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河煤礦10.30突水事故對王河煤礦造成的影響及原因分析,通過分析突水的原因和存在問題,為其他礦井提供借鑒,防止出現類似事故發生。
關鍵詞:事故;分析;措施
一、基本情況
王河礦生產區域分為東、中、西三個區域,東部區域已采完,中部區域由于村莊壓煤不再開采,目前生產集中在西翼108地區。
王河煤礦東翼地區,截止2014年8月底通過對出水點進行治理,東翼涌水量由1000m3/h減少到700m3/h左右,由109-150泵房直排至地面,泵房安裝有MD-450型水泵8臺。根據采掘接替安排,結合煤炭經濟形勢,為了減少排水費用,減輕礦井負擔,礦擬定對東翼進行系統優化,隔離東翼涌水700m3/h,關閉東風井,回撤109-150泵房設備,簡化排水及通風系統。2014年8月13日經河南能源公司、鶴煤公司、王河煤礦共同論證,決定先期隔離東翼涌水300m3/h,關閉東風井。具體方案為:首先在109-150東大巷19#測點東22m處、上付巷2#測點處構筑兩道水閘墻。其次關閉東翼風井主扇風機。
二、事故經過
2014年10月30日下午14:30分,王河煤礦東翼109-150地區發生突水事故,瞬間突水量約15000 m3/h,總突水量為70000 m3,造成109-150采區泵房被淹。
三、原因分析
(一)可能造成的潰水地點分析。根據王河礦東翼109地區井下布局,經認真排查分析,通往泵房的巷道有三條,分別為10909東邊界下山、109-150大巷、109-150上副巷。可能造成潰水的地點如下:(1)11106工作面、11108工作面通過10909東邊界下山上段潰水。(2)11110工作面老空區通過10909東邊界下山潰水。(3)109-150大巷、109-150上副巷水閘墻潰水。
因目前潰水通道處于水淹區,無法現場勘查,現逐項分析。
(1)11106工作面、11108工作面通過10909東邊界下山潰水情況分析。1)煤柱留設情況分析。經查1995年11108上順槽導線資料38測點向前8.5m為停掘位置,與現用采掘工程平面圖相符,此處煤柱之間間距為40m,按《煤礦防治水規定》附錄三第二項含水或導水斷層防隔水煤(巖)留設可參照該公式計算,該煤柱按《煤礦防治水規定》計算為6m可以滿足隔水要求,實際該煤柱之間距離為40m,煤柱留設符合規定,排除出水可能。(2)11110工作面老空區通過10909東邊界下山潰水情況分析。10909東邊界下山以西為10909東段工作面,未開采,以東為11110工作面已回采結束,經查證資料與現用采掘工程平面圖11110切眼位置一致。10909東邊界下山與11110下切眼煤柱寬度為65m,與現用采掘工程平面圖資料一致。10909東邊界下山與11110工作面煤柱寬度為62m,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附表三第五項規定,計算8.2m,之間煤柱最短距離為62m, 該煤柱按《煤礦防治水規定》計算為8.2m可以滿足隔水要求,實際該煤柱之間距離為62m,煤柱留設符合規定,排除出水可能。(3)109-150水閘墻潰水情況分析。1)109-150水閘墻設計情況。王河礦委托鶴壁中礦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對水閘墻進行設計, 2014年8月20日提交了《鶴煤公司王河煤礦-150水平東翼水閘墻設計》。設計要求在109-150東大巷19#測點以東22m處、上付巷2#測點處各建一道水閘墻,水閘墻墻寬1m,磚混結構,四周各掏槽1m,中間4m為混凝土填實。2)109-150水閘墻施工情況。該水閘墻工程自2014年8月18日開始施工,9月6日結束東大巷水閘墻施工,9月7日結束上副巷水閘墻施工。按照設計,前期由探水隊對水閘墻及前后20m范圍內埋設璧后加固鉆孔256個,總注水泥28.56噸。水閘墻均由掘進一隊負責施工,期間的工程質量由探水隊指派專人負責指導,地測科、生產指揮中心、安監科、機運科管理人員隨時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墻體施工結束后由探水隊負責對墻體進行注漿處理,共注入水泥60.5噸。墻體注漿終止壓力4.5-4.7Mpa。3)水閘墻驗收情況。