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瑕
摘 要:文章從公辦高財務信息公開的必要性入手,著手設計、構建了一套高校財務信息公開指標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評價公眾滿意度,這對于保障公民知情權、提高高校管理、防止腐敗方面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財務信息公開指標;公眾滿意度;模糊綜合評價法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深入改革與發展,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保障公民和相關組織能夠依法及時獲得高校信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推動高校防腐體系建設,公開高校信息勢在必行。2010年公布的《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規定了高校信息的公開內容、公開途徑和要求。但是,自辦法公布以來,高校信息公開內容極不完整,尤其是在財務信息方面,網上公布的頁面中多數顯示為“正在建設中”、“暫無”或“數據為空”等字樣。本文從公開財務信息的必要性入手,構建了財務信息公開指標體系,并利用模糊數學原理在此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對財務信息公開程度進行審計評價,對于監督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程度,防范高校財務風險具有積極意義。
一、財務信息公開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的必要性。公辦高校(下文中若沒有特別指出,高校均指公辦高校)50%以上的資金都來源于政府撥款這一特點決定了高校也屬于政府財務信息公開的范疇。目前,我國高校提供財務信息的對象主要有財政機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內部經營管理者,提供財務信息主要包括通用的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等,而對學生培養成本、校辦產業、物資設備采購等與現金流量信息有關的財務信息等對外提供很少。因此,財務信息的對外(高校以外的社會公眾)公開,可以滿足“財政公開度”的公共性要求。另外,高校教職工相對于一般公眾而言具有極強的民主意識和參與意識,他們更加在意應有的知情權是否得到保障,對信息公開特別是財務信息公開的需求更加強烈。高校財務部門掌握著較多的可公開卻沒有公開的財務管理信息,使師生員工掌握的財務管理信息相對較少,形成了信息不對稱狀況。所以,財務信息的對內(高校內部教職工)公開,有助于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促進管理水平的提升。
內外部人員共同形成了強大的監督和保障體系,規范了高校防腐體系的建設步伐。鏟除滋生腐敗的條件,充分利用網絡環境這一廣闊的公開平臺,實施信息公開,讓公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使辦學行為在公眾的視線中規范進行,抑制不良之風,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
(二)財務信息公開指標體系的設計。綜合關于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等已有文獻,指標主要涉及財務管理制度、教育收費、年度財務預決算、財務審計情況等一級指標。且一級指標下還包括各種二級指標,以此類推,我們可以建立多層次、多角度的指標體系。本文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與目前的審計實務,把指標體系分為三層:目標A,一級指標a,二級指標b,初步建立了財務信息公開指標體系的結構框架(如表1所示)。
二、公眾滿意度評價——模糊綜合評價法在財務信息公開評價中的應用
公眾滿意度評價雖然只是審計評價標準中的一種,但它有助于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提高公眾的社會責任感,實時監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在評價財務信息的公開程度時,可以采取一個評級標準體系進行,而滿意度就是其中的一個指標。本文在評價滿意度時,并沒有重新構建新的滿意度評價體系,而是直接利用上文中構建的財務信息公開指標體系作為滿意度評價體系,利用模糊數學原理,綜合進行評價。一方面,高校財務信息是由多個因素構成,對其評價也必須作綜合考慮,采用多指標評價。另一方面,高校財務信息構成因素的界定具有模糊性,如收費依據、自有資金動用程度、教學水平評估等級等。各等級的標準難以嚴密界定,劃分只是主觀判斷的結果。因此,對此多因素、多層次的復雜問題,宜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雖然用公眾滿意度作為財務信息公開程度評價標準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公眾受專業知識、自身利益、社會環境的影響,評價結果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采取加大專家調查問卷的比重來消除這些局限性。
