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佳偉 趙宜凱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柱。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微媒體”正如狂風驟雨般影響著社會的發展。作為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學生,“微媒體”對其影響更為深刻,這就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微媒體;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5-0258-02
微媒體是指以手機為信息傳播與獲取終端、以信息分享為主要內容、以互聯網為傳播平臺的一種新型大眾傳播媒體,主要包括微博、微信、手機APP客戶端等,它集傳統媒體的優勢于一身,不僅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方式,還指明了未來媒體的發展方向。
一、微媒體呈現出的特點
1.傳播主體的多元化
相比于傳統媒體一般由專業人員發布信息,微媒體的發布者更加大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微媒體發布信息、闡述觀點。每個人既是信息的發布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這種“零門檻”的參與方式贏得了人們的喜愛。隨著使用人數的不斷增多,微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2.傳播速度的即時性
傳統媒體如電視、報刊、廣播,將信息傳遞給人們之前需要經過錄制、編輯、傳輸、制作等多個程序,這就使得其本身在傳播信息時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微媒體傳播和獲取信息不受傳統媒體的各種限制,從而可以在第一時間實現信息的交流。隨著微博、微信的普及、手機APP客戶端的豐富,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了解信息、發表狀態、實現信息傳播“零時差”。
3.交流方式的互動性
傳統媒體一般采取單向的、線性的報道方式,對客觀的信息做抽象的概括。而微媒體使信息的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更頻繁、更便捷。受眾通過“點贊”、評論或轉發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得傳受關系雙向互動,受眾還可以通過微媒體實現與傳播者的隨時交流,形成“零距離”的良性互動模式。
4.交流內容和平臺的豐富性
傳統媒體的內容必須限定在一定時間或版面之內,這就使得信息難以真正表達。而微媒體的內容表現十分豐富,既可以是文字信息,也可以是圖像、音頻、視頻等信息。同時,微博、微信、手機APP客戶端等的出現,豐富了微媒體的交流平臺,這種“零限制”的交流方式和平臺使人們可以充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
二、微媒體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帶來的挑戰
1.微媒體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主體的挑戰
傳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社會實踐為輔。教育者通過課堂或社會實踐,面對面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知識傳授給受教育者。這種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科學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還可以充分發揮教育者本身的特性及能力,體現教育者的教學主導性。微媒體在大學生中的迅速普及,使他們能夠隨時隨地地獲取信息,降低了對教育者的依賴。但過多的信息容易影響大學生的判斷標準和是非觀念,相比較于傳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他們更愿意接受“網絡公知”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教育者的主體權威性就受到了損害。因此,對于如何熟練掌握微媒體及如何利用微媒體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服務成了教育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2.微媒體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客體的挑戰
微媒體具有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豐富的功能,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引發了大學生的追逐熱潮。但微媒體給大學生帶來了兩方面挑戰:一是微媒體對部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產生了消極影響。大學生的自制能力不強,沉溺于微媒體豐富的功能,占用了大量時間,從而導致大學生生活質量降低、學習成績下降,嚴重地可能影響身體健康;二是大學生的情緒容易受微媒體中“網絡大V”的影響。微媒體的興起給了每個人向世界發聲的權力,同時也衍生出許多“網絡大V”,他們發表的每一個狀態、轉發的每一條信息,都會成為大學生茶余飯后談論的話題,甚至引起大學生的競相模仿。但有的“網絡大V”利用網絡便利,借著造謠傳謠形成所謂影響力博眼球、賺人氣,進而謀取不當利益。這些內容混淆了大學生的視線,不利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開展。
3.微媒體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環境的挑戰
隨著微媒體快速融入校園,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環境面臨的挑戰也更加復雜。首先,一些不良社會思潮,如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通過微媒體無形中腐蝕大學生的價值觀,影響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甚至會使得很多人思想混亂,做出破壞國家的事情。其次,微媒體會淪為“三股勢力”(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宣傳的工具。他們大肆散布虛假的反華信息,這些信息對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產生巨大危害。“三股勢力”對高校教育領域的滲透,不僅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了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深入開展,也動搖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
三、微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應對策略
1.重視微媒體的重要作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
教育者要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重視微媒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重要作用。調查發現,只有少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開通了微媒體,開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為主要目的的微媒體更是少之又少。一些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認為微媒體是休閑娛樂的工具,從思想上輕視、從行為上排斥微媒體的作用。但微媒體時代已經來臨,這就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還應熟練掌握微媒體的使用方法,及時開設官方、個人及各個部門的微媒體工作平臺,全方位、立體式地參與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來。比如靈活運用微媒體“朋友圈”“公眾平臺”等功能,發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相關圖片、文章、視頻,使大學生隨時隨地接受熏陶。
2.創新微媒體的工作平臺,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外化于行
首先,借助微媒體的功能,構建“虛擬班級”。隨著大學生身心的發展,大學生越來越獨立,同學之間接觸減少,集體意識逐漸淡化。通過微媒體建立“虛擬班級”,可以使班級在微媒體上建立交互式的信息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相互溝通交流,分享各種資源,加深教師和同學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讓大學生感受到對集體的認同感、歸宿感,從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正確的認識。
同時,開通學校及各部門微媒體,架設“虛擬橋梁”。學校及各個部門要積極利用微博、微信、手機APP客戶端等新媒體及時發布信息、開展互動交流、提供在線服務。這樣,既可以樹立學校的良好形象,還可以拉進學生與學校的距離,使大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便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開展。我們要把微媒體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的新載體,搭建與大學生互動交流的新平臺,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通過學校及各部門的構建,使微媒體逐步成為“發布信息、活動宣傳、聽取意見、疑難解惑”的新陣地,著力營造一個積極健康、高效有序的校園氛圍,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進行一個良好的引導。
3.完善微媒體的管理機制,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固化于制
首先,國家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微媒體的法制環境。微媒體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傳播虛假消息和實施犯罪的機會,如果我們不對微媒體施加約束的話,勢必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理想信念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國家應當發揮積極的作用,不斷建立健全微媒體的法律法規。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與協作,嚴格執法、加強管理。
其次,微媒體的運營商要建立健全監管機制。運營商是微媒體的提供者,掌管著微媒體的日常運行,所以運營商的監管對微媒體的良好運轉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提升微媒體的申請條件、完善用戶的資料信息、對“網絡大V”進行嚴格認證,并要按照“誰開設、誰主管、誰應用、誰負責”原則,制定微媒體信息審核、發布等管理規范,切實加強應用管理,確保微媒體運行安全可靠、服務優質高效,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微媒體環境。
最后,高校應建立微媒體使用章程。微媒體逐漸成為大學生茶余飯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高校有關部門要認清當前形勢,制定針對大學生上微媒體的制度章程,時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對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對行為舉止異常的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同時,加強微媒體內容的監管,對不良信息及時予以糾正和澄清,避免大學生受到微媒體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張文俊.數字新媒體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3]鐘家全.和諧校園視域下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4]殷國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與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J].思想戰線,2008(2).
[5]郭婷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理論觀察,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