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雙芬
摘 要:中國微信能在眾多即時通訊軟件中蓬勃發展、獨樹一幟,主要由于媒介自身演變的結果、擁有QQ用戶龐大的根基、與智能手機的聯姻、零資費服務、技術功能的創新、海外市場的開拓等因素。這些因素使微信獲得眾多海內外用戶的青睞。
關鍵詞:微信;QQ;智能手機;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5-0058-02
2011年正當新浪、搜狐、騰訊等在爭奪微博用戶時,新的社交方式——微信誕生了。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發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語音對講的手機聊天軟件。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或平板快速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搖一搖”“搜索號碼”“附近的人”“掃二維碼”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臺,同時微信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1]。微信在近三年的時間內快速興起、快速發展并在眾多即時通訊軟件中獨樹一幟,有以下重要的原因。
一、媒介自身演變的結果
加拿大著名傳播家麥克盧漢曾提出了“媒介即訊息”的觀點。他認為,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并非各個時代的傳播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2]。微信作為當下國內最熱手可熱的即時通訊軟件,真正做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方面繼承了短信、彩信、飛信等傳統即時通信工具的特點,另一方面在此功能上進行了升級和擴展,更符合現代人的社交需求。在微信之前,最早流行于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的Kik基于手機通信錄,在此基礎上實現免費短信聊天、來電大頭貼、圖片和視頻分享等功能,使移動終端成為新的社交節點。隨著國際上Whatsapp、Line等相似的IM應用軟件相繼誕生,形成了國際潮流。國內也以最快速度出現米聊、飛聊、陌陌、來往、推信等,相似軟件層出不窮,即時通訊更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這些軟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基于手機通訊錄為核心,同時輔以LBS地理位置搜索。微信在借鑒國內和國際上著名即時通訊軟件的優勢的同時,也竭力打造適合中國使用者的即時通訊軟件,盡可能給使用者帶來了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務。
二、基于QQ用戶龐大的根基
1996年,四個以色列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即時通訊軟件ICQ,隨后幾乎每個國家都競相模仿,在中國最廣泛使用的IM軟件是QQ。為強占中國移動終端即時通信市場,騰訊順應潮流又推出了微信。微信雖然出現比米聊等軟件晚,但是微信以騰訊QQ作為強大的支撐,微信號與QQ賬號相互打通,避免了重復申請賬號,因此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注冊人數突破了6億。微信還捆綁了QQ郵箱、騰訊微博、QQ離線消息、QQ好友、手機通訊錄等功能,實現了微信與QQ的互通有無,也保證了微信好友的緊密關系。由于擁有QQ賬號、手機號或者郵箱就可以輕松注冊微信,門檻極低,微信成為了當下最熱門的手機即時通訊軟件。據騰訊公司的微信團隊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從2011年1月微信正式發布后,僅僅用了短短的十個月時間,微信用戶突破5000萬。這些用戶主要來自于我國的一線城市,職業為白領者居多,占注冊總人數的24%以上。在這五千萬的注冊用戶中,超過一半的用戶年齡段在25到30歲之間,并且有40%以上的注冊用戶為活躍用戶。截至2013年3月,微信注冊用戶量已經近4億[3]。
三、與智能手機新媒體的聯姻
隨著手機上網尤其智能終端的推廣,以及手機聊天工具的創新使即時通訊作為中國網民第一應用的地位更加穩固。根據CNNIC發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國即時通訊網民規模達5.32億;手機即時通信用戶數為4.31億,使用率為86.1%1,在手機各類網絡應用中排名保持第一,成為最熱手機應用,呈現出巨大的商業價值。微信主要針對移動人群的智能手機終端產品,支持智能手機中IOS、Windows Phone、Android和塞班平臺,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查找地理位置附近的用戶,打通了傳統電信通信和移動互聯網的界限,以其全新的移動溝通體驗,成為年輕人群的潮流時尚的第一選擇。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撐下,它以智能手機為基礎,以手機客戶端為依托,以增強用戶體驗為目標,融合了短信的文字、彩信的圖片,同時擴充了語音和視頻的功能,獲得大批網民和商家的青睞。
四、零資費服務
在微信之前,中國移動推出的飛信雖然宣稱都是免費使用的,但若你的朋友在沒有登陸飛信客戶端就回復短信是要按正常資費進行收取的,而微信就省去了這一麻煩,用戶只需要下載注冊騰訊微信,就完全可以跨運營商和跨手機操作平臺進行互發“免費”短信,只會產生少量上網流量,可以說微不足道。正是微信資費很低,可以說零資費,微信才能在短時期內成為年輕人的新寵。騰訊官方網站宣稱“微信比短信方便,比電話省錢”。對于廣大年輕用戶來說,既能交友又能網購,省錢才是唯一的硬道理。據網易科技的消息,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透露,2012年電信運營商短信量比2011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電話業務量甚至也下降了5%。微信尤其是語音功能的出現,極大地改進了傳統即時通訊的功能和提升了用戶體驗,對傳統電信運營商的移動通話業務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4]。由于運營商利潤最高的語音短彩業務正受到微信等互聯網OTT業務的強烈沖擊,2013年4月有關“微信收費”話題越炒越熱。作為微信的研發者——騰訊表態稱堅決不會向用戶收費,一直重視用戶體驗,又大大撫慰了忠誠用戶的恐慌心理,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
