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存
摘 要:指出了當前中學思想政治和德育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進行思想政治和德育素質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環保教育;行為習慣的教育
目前,有些中學生胸無大志,貪圖享樂,有些甚至沾染上了奢靡之風,吃喝玩樂、抽煙喝酒、談情說愛,更有甚者厭學情緒嚴重,逃學成性,竟然出錢租人假冒家長向老師請假。這些雖是個別現象,但是如果這些不良現象蔓延開來對學校的管理、對社會的文明會產生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對于這些學生,除了學校政教部門須對其進行正面說教外,各學科的教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各學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能將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滲透到有關的教學內容中,且使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那么,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有許多內容可作為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的素材,只要化學教師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關聯點處結合好化學知識、化學史料、化學思想與方法等內容,抓住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的教育內容加以點撥,就一定能在化學教學中實現科學性、文化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就一定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政治導向、情感陶冶,使化學教學與思想政治、德育教育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
1.中學化學課程標準中對愛國主義教育有明確的要求。在中學化學教材中,反映我國古代化學對人類貢獻的內容也不少見。
例如,講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時,可向學生介紹:公元900多年前我國的淡水浸銅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濕法冶金技術(置換法)。
講從海水中獲得化學物質時,可向學生介紹:全世界海鹽年產量5000萬噸,其中我國年產量1300多萬噸,居世界第一。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就采用海水煮鹽了,是世界上制鹽最早的國家。
講鐵、銅的獲取及應用時,可向學生介紹:公元前600年中國已掌握冶鐵技術,比歐洲早1900多年。公元前200年,中國煉出了球墨鑄鐵,比英美領先2000年。
講石油的煉制時,可向學生介紹:3000多年前,中國的古書就有地下流出石油溢到水面而燃燒的記載。宋朝沈括所著《夢溪筆談》第一次記載石油的用途,并預言:“此物必大行于世。”世界上最早開發和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的四川省邛和陜西省鴻門兩地。
講乙醇時,可向學生介紹:公元前4000~3000年中國已會釀造酒。公元前1000年中國已掌握制曲技術,比歐洲的“淀粉發酵法”制造酒精早2000多年。
講糖類的纖維素時,可向學生介紹:公元前100年中國發明造紙術。公元105年東漢蔡倫總結并推廣了造紙技術,而那時歐洲人還在用羊皮抄書呢!
2.為使愛國主義教育做得更有成效,教師除了要注意收集我國古代化學對人類的貢獻外,還要注意收集反映近、現代化學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的相關知識。
例如,1939年,中國化工專家侯德榜提出“聯合制堿法”,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純堿工業專著《純堿制造》。1965年,我國在世界上第一個用人工的方法合成活性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這是新中國科學家在科學上奪得的一個“世界冠軍”。20世紀70年代,中國獨創無氰電鍍新工藝取代有毒的氰法電鍍,是世界電鍍史上的創舉。在1981年底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等單位,經過13年的努力,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新中國的科學家又一次奪得了科學上的“世界冠軍”。
每當聽到我國化學對人類的貢獻時,都會激起同學們的一腔愛國熱情,也為后續化學學習提供無窮的動力。實踐證明,在化學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有助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
二、思想政治和德育包括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化學書里不只是化學,里面還有著比化學知識更完善、更寶貴的東西,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教師要不斷挖掘化學教材中這些內容,并把它滲透到教學中,要自覺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來闡述化學知識,解釋化學現象,分析化學過程,研究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學習化學知識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固,逐步養成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指導化學學習的好習慣,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方式同時得到升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一步成熟。
1.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是由原子、分子、離子等微粒組成的。人們在通常很難感覺到單個微粒的存在,但氣體的擴散,溶質的溶解等現象都客觀、形象地說明了這些微粒存在的真實性;陰極射線的發現,原電池、電解池等事實充分表明電子、離子存在的真實性。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在不永停息地運動著。
2.物質的變化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從CO到CO2,從SO2到SO3,物質的性質由于氧原子數目不同而不同。稀硝酸和銅反應放出NO,而濃硝酸和銅反應則放出NO2,兩者的區別只在于硝酸濃度的不同;原子因為質子、中子、電子數目不同而表現出不同性質等等,所有這些都很清楚地表明量變引起了質的飛躍。
3.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如將H2、O2混合在常溫常壓下放置千年萬年也看不到有水生成,如果向該混合氣體中加入催化劑或點燃,反應就迅速進行;但我們將O2和N2混合,無論如何改變條件,也不可能生成水,原因就在缺乏變化的依據。
4.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例如,講到鈉的化學性質時,學生非常喜歡做實驗,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教育,使學生懂得,科學上的每一個重要定理、結論,都是前人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再到實踐,反復多次才得出的結果。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感知事物現象,才能揭示其本質,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唯物主義思想。
三、思想政治和德育包括科學態度和心理品質的教育
1.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正是由于化學教學中實驗的存在,才使化學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化學實驗過程中,要特別指出科學家在進行實驗探究時所用的嚴謹的思路和科學的方法,使學生在實驗探究的同時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嚴謹學風和科學的態度。
例如,教育學生要珍惜每次失敗的實驗,不能用預想的現象來代替實驗結果,應引導學生尊重事實,如實填寫實驗報告,對出現的問題,應運用所學知識認真探討、仔細分析原因。這些都可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
2.身教重于言傳,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心理品質影響著學生。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規范的實驗操作,工整的板書,準確無誤地使用化學用語,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地對待每一個化學問題,不搞學術上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都是對學生進行品質教育的好機會。
四、思想政治和德育包括環保教育
“保護環境”是一項基本國策,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眾多的環境污染因素中,由化學品所造成的污染最為嚴重。例如,任意排放工業廢水、亂倒城市垃圾和工業廢渣;用未經處理的污水灌溉、不合理地使用農藥、化肥;糧食、蔬菜、水果等食物被污染;聚氯乙烯等塑料造成的“白色垃圾”;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已經“霧霾”等等。
實踐證明,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插入一些當今環境問題的片段,既引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重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為了不讓環境污染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必須自覺地投入到保護和凈化環境的工作中去”的重要意義。
五、思想政治和德育包括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
化學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環節之一。例如,在做加熱液體的實驗時,教師應教育學生試管口不要對著自己和別人,這不僅是一種科學素質,還是一種思想道德素質的體現。又如,在未說明用量取用藥品時,液體一般取1~2mL,固體蓋滿試管底部即可,教育學生節約藥品,避免浪費;再如,教育學生愛護實驗用品,不帶走實驗儀器和藥品,應保持實驗室整潔、衛生等都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
總之,在化學的學科教學中,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需要融合于化學知識教學之中,通過化學“雙基”教學來實現。離開了“雙基”教學,其他方面的教育就成了無源之水。所以,教師要把握好度,切不可將課堂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處于次要地位。一般情況下,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的穿插時間,應視課堂教學內容而定,每堂課不應占用太多時間。如果太多反而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教師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循序漸進,長期堅持,才能達到化學教育與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并肩齊進的良好局面。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