9月20日,礦組織安監科、生產指揮中心、地測科、機運科、勞資科、經營管理科、掘一隊、探水隊聯合對水閘墻進行了驗收,水閘墻施工符合設計要求,工程質量合格。4)水閘墻及水壓觀測情況。水閘墻關閉后連續10天探水隊每班派人觀察水閘墻情況, 其后地測科每天派人觀察,水壓緩慢上升,水閘墻外巷道頂板有淋水,墻體外有滲水,但未發現異常。10月30日上午11:00時109-150檢查水閘墻情況時,管路壓力表顯示水壓為0.98Mpa,水閘墻外下幫有滲水,水無壓力。(5)水閘墻存在的問題。1)109-150水閘墻注漿施工時為探水隊施工,因為經驗不足未間歇性注漿,造成墻體與接合部位強度不夠。2)109-150水閘墻于9月7日建成,18日關閉,墻體內混凝土凝固期時間短,降低了墻體抗壓強度。3)109-150東大巷水閘墻閘閥9月18日關閉,10月30日出水,水閘墻處下幫斷面為煤,下幫煤體隨著水壓上升和長時間的浸泡,煤體與墻體之間接合部位在0.98 Mpa的壓力下而突水。綜合上述分析109-150東大巷水閘墻墻體與煤巖體接合部可能為此次出水通道。
(二)事故造成的原因。(1)對水閘墻墻體周圍地質條件分析不夠縝密,對水閘墻接合部位煤體在高壓水長期浸泡后果考慮不周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2)由于施工經驗不足,在對水閘墻周圍煤體注漿時未采取間歇、多輪注漿,對煤體的加固未達到預期效果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間接原因。(3)礦沒有處理好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對隔水工程不良可能造成后果認識不足,是造成本次事故的又一原因。
四、發生突水事故后礦采取的應急措施
(1)王河礦調度室14:28分接到109-150泵房電工李劍葉匯報109采區泵房發生突水,有大量水涌入泵房后,調度員陳福軍立即通知值班礦領導和礦長杜志清等相關領導,礦長杜志清接調度匯報后立即趕到調度室,隨即下達啟動礦井重大水害應急救援預案,組織井下人員撤離并清點人數。(2)礦長杜志清安排地測副總王明輝、地測科長吳景春、機電隊長王世平三人下井了解突水情況,并召集相關人員分析原因,掌握災害發生情況,制訂搶險措施和方案,16:45分接井下王明輝匯報井下突水情況,清點人數確認井下無人員傷亡后,礦向鶴煤公司調度及相關領導進行了匯報。(3)礦制定了搶險方案,分別在109軌道下山、109架空人車巷各安裝兩臺DF-155型水泵及管路兩趟,進行截水控制水情,隨后又在架空人車巷安裝了兩臺潛水泵(流量分別為100 m3/h和200 m3/h),將水位控制在10904上順槽下幫水溝以下。同時礦長杜志清安排機電礦長馬俊杰檢查109-90泵房排水設備,核實10905上順槽泄水通道。一旦上述兩處排水點控制不了水情,水可流經10904上順槽、10905上順槽泄往109 -90泵房,利用三臺MD450水泵控制水情,確保西翼生產地區不受水害威脅。(4)安排地測科每班派專人觀測水位變化情況,并每隔1小時向調度匯報1次,每天在東大巷水溝內進行測水。經治理目前水位控制在10904上順槽以下-100m標高處,水量基本穩定在700 m3/h左右。
五、防范措施
(1)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思想,認真履行崗位職責。(2)加強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增強重大災害應急處置能力。(3)今后施工防治水工程時要全面考慮地質條件因素,采用多輪間歇注漿工藝,確保墻體及墻體周圍煤巖體強度。(4)加強對職工應急培訓教育,熟悉本崗位避災路線,礦要定期巡查避災路線,確保避災路線暢通。(5)各單位要認真吸取此次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加大防治水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避免類似事故發生。
六、結語
通過王河煤礦10.30突水事故的教訓,為礦井水閘墻工程建設提供借鑒,全面考慮工程建設的地質條件因素和施工人為因素,確保工程萬無一失,杜絕發生類似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