所謂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標方法。該綜合評價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一個總體的評價。它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的特點,能較好地解決模糊的、難以量化的問題,適合各種非確定性問題的解決。”
(一)構建評價指標集合。為便于權重分配和評議,可以按評價因素的屬性將評價因素分成若干類,把每一類都視為單一評價因素,并稱之為第一級評價因素(F1)。第一級評價因素可以設置下屬的第二級評價因素(F2)。第二級評價因素可以設置下屬的第三級評價因素(F3),依此類推。本為設計了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為:X=(X1,X2,……,X8)
其中X1指財務管理制度,X2指教育收費,……X8指物資設備采購招投標(表1中有標示);
Xl=(X11,X12,……,X1m);X2=(X2l,X22……,X2n); ……
X8=(X81,X82,……,X8t)。其中X (i=1,2,……8;j=1,2,……)等指的是財務信息公開指標體系中各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
(二)分配各指標層的權重。設一級指標對目標A的權重集為:a=(al,a2,……,a8),且∑ai=1,(i=1,2……,8),二級指標b對一級指標a的權重集為:b1=(b11,b12,……,b1m) ,∑b1i=1,(i=1,2……,m) ;b2=(b11,b12,……,b1n) ,∑b1i=1,(i=1,2……,n);……b8=(b11,b12,……,b1t), ∑b1i=1,(i=1,2……,t)(i=1,2……,m)
在計算權重時,為使評價指標的權重更為科學、合理,可以采用專家問卷調查法,確定各指標權重,也可以取規模相似的學校所公開的信息作為觀測值,得到一個觀測值矩陣,采用變異系數法求出權重,即如果某項指標的數值能夠明確區分開各個被評價對象,說明該指標在這項評價上的分辨信息豐富,因而給該指標較大的權數;反之,各個被評價對象在某項指標上的數值差異較小,那么這項指標區分各評價對象的能力較弱,因而給該指標較小的權數。計算各指標變異系數公式為:vi=第i項指標的標準差/第i項指標的均值的絕對值,然后對vi進行歸一化,即得到各個指標的權數wi=vi/∑vi。
(三)建立評價結果集合。根據滿意度進行評價時,確定評價結果的集合為Y={Y1,Y2,Y3,Y4,Y5}={很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很滿意},為便于計算,可以將主觀標度進行量化,依次賦值,例如30、50、65、80、95,由此得到評價結果集合對應的向量K={30,50,65,80,95}
(四)構造模糊評價矩陣。(1)一級指標的綜合評價。對滿意度進行評價時,首先確定各一級指標的綜合評價結果。一是建立各一級指標的隸屬度矩陣,由專家判斷任意指標所屬的等級,然后統計隸屬度屬于Y的各等級的頻數,在此基礎上,將各頻數與專家總數之比作為各指標的隸屬度,則得到各一級指標的隸屬度矩陣Ri。(2)二級指標模糊綜合評價結果C。評價集合Ci=bi×Ri(i=1,2,……,8)。(3)總目標A的模糊綜合評價Z。總目標A的評價矩陣C=(C1,C2,C3,……,C8)T。總目標的A的模糊綜合評價結果Z=B×C={b1,b2,……,bi}×{ C1,C2,C3,……,C8}。(4)確定公眾滿意度之值F=Z×KT。經過以上步驟即可將定性因素定量化,得到滿意度評價結果。
三、結語
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度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民主與法制是否健全與完善的一個重要標尺,高校財務信息的公開能夠保障公眾的知情權,而利用模糊數學原理的滿意度評價,又能及時反饋公眾的意見,逐步成為社會公眾了解、監督高校管理的有效手段。建立以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為形式的社會問責制,對于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大學制度意義重大,有利于在保證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前提下,促進高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和互動,順應高等教育治理的國際發展趨勢。本文對于財務信息公開的指標體系的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保卿李文娟.基于審計角度的政府績效公眾滿意度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1,26(5):15-20.
[2] 劉愛東,趙金玲.政府投資公共工程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25(3):31-38
[3] 王慧,歐陽日輝.公共工程投資績效審計評價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1,26(2):23-30.
[4] 梁勇.論高校財務信息的公開[J].教育財會研究,2011,22(1):9-11.
[5] 教育部.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Z].2010.
[6] 劉華秋.淺議高校財務公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