了巨大的發展,航空運輸量正在以每年約20%的速度在不斷的增長當中,但是在我國航空交通發展的過程中,各地區由于經濟水平不同,其空中交通事業發展程度呈現不均勻發展狀態,因此使得空域資源需求的矛盾日益增加,尤其是終端管制區的交通需求量更加巨大,矛盾問題逐年增加,而終端管制區又是航空運輸所必須要經過的區域,在有效的空域資源中如何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就成為了現代航空企業發展的重點問題。
一、基于安全管制員工作負荷的終端空域扇區定量規劃問題
由于在終端空域當中,空中交通的分布比較復雜,因此其中的管制員工負荷分布也就相對復雜,但是這項指標又是能夠對終端空域進行優化度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對其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針對于這一問題對終端空域扇區進行定量規劃,首先就需要對管制員工的工作負荷進行定量化的分析。在對終端空域當中的負荷數據進行收集的過程中,應該對其中的年度空域流量數據進行預判,并預估年度數據下的管制員工作負荷分布的可能情況,并以此確定該工作負荷在整個空域管理網絡當中所處的位置。在一般情況下,對工作負荷進行定量化分析的方法為中心法,主要是通過雷達系統的語音記錄功能,對相關的歷史數據進行有效的統計和分析,并獲得在該空域內工作負荷的準確分布情況,進而確定整個工作負荷在分布上的密度重心,也就是管制員工作負荷在空域內的空間幾何中心,這樣就能夠對其在后期的負荷分布進行有效的預估,并且這樣做還能夠有效縮短相關工作的探查范圍,節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進離場航路分離管制下的終端空域扇區功能性規劃問題
現代空中交通的流量增長迅速,使得我國有限的空域資源顯得更加的不足,加之我國國內人口基數較大,對于空中運輸的需求量也就非常大。其中終端空域所面臨的交通資源需求矛盾更大,尤其是對于進離場的航路分離的管理,其在終端空域扇區內具有著負荷高密集性特點。在傳統理念之下,根據地理位置對扇區進行劃分的方法已經不能夠解決日益增加的空域負荷,因此需要更加完善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于是相關研究者就提出了功能性扇區劃分方法。其主要是按照進近管制和區域管制來進行職能、飛行高度等的劃分。由于終端區域內飛行環境較為復雜,飛機流量密集,使得進離場區域內存在著復雜的交叉流量情況,尤其是軍用航線和民用航線在終端區的重疊。利用功能劃分的方法能夠有效降低管制員日常工作的負荷,并且降低了相應的管制難度。在規劃的過程中,其根據進場和離場的不同功能對扇區進行了有效的劃分,并且規定了各航路之間的垂直距離,保證了飛機在飛行和降落過程中的安全性。另外,利用這種劃分方式可以有效判斷飛機與鄰近區域的關系,并與鄰近區域進行協調管理,大大增加了整個空中交通網絡的運行效率。利用這種方法能夠有效保證飛機在離場時的爬升性能,保證了進場和離場飛機之間的安全性,保證了乘客的安全。
三、終端空域飛行流量變化下動態扇區數的運行問題
空中交通管制的核心目的在于保證飛機在特定空域內的安全性,其中管制員對于整個空管工作的有效運行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該確保管制員是在工作負荷極限狀態以內進行工作,避免其出現疲勞情況,也避免超負荷工作過程中空管工作意外的發生。而現代交通流量的不斷增加就會使管制員的工作負荷不斷增加,因此需要借用科學的規劃方法降低管制員的負荷。在終端空域中,飛機本身的流量是存在著一定的變化性的,尤其是短途的飛機,其流量變化程度更大。為了應付這種情況,可以將雷達監視管理機制進行進一步應用,利用雷達技術對終端空域內的所有飛機的進離場進行嚴格的監控,并且對其進行協調,但是這種技術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例如電磁場、電磁波等,因此其取得的數據具有著一定的局限性。而基于現代神經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可以利用這一技術對終端區域內的流量負荷情況進行預估,并結合雷達采集的數據,將部分異常的數據進行清理,使得管制員能夠獲得更加準確的數據,這樣就能夠更加科學地對終端空域扇區內的飛機流量數進行劃分。
四、結語
在進行空管的過程中,對終端空域扇區進行規劃是一項比較關鍵的工作,應該結合現代空中交通流量特點和管制員的工作負荷,科學化地對扇區進行劃分,才能夠保證空中交通的整體運行安全。
【參考文獻】
[1]張強,曹義華.陳勇.民用機場及附近空域空中交通流量優化[J].飛行動力,2012(01):112-113.
[2]韓松臣,張明,黃衛芳.管制扇區優化劃分的方法及計算機實現技術[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3(03):200-203.
[3]徐冰,崔德光.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預測分析系統的研究與開發[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2(07):840-843.
[4]張繼強,徐肖豪,寧宣熙.基于網絡的空域模型[J].中國民航學院學報,2012,20(06):1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