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麗莉
摘 要:社會誠信指在整個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社會誠信的形成不僅包括個人誠信,還包括在社會生活中被廣泛認可的道德及規則。誠實信用是社會主義公民道德的核心內容之一。然而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中出現的失信行為和信用危機,已經嚴重地危害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誠信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需要全社會認真對待的重大社會問題了。因此必須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奠定社會誠信制度的基礎。
關鍵詞:社會誠信;道德;法理
一、當前我國社會誠信缺失的原因及其危害
(一)當前社會轉型期誠信缺失產生的原因。(1)傳統誠信觀念缺失,無法與當前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相適應。儒家傳統的誠信不是由人們的權利、義務來確定的,而是以人們的修身養性為目標。是一種很高的道德境界,只有經過自身長期修養才能達到的圣人境界。而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誠信是對全體公民、組織而言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一切經濟主體必須遵循的基本的道德義務。(2)社會誠信缺失現象之與我國政治、經濟體制轉型有關。在以往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各部門、各單位、各利益主體不是以經濟利益和誠信為紐帶聯系起來的,而是以一系列行政命令、指令性計劃聯系起來的。(3)司法制度不完善。誠信體系缺乏司法保護,失信者不能及時得到嚴厲制裁,守信者不能得到有效保護,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產生。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下,更使得不法之徒有恃無恐,肆無忌憚破壞誠信規則。
(二)誠信缺失產生的危害主要有:我們的經濟社會生活中正在發生著誠信危機。信用環境惡化已經對經濟社會生活產生諸多嚴重危害。經濟領域的不誠信會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政治領域的不誠信會嚴重影響政府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個人交往中的不誠信損害了人際關系的和諧。概括地講,信用環境惡化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危害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市場缺乏信用將嚴重影響社會的投資和消費。二是破壞企業的正常經營,加大企業運管成本,削弱企業競爭力。三是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也會受到影響,使宏觀調控政策很難發揮作用。四是信用惡化還直接破壞社會法制基礎,經濟主體以種種不正當的手段競爭,各類經濟主體難以形成以契約為基礎的法律框架。五是信用危機造成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水平下降,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完善我國社會誠信制度的思考
(一)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誠信,扎實推進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中華民族有深厚的道德底蘊和文化、文明底蘊,我們要充分挖掘和發揮堅持操守、講究誠信的優秀的傳統道德資源,結合現代法治精神,積極構建現代誠信制度體系。具體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一是建設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宣傳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僅僅停留在輿論防惡上,還必須出實招,必須堅持用法治的、行政的、經濟的等多種手段,激勵和表彰講誠信的人和事,譴責和嚴懲不講道德和不守誠信的人和事。二是把外在制裁和內在制裁結合起來,積極構建道德制裁力和約束力。外在制裁發揮社會規范和限制作用,內在制裁發揮自我約束作用。三是不斷提高政府的社會誠信度。依法行政,打破地方保護,維護統一的市場秩序,維護公平、公開、公正的交易秩序和原則。
(二)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奠定社會誠信制度的基礎。目前我國尚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市場發育狀況和社會信用環境還很不理想。因此,還不能單純依靠市場的力量來推動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立,需要政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推進。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是推動全社會建立誠信制度體系的基礎。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應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盡快完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二是進一步加大國家信用政策法規貫徹執行力度和執法力度。三是積極建立公民、組織信用征集、評價、管理體系以及相應的數據庫,為實現信用科學管理奠定基礎。
(三)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把公民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加強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誠信,不但包含倫理道德因素、經濟因素,更離不開社會法律制度,它們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加強公民誠信道德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治。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一要把社會法制建設與公民道德建設結合起來。二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三要重視培養公民的契約精神。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以契約精神為核心的契約文明是構建現代法治與現代德治的思想基礎之一,契約精神是文明公民應該具備的一種素質,它是平等觀念、自主意識、合作精神、誠信能力的有機結合。
總結: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構建政府誠信體系、企業誠信體系、個人誠信誠信體系,樹立全社會的誠信觀念,培育以誠信為核心的社會公德,建立完善的現代誠信體系已經刻不容緩。其中政府誠信是我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企業誠信是我國現代誠信體系建設的重點,個人誠信是我國現代誠信體系建設的基礎。它們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我國社會誠信體系。我們的社會和諧離不開誠信建設,誠信建設是和諧社會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樸林.誠信缺失糾結當下中國[J]. 人民論壇. 2011(S2)
[2]王利明.關于誠信的法學思考[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