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郭帥鵬
摘 要:土匪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歷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民國時期的土匪問題更是存在于近代中國的嚴重社會問題,其中以四川省尤為嚴重。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社會因素,土匪活動猖獗,產生的影響波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就土匪的定義和危害著手,對民國時期四川土匪泛濫的原因做初步探討與分析以汲取教訓,以期對當代中國的治理和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民國;四川土匪;泛濫原因
中圖分類號:K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5-0093-02
中國的土匪自古就有,民國時期可稱泛濫成災,四川尤為嚴重。這時的土匪人數多、分布廣、來源復雜,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巨大。延伸至現代社會的今天,分析當時土匪泛濫原因仍十分必要,這樣才可以史為鑒,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土匪的定義
(一)定義
“土匪”指以半路搶劫、打家劫舍等為生或地方武裝團伙組織及其成員,所作都是擾亂社會治安之事。事實上土匪含義較寬,冉光海先生指出其主要特征是以暴力搶劫他人錢物。蔡少卿先生總結為土匪來自農村社會周期性饑餓和嚴重的天災、戰爭等的產物,為了不被餓死而武裝起來進行非法活動,且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主要來自暴力搶劫和勒索。
(二)來源及分類
綜合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因素,發現民國時期土匪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與當時經濟、政治發展狀況密切相關。談到土匪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由于遭受壓迫而失去土地和工作的失業者即無業游民、因災荒頻發而從一般民眾轉化的草寇、懷抱怨恨的復仇者們、地痞無賴小流氓及由于家庭繼承性而存在的土匪后代等。關于土匪的分類亦是種類繁多,宏觀上可分為正義和非正義。正義的是那些看不慣昏庸君主和官員壓榨百姓用于個人享樂的劫富濟貧的人,一般稱之為“義匪”,如《水滸傳》的宋江。非正義的可分成:專門從事燒殺搶劫,綁架勒索的職業性土匪,即“慣匪”。假借軍隊之名以行為非作歹之實的軍隊匪賊即“兵匪”,以教會之名進行土匪活動的“教匪”及走私毒品的“煙匪”等,這些分類并非絕對,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三)危害
土匪作為一種社會存在,本質是反社會、違法的,他們獲取利益的手段都是建立在善良的百姓受苦受難的基礎上,尤其是民國時期的土匪,造成的惡劣影響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首先在國家的政治層面上,造成社會局勢動蕩,政治紊亂。其次在經濟領域,對人民財產和國家經濟的暴力掠奪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阻礙,對國家生產力也造成了極大破壞。再次對人民大眾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對百姓的身心和精神都進行了令人發指的摧殘,給人們心理和生理上帶來了后遺癥。最后對社會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甚至還影響了中國走向世界的腳步。
二、民國時期的四川土匪
土匪的存在是落后的農業社會固有的現象,是由當時特殊的政治經濟因素造成的。四川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社會因素,在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在民國時期卻土匪橫行,各種問題與矛盾交織,“今日四鄉之地,道路之間,何地無匪,何時無匪”很好地表現了當時四川的狀況,土匪造成的騷亂成為影響民國時期四川人民生活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民國時期的四川袍哥橫行,土匪猖獗和軍閥割據混戰是最引人注目的三大社會問題。所以若想深入了解四川土匪問題,對袍哥的研究不可或缺。
(一)四川袍哥
四川袍哥一般被稱為哥老會,是在四川(大四川,包括現在的重慶)民間于清朝初年發展起來并于清末民國時期盛行的一種民間幫會組織。歷史上對其的定義有兩種,一種認為“袍哥”意思是“誰說沒有軍裝,我與你同穿那件長袍”。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袍”與“胞”諧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即親兄弟。兩種說法實質意思一樣,都代表一種有福同享有難同擔的至上親密關系。一般而言袍哥被分為兩種:一種是從事合法活動,為保護家人及其他珍貴的事物的清水袍;另一種是被我們認知為土匪的渾水袍,所謂聚集起來是土匪,分散后就只是普通民眾。因此我們研究四川土匪時不能只看其對抗的一面,還要看到其被迫的一面。
(二)發展階段
四川袍哥的發展史大致上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興起、發展時期:從清初到清末。四川袍哥在清朝初年興起,當時被稱為匪或會匪,是秘密且非法的民間集會結社人員。隨著時間的推進,清末年間袍哥勢力逐漸擴大,開始進行的活動從反清復明發展到參加反帝反封建斗爭。第二階段,極盛時期:從辛亥革命到護國戰爭。經過辛亥革命之后,袍哥組織逐漸由秘密轉向公開,由非法轉向合法,因為他們直接或間接地參加了保路運動和全川武裝起義,此時的袍哥組織可以說為四川甚至全國的護國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第三階段,走向滑坡時期:從護國戰爭后到抗日戰爭前。這一時期的袍哥過分參與到軍隊中,土匪隊伍擴張速度過快導致惡性事件不斷,軍閥混戰,百姓生活貧苦不堪。第四階段,袍哥土匪大分化、大瓦解時期: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原本的四川是一個獨立王國,但蔣介石的勢力進入后形勢被顛覆。此時的四川袍哥被蔣介石國民黨利誘并控制,象征惡面的土匪隊伍過分發展被特務組織滲入,暴動不斷。
