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巍
【教材分析】
本節是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內容,這一節是學生在中學階段第一次接觸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的有關內容,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最重要的分支,而烴是一切有機物的主體,甲烷是烷烴中最簡單的有機物分子,同時也是含碳量最大、含氫量最小的有機物。
【知識基礎】
學生已經學習了甲烷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的用途。
【能力基礎】
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有較強的能力和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習難點】
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不夠,會影響學生對有機物分子結構的理解,難以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甲烷結構的特點;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質;掌握甲烷的化學性質。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模式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質;通過學習甲烷的結構和性質體會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思想;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搭建分子結構模型加深學生對甲烷空間構型的認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自己搭建分子模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學習甲烷的用途引發學生關注能源問題;通過學習甲烷的燃燒關注安全問題。
【教學重點】
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甲烷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甲烷的取代反應;甲烷的空間結構特征。
【教學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探索法
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不僅注意觀察,同時還啟發了學生積極思考。
2.多媒體教學法
由于甲烷分子的正四體結構和甲烷的取代反應機理很抽象,對初學有機物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是本節課的難點。故用計算機的多媒體動畫進行直觀分析,輔以直觀教具,克服了理解上的抽象性,化解了難點。
3.本節課教給學生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通過創設問題、討論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1.引入
通過一段生活錄像引入,從日常實際生活出發,使學生初步了解有機物,復習通過燃燒產物來確定所含元素的實驗,進入最簡單的烴——甲烷的學習。
2.知識回顧—啟發引導—學生總結甲烷的物理性質
甲烷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
3.學生動手—搭建模型—學習甲烷的結構—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播放視頻—學生掌握甲烷的化學性質
甲烷的化學性質:
(1)甲烷的氧化反應——燃燒反應
(2)甲烷的取代反應
(3)甲烷的受熱分解
【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對甲烷的有關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