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瑞華 宋漢君 潘宏偉
摘要: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實驗教學模式與傳統的高校實驗教學模式相比優勢十分明顯,既節省實驗教育資源,同時還能夠貼合人性化的教育理念,結合PBL模式創新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轉換上。本文首先介紹了移動學習的概念與特點;其次概述了該環境模式下的創新;最后探討了移動學習的實驗教學建設。
關鍵詞:移動學習環境;高校;實驗教學模式;PBL;實踐
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實驗教學模式可以將分散化的學習時間集中起來,增加了實驗的時間,與此同時提高了實驗的效率與質量,除此之外,結合PBL教學模式,構成交互反饋機制利于學生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而且不必將教師與學生禁錮在實驗室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
一、移動學習的概念與特點
移動學習作為現代教育學中的一個新生研究領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從一開始的只能完成簡單的教學輔助到如今可以實現完整的教學流程,移動學習已經從一種單純的概念轉變為可以實現的教學手段,己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和了解。但是到目前為止,移動學習還尚未存在一個嚴格統一的定義,業內的專家學者們對移動學習有著許多獨到的認識與見解。
二、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實驗教學PBL模式的創新
現代高等教育與傳統高等教育相比,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管理上,都給予了學生非常大的自由,學生除了課堂學習之外,有更多的時間來安排課余生活,此外,大學生學習的形式也有所改變,由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轉變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更多的情況下承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從更高的學習角度上,指導學生學習,尤其是高校的實驗課堂,學生在試驗期間,教師只是給予指導性的意見,實驗活動通常都是由學生自主完成,這種高校教育環境的轉變,為移動學習方式的應用與創新奠定了基礎。
移動學習技術的應用無論是對高校實驗教學模式,還是對高校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著積極的作用,隨著移動學習技術的應用,高校實驗教學模式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并且這種改變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移動學習環境下結合PBL模式針對高校實驗教學的創新點如下:
(一)充分利用課余時間
通常情況下,教學學者都將課堂學習時間稱之為正式學習時間,而將課余的學習時間稱之為非正式學習時間,前者與后者相比,時間集中,學習的內容也相對集中,而后者則呈現出碎片化的狀態,時間相對分散,而且大多數都是在非正式環境下進行。現代大學生非正式的學習時間比較多,而正式的時間比較少,這種現象在參加社會工作的人群中體現得更加明顯。現階段,我國已經逐步地邁向了現代化,手機等科技產品早已普及,在這種趨勢下,高校實驗教學完全可以利用學生使用的無線移動設備來進行教學,進而將學生所有的課余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將片段化的時間集中起來。基于PBL的教學模式的有力支持下,不僅方便了學生的學習,與此同時學生在除實驗室之外生活中會獲得更多的靈感,以此來提高實驗的質量與效率。利用非正式時間來學習具有一定的優勢,盡管時間分散,但是可以選擇學習內容短小的章節來進行學習,一般情況下,一個片段時間即可完成一個小節的學習內容,十分簡便。
(二)學生是高校實驗教學的主體
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實驗教學PBL模式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學生角度的轉變上,教師不再是實驗活動的中心,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對實驗活動完全擁有自主權,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合理的安排實驗的進度以及內容等,這種實驗學習的方式與當今高校提倡的個性化學習方式相契合。與此同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先進的手段查找資料等實驗所需要的信息數據,而不須完全地依賴于書本,獲得相關的數據之后,可以利用先進的移動終端將其儲存起來,十分安全可靠。與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學生利用終端設備可以進行重復性的學習,尤其是某段內容不理解或者實驗數據并不滿意,都可以進行再一次的檢驗學習,直到結果符合要求。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實驗檢驗學習成果的手段多樣,學生可以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來檢驗自己的實驗成果,并且通過先進的移動設備來與其他飾演者進行交流學習,大大提高了實驗的可信性。
(三)交互式的高校實驗教學環境
這是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實驗教學PBL模式的一大優勢,學生可以利用多種通訊手段來進行交流,將實驗數據信息進行反饋,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須要面對面來研討,這種交流方式的存在,使得教師與學生達到雙贏,教師可以有時間從事更深入的研究,而學生在交互式實驗模式下,完全占據了實驗的主導地位,可以按照自身的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通過及時反饋也可以及時地調整學習計劃,在增加實驗可信性的同時,也培養了大學生自由學習的能力, 某一項試驗內容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隨時布置其他任務,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而學生也可以隨時與教師探討新的實驗項目,這種交互式的反饋機制,符合人性化的教學理念,值得高校實驗教學人員推廣使用。
(四)獨占式的學習體驗
高校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一般情況下都須要在一個統一的實驗環境中,實驗室中的資源都需要共享,有些實驗項目因為實驗室資源有限無法完成或者延后完成,再加之,教師作為實驗室的主體無法顧及到所有的學生,每個學生的能力存在著差異,理解能力也不同,而教師為了完成實驗任務只能顧及到大多數學生,因此在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下,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甚至有些學生在實驗室中并沒有真正做過實驗,使得學生的能力無法真正得到提高,而在移動環境下的PBL學習模式則完全可以避免這種現象,因為每個實驗者都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移動終端設備,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實驗的體驗,而且這種體驗具有獨占式的特點,必須與其他人共享資源,這對緩解現代高校實驗教學資源緊張的情況有一定的作用,此外,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不僅學習效果得到保證,實驗學習效率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基于移動學習的PBL實驗教學環境建設
(一)無線移動通信網絡
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迅速,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是一種支持高速數據傳輸的蜂窩式移動通信技術,其速率可達幾百 KB/S 到幾十 MB/K 不等。另一方面,大學建設了無線校園網,為高校移動學習的推行構建了先進的技術支撐。良好的網絡環境使各類移動學習資源下載速率更高,傳輸量更大,媒體形式更豐富。
(二)移動終端設備
移動終端設備得益于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的支持,也己經從以功能型移動終端設備為主流轉變成了以智能型移動終端設備為主流,其處理能力,儲存容量等均大大提高。在高校學生中,智能型移動終端設備擁有比例不斷上升,擁有率高達93%。推廣并實施基于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與智能型移動終端設備的移動學習的硬件條件已經非常成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傳統的高校實驗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高校實驗教學的發展,因此須要對其進行改革,在移動無線接收設備十分發達的今天,完全可以利用這一基礎,來對高校實驗教學PBL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并且經過不斷的研究將其應用在實踐中。
參考文獻:
[1]李寧,王鐵峰. 打造無圍墻的實驗室——云計算時代高校計算機服務平臺建設模式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04) .
[2]鮑松彬. 融合移動學習的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04) .
[3]苗勇勝.新型移動學習教學模式探究——以高等教育階段教學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3,(07) .
[4]王軍,王琴.移動學習在高校的應用現狀和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08).
[5]閻瑞華等. 現代教育技術輔助學前教育教師教學情況調查研究及對策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09).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