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晶
摘 要:近年來,貴州為謀求經濟大發展,不免會采取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措施。因此,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綠色創新系統已是當今社會國內外學術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了。貴州省應找出一條適合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立合理、健全的綠色創新系統,使貴州省做到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并駕齊驅,從而做到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本文通過對貴州省綠色創新系統進行的實證分析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希望能對貴州省的綠色創新系統建立與評價作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貴州省;綠色創新系統;綠色創新效率
一、緒論
貴州省是國務院確定的“泛珠三角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黔中產業帶”三個經濟區內的重要中心城市,是一座以資源開發為主的綜合型工業城市。由于貴州省是一座綜合型工業省份,為讓其在經濟發展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綠色創新系統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貴州省正處于經濟發展的基本矛盾時期,即走可持續性發展道路建立合理的綠色創新系統還是以經濟發展為第一要義,環境保護次之。由于建立綠色創新系統需要一定的時間、資金成本,見效也相對緩慢。為了避免貴州省經濟出現曇花一現的發展狀況,建立合理的綠色創新系統顯得尤為重要了。綠色創新系統是指一個國家或區域內以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創新為目的,通過一定的機制和制度模式等關聯方式,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企業、大學、研究機構、中介服務機構以及政府等各類主體要素構成的網絡[]。建立合理的綠色創新系統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前提,所以貴州省必須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和科學的開發觀,做到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發展方式。綜上所述,根據省情建立合理的綠色創新系統將會是貴州省發展的首要任務。
二、評價指標的建立
(一)指標選取。本文選出貴州2005-2014年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及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總量3個指標來測度歷年本省環境的污染指數。其中,各污染排放量數據均來自每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其中,2006年廢水排放總量數據空缺,因此2006年的數據有相鄰的兩年數據平均所取。
(二)環境污染指標的測算。本文主要采取改進后的標準差標準化法進行測試,這種方法測量的結果可以相對穩定。
第二,本文將采用層次分析的方法確定各種污染物在計算環境污染指數過程中所占的權重。基于MATLAB軟件對判斷矩陣進行的處理,得到廢氣、廢水與固體廢棄物的權重分別為
0.38、0.47和0.32。
(三)貴州省綠色創新系統的評價。(1) 貴州省綠色創新效率的測度。綠色創新效率是指區域創新效率的綠色化程度,是對綜合考慮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后的創新發展質量的測度,是創新質量的綠色指數[2]。本文主要采取數據包絡分析法中的
BCC模型對貴州省綠色創新效率進行研究。 數據包絡分析法
(DEA)是通過線性規劃的方法來構建一個非參數前沿,是用來衡量具有多項投入與多項產出的決策單位(Decision Making
Unit,簡稱DMU)的相對效率的一種方法。假設對貴州省的綠色創新效率進行評價,在BCC模型中是通過對以下線性的求解規劃來對綠色創新效率進行測算的:
公式(4)和公式(5)說明,對于無效率地區需要減少投入Xik及增加產出△Xrk可達到有效率。
本文以研究貴州綠色創新系統的建立與評價作實證分析,產出指標是授權專利數量,由于專利數量是一區域創新能力發展的基礎;其中,投入指標包含了用于創新的研發全時當量和研發經費、消耗能量和環境污染,后兩個指標是綠色創新的基礎前提。其中,消耗的能源和環境污染指標來源于創新成果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本文中選用了區域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指標。應用DEA計算的效率值能反映貴州省的綠色創新效率。其中的研發經費指標數據和研發全時當量指標數據都來源于對應年份的《中國科技統計年鑒》,能源消耗指標數據也是來源于該年份的《中國統計年鑒》,環境污染數為前面計算所得。基于DEA方法中的BCC模型,應用Maxdea軟件測度了
2005—2014年貴州省綠色創新效率,結果如下圖4.2。
如圖4.2中的數據可以看,貴州省的綠色創新效率是比較低的,這與本省的工業發展密切相關。貴州省未能很好的顧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未能滿足綠色創新發展的要求。
(2)貴州省綠色創新系統存在問題。通過上文的實證分析,可看出貴州還是處于經濟粗放式發展的階段,這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不利的。對貴州省而言,綠色創新效率低、綠色創新系統的建立不成功,政府和企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貴州省的綠色創新系統建立之所以沒有很好的效果,其原因之一在于其對綠色創新系統建立的意識不強。由于貴州省政府對建立綠色創新系統的意識遲滯,導致經濟發展未顧忌環境,這說明貴州省政府對于建立綠色創新系統不夠重視;其原因之二在于貴州省政府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貴州經濟發展的基本矛盾問題。其原因之三在于省政府未建立相應健全的保護機制、監督機制,監督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兼顧保護環境。貴州省的綠色創新系統建立效果不明顯,其原因在于企業對綠色創新系統建立的意識不強。
三、貴州省綠色創新系統建立的新思考
(一)大力發展資本密集型產業,全面提升人民受教育水平。 社會發展支撐力是貴州省實現經濟大發展的重要基礎,鞏固和加強社會支撐力對貴州省綠色創新系統發展和提升社會經濟發展能力有直接和間接的重要作用。針對社會發展支撐力的提升,本文的建議如下:資本密集型產業又稱資金密集型產業,是指需要較多資本投入的行業、部門,資本密集型產業在單位產品成本中,資本成本與勞動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較大,每個勞動者所占用的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金額較高。一般被看作是實現工業化、國民經濟得到發展的重要基礎,具有投資量大、資金周轉較慢、投資效果也慢等特點。那么,一地區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對人口的減少也有著重要作用,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的流動性提高、晚婚晚育的現象會增多,從而有利于人口的減少。資本密集型產業需要先進的技術裝備,這為貴州省建立綠色創新系統提供先決條件,但需要大量投資,則為貴州省建立綠色創新系統提供了物質保障。所以,發展資本密集型產業、全面提升貴州省人民受教育水平對貴州省綠色創新系統的建立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促進貴州省綠色創新資本的擴散政策。綠色創新資本是指一個特定區域內,創新主體之間以及創新主體與主體外的相關區域資源之間,由于進行區域綠色創新活動或利用區域綠色創新資源而產生的創新效益的總和,也包括獲取并利用這些關系來產生綠色創新能力的總和,它存在于區域綠色創新系統的各組成部分之間,是區域內企業、政府、中介機構、大學與科研機構之間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組織的交流和溝通網絡形成的區域綠色創新關系網絡。綠色創新資本能夠使貴州省綠色創新系統運行通暢且吸引所有行為參與主體都參與,并且使其從中獲益。
(三)建立利于公正、規范的綠色創新環境形成的政策。以綠色創新系統為基礎的地區將給當地帶來相當大的環境、社會、經濟效益,貴州省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將綠色創新系統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大力度扶植,帶動其健康發展。貴州省的政府行為機制在發展綠色創新系統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所以要奉行規范、公正、監督綠色創新環境的使命,建立利于貴州省綠色創新系統發展的創新環境,使綠色創新活動能夠合法、有序的進行,從而使貴州省各利益關系趨于一致或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丁堃,論綠色創新系統的結構和結構[J],2009:116~119.
[2]韓晶,中國區域綠色創新效率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2,(11):1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