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體現?這都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上進行探索落實和改進。那么,在政治教學的課堂改革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興趣,以提高教學質量,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與思考,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探索與嘗試。
一、結合教材,創設樂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創設學生樂學的情境,把學生帶入“引人入勝”的環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樂學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活動場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導入過程中,創設審美氣氛。如,由舊課導入,可提出賞析性的問題讓學生作答;用情景導入則應敘述得生動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適當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借助錄音、錄像、電腦、多媒體課件等電化教學手段,化單純的語言文字概念為聲、像、圖文教學,在更加生動、直觀的知識傳授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電教手段的運用要根據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選擇。這樣,在課堂上合理、恰當地使用電教手段,不但增加了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而且使學生喜聞樂見,學習興趣大增。
二、把生活元素融入課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著眼于當代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教學內容,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中,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樂于學習,熱愛生活。
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的過程中應積極探索教學與生活元素的結合,圍繞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專業的思考,用生活化的方式表達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火花,展現學科魅力。
三、課堂教學方法多元互補,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政治教學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內容采用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多方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堂效率的提高至關重要。
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單一的傳授式模式,可采用“討論式”“啟發式”和“自主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每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課堂教學中,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根據教學內容、課型設計的變化,把各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一法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踐證明,教學方法越科學,活動水平越高,活動內容越豐富,人的發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四、讓師德給教學錦上添花,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環境的熏陶,求學路離不開老師的影響,我們每日里和學生打交道,應切實肩負起這個責任。而相融、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融能提高教學效果。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廣博的知識、優雅的談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師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師不僅在教學內容、思維方法上影響學生,而且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塑造自我,照亮別人。
五、運用過程評價激勵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在關于學生學習的理論中說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最近發展區,給學生設置提高目標,‘跳一跳,夠得著。”這啟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表現自己。讓學生看到所學知識的效果,體會成功的歡樂,產生成就感,強化其學習動機,使其對政治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習和反思意識
教師的綜合素質是多方面的,體現在駕馭各種教學情景、培養不同的人等方面。教師應不斷活化各方面的知識、能力和方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教學規律的綜合素質。打造教師的個人“名片”,讓教師的語言純潔文明健康,讓教師的評價蘊含激勵性和啟發性,讓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學生閃現智慧的光芒。我們應經常反思,把握對40分鐘課堂的濃厚興趣。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隨形而動,因時而行,敢于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提升,讓我們用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良好師德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品格,不斷總結,與學生一起塑造師生共同的課堂。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