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業鳳
摘 要:新自由主義的產生與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在不同的背景環境下,新自由主義有著不同的含義。在其發展與演變的過程中,不同專業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新自由主義的理解與界定并不完全相同。在理解新自由主義的內涵時,要把作為經濟理論的新自由主義與作為政治方案的新自由主義,西方新自由主義與中國新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與“改良”新自由主義區別開來。
關鍵詞:新自由主義;內涵;機制
中圖分類號:D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5-0008-02
2014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法治中國年。圍繞著“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國有企業的改革和定位”“混合所有制如何發展”等問題,新自由主義與其他思潮激烈交鋒,使得新自由主義思潮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根據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近五年關于十大思潮影響排名顯示,新自由主義連續五年位列前三,不難看出新自由主義獲得的關注度、活躍度和影響度均位列十大思潮之首。經過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政策的調整,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受到嚴重打擊,盡管失去信譽,卻依然“魅力不減”,獲得如此“殊榮”。究其原因,“正是因為新自由主義在尋求加強“新”概念和加速內部重構,使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得以重建。”[1]新自由主義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代言人,其基本理論干擾了人們對我國社會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確認識。圍繞新自由主義的各種命題,目前學術界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取得了豐富的學術成果。為了深刻準確地理解新自由主義的內涵,梳理和分析其研究成果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新自由主義的基本內涵
關于新自由主義的內涵,學術界大致取得了統一的意見,認為新自由主義是在古典自由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作為一種經濟學思潮,它最初產生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環境的變化,依次經過以下六個階段:興起階段、冷落與自我完善階段、復興階段、政治化與全球化階段、批判階段、“改良”重組階段。張純厚則認為,西方存在兩種新自由主義,一種是政治新自由主義,而另一種是經濟新自由主義,二者是當代西方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但目前我國理論界對于這兩種新自由主義思想進行分析和明確區分的文章有待欠缺,因而常常造成理論上的混亂[2]。政治新自由主義也被稱為是現代自由主義,興起于二戰后,主張政府有限的干預,即采取更積極的措施,以保障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機會和自由,個人應該積極爭取經濟自由,但反對私人生活領域的政府干預。為當時恢復和發展經濟,實行新政做出了貢獻,積累了經驗。20世紀末,福利國家政策暴露出許多自身難以克服的弊端,經濟新自由主義,又被稱為是新古典自由主義便順應而生。它主張回到“亞當·斯密”,支持小政府,反對政府干預,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滯漲危機。新自由主義是現代資本主義的反映,其核心理論是“經濟人”假設,在經濟上,新自由主義思潮發展了古典自由主義的自由經營、自由貿易思想,大力宣揚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場化;在政治上,新自由主義思潮堅持否定公有制,否定社會主義,否定國家干預,變得更趨反動;在戰略和政策上,新自由主義極力鼓吹全球資本主義一體化[3]。丁祥艷在梳理自由主義思潮的發展及基本主張的過程中,提出了中國的新自由主義,他認為:中國新自由主義,從學術理論上看,來源于西方近代自由主義,其基本觀點主要涵蓋經濟、政治、文化、戰略和政策四個方面。在政治上,主張實行西方的議會制、總統制、多黨制等,高唱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和人權,推行理性至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在經濟上,鼓吹“私有制優越論”“市場萬能論”,否定一切形式的國家干預,認為社會主義將導致集權,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主張實行“自由市場經濟”,國有企業私有化、集體經濟私有化;在文化上,要求實現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倡導以普世價值為核心的價值觀,其“實質就是要取消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4]。在戰略和政策上,倡導以資本主義超級大國為主導的全球一體化。進入21世紀以來,新自由主義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打擊下進行自我調整,并以“改良”的新自由主義的姿態再次在學術理論界掀起高潮。其“改良”措施主要表現在:微調關于政府作用的認識,承認一定程度、一定形式的政府干預在某些領域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要求政府自身的市場化;堅信市場競爭可以解決貧困問題,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它的國家觀,認為經濟全球化消弱了政府權力和民族國家的主權,國家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改良”新自由主義實際上是希望運用新型的市場導向規則和政策來創造新的管理方式,以促進“新”資本主義的發展[1]。盡管新自由主義內涵在不斷演變,“三化”與“三否定”作為其核心主張從未改變。