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光軍
一、教學背景
近期筆者聽了幾位教師的八年級下學期第一章“分式”的單元復習課,各有特色風格,其中對“16.2分式的運算復習課”這一節課記憶深刻,本文從復習課也要回歸課本進行思辨,供大家研討。
二、課堂摘錄
1.快速瀏覽課本第10~21頁內容,并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1)分式的乘除法則;(2)分式的乘方法則;(3)分式的加減法則。
2.典型例題再現
閱讀下列例題,并思考:你想起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第11頁例2;第13頁例4;第14頁例5;第17頁例8;第20頁例9;(每題分別讓2~3名學生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所說內容)
3.學案訓練一:基礎試題
題目略。(8道小題,是課本中的習題和復習題中選取的8道題,較為簡單。處理方式:分兩批次,每次4人四題,每題板演后學生點評,答案不一致的學生舉手說明)
4.學案訓練二:提高部分
每題板演后學生點評,錯誤的指出錯誤點并改正。教師強調第(1)題中的簡單方法“局部通分”的使用。
5.學案訓練:中考鏈接
6.談談你的收獲和困惑(思考2分鐘告訴老師和其他同學)
三、課后引發的思考
1.回歸課本,夯實了基礎
數學課本中含有許多定義、公式、解題技巧和思想方法。要讓學生“回歸課本”,必須使學生對課本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認識到課本是學習的依據,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
2.積極尋求知識網絡的交匯點,完善了認知結構
在初中數學復習中,既要注意知識的基本點,又要尋求知識網絡的交匯點,因為知識的交匯點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思想方法,這是加大知識交匯整合力度的立足點。
3.強化思想方法,提高綜合解題能力
數學思想與方法蘊含在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是對數學知識的抽象和概括。本節課利用二個題組,采用先簡單后提高的題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
4.直擊中考,體驗教材題目的組合
中考題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雖然教材是教學之本,但一些教師對于教材中的例題與練習,總感覺比較基本,學生可以獨立解答,課下自己做做也可。其實質是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重視教材,挖掘教材。
從教學實踐來看,把教材邊緣化和誤讀教材是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下和教學改革亂象的根本原因。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就是要解決教材與學生的矛盾。為此,必須以教材為中心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