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亞杰
摘 要:大教育家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其實他認為教學。過程應該是充滿興趣和快樂并讓學生從中獲得情感滿足的過程,并將“樂學”作為學習的最高境界。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認識能力差,有意注意水平低而且不集中,邏輯思維能力差,對抽象知識學習不感興趣這一現象,在教學中運用直觀形象的學教具進行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兒童認知的興趣越濃,注意力就越集中,觀察就越細致,反應也越敏銳,思維、記憶等多種智力活動也越有效。
關鍵詞:手段 快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b)-0251-01
教師在課堂中如何寓教于樂,實施快樂教學,使學生學中求樂,樂而好學,便厭學為樂學,已是小學教師教學研究和探討的熱點問題。兒童認知的興趣越濃,注意力就越集中,觀察就越細致,反應也越敏銳,思維、記憶等多種智力活動也越有效。
愛因斯坦說:“只有喜歡才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人要想學有所成,必須喜歡學習,樂于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利用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搞好快樂教學,要注意兒童的情趣培養。
1 利用學教具,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大教育家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其實他認為教學。過程應該是充滿興趣和快樂并讓學生從中獲得情感滿足的過程,并將“樂學”作為學習的最高境界。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認識能力差,有意注意水平低而且不集中,邏輯思維能力差,對抽象知識學習不感興趣這一現象,在教學中運用直觀形象的學教具進行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拼音教學中,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內容單調、枯燥,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引導學生學好漢語拼音的關鍵。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則在于如何使學生對它感興趣,樂學,學得積極主動。
在教學漢語拼音聲母時學生對23個聲母中的幾對形狀相近的字母出現了混淆不清的情況。例如:“b和d”“p和q”“f和t”等,正因為這幾組字母是字形極為相似,所以才出現混淆。針對這些,我充分利用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的年齡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地來區別他們。我向提出這樣的要求,看誰能用橡皮泥捏出23個聲母中樣子最像的一對。這樣就在課堂上出現了少有的專注,學生一聲不響忙自己的,幾分鐘后,一對對樣子相似的聲音,捧在了一雙雙小手上,這時我便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區別、比較,找出差別。這樣一來,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同時也達到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使學生擺脫了枯燥的反復記憶,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學、學中玩。
另外,在拼音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拼音游戲麻將牌》來引導學生住的學習漢語拼音。例如:在教學純拼音句群時,為了訓練學生能夠熟練準確地拼讀句群,組織學生利用游戲形式來進行練習。開始訓練是以同桌為一組進行比賽,以多張拼音麻將牌拼出句群優勝者受到獎勵。后來以每個學生自己為單位進行比賽,以準確、迅速者為勝。這樣,在訓練了學生拼讀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同時樹立起來了。做到了玩得愉快,學得主動。
2 采用靈活多樣的課堂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字詞教學中,我同樣運用了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采用主動、有趣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小學生年齡的特點出發,我設計了:“奪紅旗”“開火車”“頭飾表演”“我的朋友不是它”“你向東、我向西”等游戲形式:在學習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的園地六時,在課堂上開展了“你向東我向西”的游戲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教材中的“大—小”“上—下”“來—去”開—關”等這幾組反義詞,而且還做到了舉一反三,又列舉了生活生活中好多組反義詞。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要使學生愛學習首先必須促使學習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這要靠老師來培養。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如注重色彩、色調和聲音的和諧效應。在講授《日月潭》一課時,做到教態和藹親切,面帶微笑,借助電教媒體,在優美的音樂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就很容易把學生帶進所創設的情境。另外,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解,巧妙的設計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進入課文的意境。
3 利用電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促使學生去追求知識,探索知識的奧秘,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往往來源于老師的教學和有目的的培養。因此最重要的是改進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
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對直觀、形象感興趣。根據這個特點在教學中利用白板這一電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就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接受新知識、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如在教第一冊看圖學詞學句《比尾巴》這課時,我繪制了折六種動物的幻燈片,突出了各種動物的特點。學生對形象鮮明、色彩鮮艷的幻燈片,產生了極大的心情。幻燈片似乎把學生帶入動畫世界,課堂內容充滿童趣,興趣盎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任務。另外,在講讀課文中利用課文錄音輔助教學,既訓練了學生的朗讀,又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又如在教《兩只獅子》時,在講讀課文之前請同學們欣賞課文錄音,通過仔細體會錄音中兩只獅子說話時的不同語氣,學生很容易就對兩只獅子的不同做法有了明確的認識,知道應該像哪只獅子學習。可見利用電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對提高教學效果是具有很大益處的。
4 通過“成功”的體驗,初步形成積極的苦樂觀
學習是艱苦的勞動,任何人的學習都會碰到困難,要克服它,需要堅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在教學中以“興趣”引進大門,再升華到“以苦為樂”的精神境界,便能無畏學習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勇攀高峰,這種積極的苦樂觀要在長期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
總之,通過實施快樂教學,我認為情感是教學的紐帶,主要反映在師生之間和諧、融洽的關系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更加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以愛護的方式去感染他們,創設一個輕松,民主的心理環境。這樣學生就會學得輕松、學得愉快,知識掌握得扎實、牢固。
參考文獻
[1] 李玉蘭.“快樂教學”實驗[J].甘肅教育,2005(11):48.
[2] 盧紅霞,探索快樂學習,構建高效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1(19):14.
[3] 齊玉霞.多種教學方法 實現快樂學習[J].教育教學論壇,2013(25):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