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亞亞
從產業鏈向價值鏈邁進
文/本刊記者 王亞亞
中國交建希望抓住“一帶一路”這一戰略機遇期,搭建海外專業化平臺,并以此為載體,不斷推進產業鏈向價值鏈的轉化,實現由“工”到“商”的轉變。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交建”)是國內為數不多、能在全球同行競爭中位列前茅的大型央企。30年前,集團就在海外留下了探尋足跡,“一帶一路”區域正是其市場重點。“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既為中國交建在傳統優勢領域的長袖善舞提供了新的機遇期,也為其開拓奮進、再上一步的企業轉型吹響了號角。“中國交建具有完整的產業鏈,為實現產業鏈向價值鏈的轉變,公司正在進行適應性組織變革,以充分發揮產業鏈各環節的主觀能動性,構建與整體利益最大化相一致的完整產業配套體系。”中國交建執行董事、財務總監傅俊元就“一帶一路”相關話題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

F: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主要著力點之一就是包括公路、鐵路、港口和機場等在內的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因此,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提。中國交建是中國最大的港口設計及建設企業,業務橫跨公路、橋梁設計及建設、航道疏浚、集裝箱起重機制造以及國際工程承包等多個領域,并在多個細分領域躋身全球一流企業行列。我們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了立分支機構,而“一帶一路”戰略涉及的區域和國家大多是公司經營多年的市場重點。
根據“一帶一路”戰略,中國交建也對自身的業務進行了調整:一是業務開展區域進一步向“一帶一路”區域和國家靠攏。近幾年中國交建相繼承建了一大批項目,包括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孟加拉吉大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等一批區域內的知名項目。目前公司還在積極跟蹤和推動一批區域間互聯互通項目,包括緬甸皎漂公路通道、烏干達鐵路、伊朗鐵路、文萊跨海大橋、馬來西亞南北鐵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疏港公路及西非沿海高速公路等項目。
二是積極規劃新的海外戰略。以往,中國交建主要是做傳統意義上的國際工程承包,現在則要緊貼“一帶一路”嘗試進行投資,包括開發區域自貿區、工業園區。在轉移優勢產能之際,我們也希望能同時提升我們的價值鏈。港口建設是中國交建優勢之一,以港口為核心、建設產業園區將成為中國交建下一步海外發展的戰略重點。我們提出了“依托境外產業園區,構建互通平臺”的構想,希望通過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由貿易園區、產業園區和港區及臨港工業園區的建設,加快我國產業與技術“走出去”。在這方面,我們先行先試,已在南亞、東南亞、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自貿區、產業園區的規劃和建設,包括肯尼亞蒙巴薩自貿區、埃塞俄比亞中交工業園、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臨港綜合園區、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臨港產業園區等15個園區項目。目前,我們已經開始探索與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相結合,幫助中國企業到境外投資,一些基礎性工作已初見成效。當然,產業園建設關系到方方面面,比較復雜,還涉及到一些稅費政策優惠,比較考驗企業的能力。

F:首先,我們通過對業主的篩選來確定項目。我們對業主很慎重,公司承攬的項目,多選擇國際經濟機構擔任業主而投資的項目。這些項目都比較規范,支付款多有保障。其次,重視項目所在國的國別風險,如當地政治風險、法律風險都是企業是否承攬項目的重要參考指標。再者,采取謹慎投標策略。我們會花心思對一些區域市場進行培育,盡量不做急功近利的項目,基本上是對項目所在地市場各方情況比較了解之后才投標。此外,公司內部相對完善的管理,也幫我們防御了多方面的風險。針對不同的事項,我們都有相應完善的管理流程與審批環節。在工程承包方面,可以由二級公司承攬負責,但是對于一些投資并購項目,我們則非常嚴格與慎重,不同環節有不同的把關流程。在項目承攬、投資并購過程中,我們還會聘請專業機構參與,以幫助我們把控風險。
企業“走出去”既要有戰略思維眼光、投資熱情,也要腳踏實地去做事,不能一窩蜂,要有序。企業要認清自己,尤其對剛“走出去”的企業而言,要看清市場,循序漸進,補足管理短板。這方面,可以嘗試與在海外有經驗、發展比較成熟的企業進行合作,將自身能力逐漸培養起來,不能急功近利。有些企業為什么會失敗,就是太想著成功。我們是做實業的,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想著一夜暴富。即使出現些風險,也要能夠承受、化解。在“一帶一路”謀求發展的企業,還應遵循國家戰略、企業理念,找一些重點地區,穩健地去做事,逐漸地突破市場。