五、強大的技術支撐與多功能
2011年1月張小龍領著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團隊著手開發微信,發布針對iPhone用戶的微信1.0測試版,隨后便是技術更新升級和功能完善,從1.0版本到現在的5.2版本,在短短3年之內,微信技術功能方面就已經有過5次較大的版本升級,這當然與幕后團隊逐步推進的科技與功能研發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從早期1.0版本只能采用文字聊天方式,不能實現語音互動到基本實現圖片分享,并囊括了QQ的基本功能。再到2.0版本的語音對講和“查找附近的人”功能創新,從熟人社交走向陌生人社交。到3.0版本增加了“漂流瓶”“搖一搖”“二維碼”掃描功能,凸顯了娛樂性、趣味性,一夜之間火遍中國,微信成為年輕人最為熱衷的通信工具,用戶超過一億。到4.0版本,推出了“朋友圈”和“視頻聊天”功能,使微信獲得了比QQ更為完善的聊天體驗。在5.0版本和5.2版本中,引入了微信支付、表情商店、游戲中心,完善“掃一掃”功能,添加了由“嘀嘀打車”提供的打車功能,Android版界面全新改版,并開放微信支付功能。微信逐步突破了傳統短信只能發文字,彩信不能發語音的局限,把文字、圖片、語音、視頻各種溝通形式整合在一起,從單一的溝通方式到全方位、立體式的交流方式,從手指敲擊文字到用嘴巴發送語音,帶給用戶全新的體驗快感。用戶通過“查看附近人”和“搖一搖”功能等,使得不同的用戶在同一時間和同一地理空間位置上,通過相換對方的身份信息,構建了一個社區式的網聊模式,讓更多的年輕人融入這個社交網絡中[5]。
正是基于創新,中國騰訊微信團隊一直致力于改變、創新,不斷為產品注入新鮮的元素,功能多樣,不斷滿足受眾的需求和新鮮體驗,更加人性化與個性化,已經成了當下最炙手可熱的社交信息平臺。
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智能手機的普及為移動通信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當前移動即時通訊軟件發展更加豐富和個性化。國外典型軟件有Skype、TalkBox,WhatsAPP,KiK messenger等,這些用戶活躍度都很高,但不同的是有些如在智能手機終端上使用的WhatsApp在歐美擁有極高的人氣,雖然僅僅發信息、傳圖片,卻占據90%的份額,位居美國AppStore付費榜第一名的位置,而微信則是對用戶全部免費。當前中國騰訊微信不僅要面對米聊、陌陌、飛聊、易信等本土即時通訊軟件的挑戰,還要面對韓國的Kakao Talk、日本的Line、美國的WhatsApp等海外強勢產品的蠶食。微信在贏得國內大批用戶的青睞時,也開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2011年10月,微信3.0版本增加了繁體中文界面和對五個地區手機號碼的支持,意味著微信開始邁出了國際化的步伐。2012年4.0版本英文版的微信名稱正式確定為“Wechat”,這預示著微信的國際化戰略正式展開。隨后迅速加快腳步,令支持全世界一百個國家的短信注冊、十五種不同語言的版本等成為現實。到2013年1月,域名wechat.com已經被騰訊公司成功收購,并且用戶在登錄后可以自行選擇語言,這預示著微信的全球戰略野心。《紐約時報》曾評價微信為“正積極嘗試扭轉中國本土互聯網產品無法推向世界的命運”,而《華爾街日報》中文版也將2012年“中國創新人物獎”科技類獎項頒發給了微信開發者——張小龍。“WeChat”第一款來自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產品也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更預示著中國品牌可以通過我們自己的微信進行全球化的傳播。2013年7月微信海外注冊用戶數目前已經超過了7000萬,而到8月僅僅一個月微信海外注冊用戶則突破1億。為了提高其全球曝光度和知名度,騰訊已經啟動全球營銷宣傳活動,并簽約足球明星梅西作為微信的全球廣告代言人,面向全球15個國家進行廣告投放。微信“WeChat”目前已經成功進入印尼、印度、東南亞和中東等海外市場,全球化的微信將為中國企業的跨國營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當然微信的海外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與微信誕生的同一年的日本Line已經從一個滿足用戶免費發信息和進行語音聊天的應用軟件成長為移動端的社交平臺,涉足游戲、電商、新聞等多個領域,已經在臺灣和泰國占據主導地位,東南亞和拉丁美洲逐漸成為它的主要使用區域,到2014年海外用戶已經達到4億,這些也是微信想要爭奪的海外市場。此外Line能夠隨時隨地免費通話,而微信只是“對講”而已;Line盈利主要依靠表情貼圖和手機游戲,而微信的表情商店、游戲中心和支付業務也將是其盈利的方面。在激烈競爭海外市場中,微信登陸方式過分依靠Facebook(Facebook已經成功收購WhatsApp),宣傳主要靠海量營銷和明星代言,營銷方式過于單一、數據安全、國外缺乏QQ的強大根基、文化背景的差異等因素也成為阻礙中國微信進一步拓展國際業務的原因。力圖把通信、社交、平臺化融為一體的中國微信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微信百度百科[EB/OL].[2015-02-07].http://baike.baidu.com/
subview/5117297/15145056.htm?fr=aladdin.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48.
[3]崔學良.無微不至:5分鐘玩轉微信營銷[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3:4.
[4]李陽.微信興起的原因和發展趨勢[J].青年記者,2013(7).
[5]阿依很·胡那西別克.探尋微信傳播中的倫理問題[J].中國報業,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