(三)民國時期四川土匪泛濫原因分析
土匪產生的原因十分復雜,與本地區各種社會因素密切相聯系,如農村經濟水平落后、軍閥混戰,自然災害造成百姓流離失所等。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發展史告訴我們,要徹底解決問題,就必須將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清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解決疑問和難題。因此研究四川土匪問題時,必須對其泛濫原因加以著重研究。
1.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因素
四川地處長江上游,交通閉塞,易守難攻,便于藏身行惡,非常適合進行土匪活動。就政治統治來說相對薄弱,容易形成國家行政和法制管理的空白點。且民國時期的四川還包括了重慶、西康等地。在當時,成都作為四川的省會是一個消費城市,又是鴉片活動的集散地。重慶則是整個西南地區物資的集散地,也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這兩個城市吸引大批外地游民不斷地涌入,全國各地的人來來往往。一些沒有正當工作或不想靠自己的勞動來獲取生活來源的不法之徒將其視為風水寶地,導致土匪泛濫。
2.自然災害頻發
據史料記載當時有土匪曾說“我們這些人當土匪都是因為連年災荒”。由于地域遼闊、地理氣候復雜等原因,我國自古就自然災害多發,從1920年開始,四川的災荒連年不斷,水災雹災接連發生,各種可供百姓食用的植被遭受嚴重破壞,造成災民不計其數。他們大多十分貧窮,沒有能力獲取錢財也沒有糧食,只能靠政府的救濟和補助。當時政府因為財力匱乏或對下層百姓的忽視而救濟措施不到位,災民只能鋌而走險成為土匪以自救,導致土匪泛濫。
3.經濟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難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四川在民國時期經濟落后,大量土地過分集中在小部分大地主、大軍閥的手中,無地少地的農民占大多數且日益增多,社會經濟瀕臨崩潰邊緣。農村經濟沒落,勞動力供大于求,造成勞動力過剩。也就是說我國在商業、經濟發展上的不發達,實力不能容納如此多數且源源不絕的農民,大量破產農民隨之產生并變成流民。不僅如此,統治者更是一邊出賣國家主權,一邊殘酷剝削人民群眾,貧苦百姓不堪重負,摧毀了普通農民的經濟基礎。由此對生存高于一切的農民來說,失去土地后又找不到謀生之路,沒有正常的生存條件,不得不成為土匪以解決生存問題。所以成為土匪是農民對壓迫和苦難進行反抗的最普遍方式之一。
4.軍閥混戰,戰爭不斷等社會環境因素
首先,國家政局長期動蕩不安,社會秩序不穩,軍閥戰爭不斷。民國時期,由于其特殊的時代原因,舊政權和新政權的覆滅與建立都還在一個不完善的階段,社會秩序嚴重混亂,政府政策缺失、管理無效。一些地方官吏腐敗墮落,只顧個人享樂不顧百姓生死,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僅不完善有效的游民安置制度,甚至使用錯誤的手段來對付盜匪,給各地方的土匪提供了作惡的可乘之機。其次,長年戰爭破壞生產力。就戰爭帶來的影響而言,會妨礙農民的農事耕作,損失農產品、農具,造成人員傷亡,減少農民人口,因此成為土匪就是普通百姓被迫的謀生之法了。再次,由于四川軍閥混戰,土匪橫行且因此導致各派軍閥注意招撫并利用土匪,軍隊匪化,干擾人民生活,土匪呈增多態勢蔓延。最后,由于嚴苛的軍隊生活,逃兵不在少數,這些經過專業的訓練,且擁有武器的逃兵一經與匪為伍,就會增強和壯大土匪的戰斗力和隊伍,難以對付。
5.個人思想文化因素
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大多數選擇成為或不得已成為土匪的人都是那些失去土地貧困交加,饑寒交迫的農民,又或是那些對勞動不感興趣,懷抱不勞而獲等貪婪心理的市井小人們。他們的文化水平都比較低下,且一直以來受的都是封建倫理綱常的教育和影響,以“一日為匪,終身為匪”為個人的行為信條,崇尚地方主義,由此土匪人數只增不減。同時由于當時特殊的社會文化環境及游民文化和匪文化等民間亞文化形態的流行,也對土匪的泛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綜上,民國時期四川土匪泛濫是地理環境特殊、政府政策失效、自然災害嚴重和連年戰爭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政府對土匪問題的治理,給我們的歷史發展及政府治理提供了許多經驗教訓:強化國家社會保障體系,聽從普通百姓的聲音等。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應當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運用到對當代中國社會的管理中,做到防患于未然,深刻認識當代中國的政情和國情并努力發展政治經濟與文化,促進社會秩序的穩定和各方面建設的深入開展,努力將我國建設成一個富強、文明、民主的新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參考文獻:
[1]梁勇.試論民國初年川西的匪患[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0(3):64-72.
[2]宋明彪,任建.淺論土匪的定義及其界定[J].黑龍江史志,2008(5):48-57.
[3]趙清.重視對袍哥、土匪和軍閥史的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1990(2):110-112.
[4]汪遠忠,池子華.中國近代土匪史研究述評[J].學術界,1998(2):57-63.
[5]韓文具.試論民國時期土匪的成因與危害[J].湘潮,2007(11):48-49.
[6]敖文蔚.民國時期土匪成因與治理[J].武漢大學學報,1997(6):69-75.
[7]張杰.民國川省土匪、袍哥與軍閥的關系[J].江蘇社會科學,1991(3):56-60.
[8]馬建堂,茍德儀.論川陜蘇區的土匪問題[J].黨史文苑,2011(1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