傅俊元

負壓降塵裝置主要針對截割頭截割處的粉塵進行捕捉處理。掘進條件為:采用?700 mm截割頭,截割速度為80 mm/min。
F:中國交建具有完整的產業鏈。為了實現產業鏈向價值鏈的轉變,公司正在進行組織變革,希望通過充分發揮產業鏈各環節的主觀能動性,構建適應價值鏈體系發展的完整產業配套體系。海外業務將是今后幾年公司的重中之重。我們的目標是爭取在未來若干年,使海外營收占到整個公司的半壁江山。我們希望能抓住“一帶一路”這一戰略機遇期,搭建起海外專業化平臺,并以此為載體,不斷推進產業鏈向價值鏈轉化,實現由“工”到“商”的轉變。
中國交建將利用過去30多年積累的國際化經營實踐經驗和龐大的海外營銷網絡,充分整合國際、國內兩個資源。首先,我們將積極發揮過去工程承包商的傳統優勢,積極在境外開展鐵路、公路、橋梁、隧道、機場城市綜合體的開發建設,并結合進行工業投資、園區開發建設;其次,跨境并購將是公司未來一個時期有效整合國際、國內資源的重要舉措。2015年初,中國交建所屬中交國際完成了收購澳大利亞約翰?霍蘭德公司全部股權的交割。霍蘭德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建筑工程公司,也是澳大利亞唯一同時持有鐵路運營和鐵路基建管理執照的公司,在供電、供水等PPP項目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收購約翰?霍蘭德公司有利于中國交建進一步拓展澳洲、東南亞及中國香港市場。此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亞投行、絲路基金也開始起航,我們也在與多家外部金融機構積極對接。但相對而言,這些金融資源“僧多粥少”,中國交建還是要自謀發展,如在海外市場設立基金、進行境外發債等方式,自行解決資金問題。

F:主要抓以下四個個方面:一是緊跟國家“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戰略”,充分運用好“走出去”系列政策支持,著力培育和拓展聯合“走出去”模式、境外園區模式、“商產融”創新模式,充分發掘新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合作需求,打造海外新增長點。
二是突出海外優先發展。深入推進國際化經營、集中最優資源優先配置海外,將集團內最優質的資本、設備、人才、技術等要素資源優先配置到海外,努力提高公司的跨國指數。
三是打造海外發展平臺。海外的發展平臺我們有好幾個不同的類型,主要根據主業的發展需要、市場區域劃分以及新型戰略重點加以考量。目前我們正在打造的平臺包括:國際產業轉移網絡平臺(承接國內過剩產能向國外的轉移)、海外地產平臺、海外施工船機設備支撐性基地、面向整個非洲的非洲工業投資平臺以及輻射拉美地區的MDC(麥格理開發公司)基礎設施投資平臺。
四是加強合法合規經營。一方面,自覺遵守東道國法律法規,提升海外業務合法合規的管控能力,通過不斷完善決策機制,健全海外業務合規風險管控體系;另一方面,加強防范應對措施,避免出現公共關系危機和媒體輿情風險。
根據“一帶一路”戰略,中國交建也對自身的業務進行了調整:一是業務開展區域進一步向“一帶一路”區域和國家靠攏;二是積極規劃新的海外戰略。

F:為推進中國交建的國際化戰略,配合國家 “一帶一路”戰略布局,助力“互聯互通”,支撐“走出去”,中國交建財務管理工作已經或將進行以下一系列創新和轉變:
一是創新管理會計體系。公司開展了基于海外市場和專業市場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研究,并據以構建了能夠適應公司跨組織結構多業務混合經營模式的專業財務信息的反映體系,滿足了業務開拓經營與決策的需要。
二是進行金融創新。中國交建成立了金融管理部、財務公司、基金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以此為基礎打造金融平臺。金融平臺的打造,一方面是為適應國內投資的需要,中國交建國內在建運營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經排在國內第三位。另一方面,也是為滿足境外投資需要,公司在海外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并購重組,包括美國的F&G、澳大利亞工程建筑公司,還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綠城中國28.912%的股份,還將繼續擴大境外并購重組;此外,公司境外還有很多直接投資項目,包括牙買加南北高速BOT項目,以及前述在不同國家的產業園區建設等。
三是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為適應海外逐漸實行區域化管理的需要,成立了東非等區域中心,結合區域經營布局,對財務實行區域集中管理。目前,在肯尼亞,以蒙內鐵路項目為依托,開始了項目財務共享中心的先行試點,未來將逐步擴展到區域財務共享,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更好地實現互聯互通。
四是充分發揮政策支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國家政策支持,加大“兩優”貸款的使用,獲取國家對外合作資金補貼支持等;另一方面,利用金融機構對“走出去”的支持,加大與國內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出口信貸、項目融資、融資租賃、杠桿融資、夾層融資、并購債券、跨境并購貸款等多種方式,將中國資本帶到國外,推進公司主業發展。
五是強化境外資金集中管理。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中國交建早在2009年就在香港設立了境外資金結算中心,加強境外資金的集中管理。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提升這方面的工作。
六是強化境外稅務籌劃。公司會利用遍及全球的辦事機構的便利,多方收集、研究不同國家的稅收政策,合理、科學開展納稅籌劃,防范稅務風險,有效降低稅務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