對此,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其自由應該是制度框架內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只有合理處理政府、市場和企業的關系,使他們良性互動才能帶來全球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從以上國內研究者對新自由主義含義的界定可以看出,學術界對于新自由主義內涵的理解基本上是在厘清新自由主義思想發展的歷史脈絡基礎上定義的。需要注意的是,在理解新自由主義的內涵時,要把作為經濟理論的新自由主義與作為政治方案的新自由主義,西方新自由主義與中國新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與“改良”新自由主義相區別,著重把握新自由主義的階級性、時代性和兩重性。我們既要借鑒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科學之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吸收現代市場經濟一般規律,為我所用,也要反思和警醒“新”自由主義的本質目的。作為一種經濟思想和理論,新自由主義對市場經濟的科學論述,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在完善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大膽借鑒并消化吸收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成果,但是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新自由主義是一種純理論、純學術、非意識形態的東西。不能將作為學術層面的新自由主義與范式化的新自由主義相混淆。”[5]作為當代資本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和國家價值觀的新自由主義是為國際壟斷資產階級服務的,它是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矛盾激化的產物。既然是矛盾,新自由主義的存在與發展就有其局限性。“新自由主義不是一個純粹的理論幻想,而是一個非常現實的政治方案,所有這一切都直接服務于擴展和加深社會政治、經濟生活領域中的資本主義市場關系,矢志在全球范圍內重塑國際政治經濟秩序。”[1]
二、辯證看待新自由主義
關于新自由主義的不同內涵,我們應該將其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條件中加以理解。在其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中,認真分析其理論觀點和本質特征,大膽地肯定其理論中存在的合理部分并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加以合理地吸收利用其積極成果,抵制消除其造成的消極影響。
(一)正確分析新自由主義
全面理性地看待新自由主義的本質,要區分不同層面的新自由主義,搶奪社會主義理論的話語權。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圍繞“改革與發展”“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國有企業改革”“腐敗”等話題,新自由主義掀起的又一輪思想高潮,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新自由主義出色的“成績單”,即新自由主義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仍占有主導地位,從而導致“經濟減速或衰退、私有化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和經濟主權削弱、失業增加、工會權利受限、勞工地位下降、全球范圍的結構失衡和金融泡沫膨脹等惡果。”[6]全面客觀地認識新自由主義思潮,就要加強預測新自由主義思潮的發展走向。只有立足于自由主義的歷史背景,深入細致地調查當前流行的新自由主義,重點全面地研究其代表性觀點、“表現形式、社會作用、基本特點、演變規律和社會能量等”[4],才能把握其內在本質和發展方向,預測其可能的蔓延領域以及由此可能產生的影響,從而有針對地做好應對之策。
(二)加強理論引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踐中探索的符合我國國情的正確的道路,它關乎黨的命脈、民族命運、國家前途和人民幸福。道路決定制度,新自由主義宣揚的“三化”和“三否定”思想與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社會主義道路背道而馳。馬克思主義的自由觀認為自由是具體的、歷史的、相對的。任何自由都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自由是相對的,沒有也不存在絕對的放任主義自由。作為泛化了的新自由主義,是適應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資本主義尋求市場的政治理論,其本質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代表著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我們要加強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構建與創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以其作為整個社會的“價值硬核”統領社會意識活動[4]。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整個教育體系,幫助人們全面理性地看待新自由主義,在實踐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之于細,行之于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讓人們自覺認同并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新自由主義不可能是中國改革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黃新華.“改良”新自由主義修正了哪些觀點[J].人民論壇,2015(1).
[2]張純厚.當代西方的兩種新自由主義——政治新自由主義與新保守主義的對立[J].政治學研究,2010(3).
[3]王新愛,賈建梅.高校須正視新自由主義思潮的負面影響[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09,9(2).
[4]丁祥艷.正確認識并有力引領新自由主義思潮[J].桂海論叢,2012(1).
[5]張才國.新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影響及其歸因分析[J].探索,2006(3).
[6]陳恩富,陳泳.對2014年新自由主義幾個流行觀點的批駁[J].人民論壇,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