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 要】目的:對PBL教學法在我校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方法:在本校臨床醫學院本科2014級臨床專業選取100名學生,隨機分為PBL教學組(PBL組,50人)和傳統教學組(LBL組,50人)。通過考試成績進行教學效果評估。結果:PBL組采用PBL教學方法后,成員總成績是83.8±4.5分;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的LBL組總成績分數是67.4±15.9,在成員總成績以及基礎知識、問題分析和應用領域等方面進行對比發現,PBL組成員各方面成績都明顯高于LBL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BL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語言表達和思維創新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循證醫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內科學教學 PBL教學法 應用
基于問題學習法,即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注重學生學習的探索性,學習模式具有開放性,它是目前國際醫學教學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方法。PBL教學法主要是以學生的自學為主,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探索,學生之間通過查閱資料和小組討論來完成對知識的總結和吸收。本文主要對PBL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選取本校臨床醫學院本科2014級臨床醫學專業10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63人,女生37人,年齡18-20歲,平均年齡18.7±0.3歲。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為PBL教學組(PBL組,50人)和傳統教學組(LBL組,50人),兩組成員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PBL組
PBL組采用PBL教學方法,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三段式模式進行教學,每10人為一組,每組成員選擇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對問題的討論并記錄結果。
教學模式:①問題設想:老師根據內科學教學大綱來提出所學知識的相關問題,所提的問題應具有開放性,答案不是唯一的,學生要結合相關專業知識和查閱文獻來解答問題。②學生自學:當老師提出的問題比較寬泛時,每個小組成員之間可以進行分工合作,通過多種信息渠道來獲得相關信息。③討論交流:老師在講授基本知識之后,學生可以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和交流,每個小組推選一名學生代表小組來發表見解,同時老師要引導每個小組成員之間積極進行討論和交流。④概括總結:老師要對學生難以弄懂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但重點是讓學生之間通過互相協作、交流體會來解決問題。
2.2 LBL組
LBL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老師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在課堂上老師大部分時間都在講課,學生也以聽課為主,然后復習和考試。
3.觀察指標
教學考試評估,考試成績兩組都采用相同的試卷內容,考試形式是閉卷,主要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吸收程度。
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平均值±標準差(),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PBL組成員在內科學的基礎知識、問題分析、應用領域以及總成績方面相對LBL組均有明顯提升,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三、討論
PBL最早由美國的神經學教授提出。在臨床問題上,實施PBL教學,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在具體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吸收和掌握新知識,而且還可以提高與其他同學之間的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近年來,很多教學實踐表明,PBL教學法對教育的改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它能夠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PBL組成員采用PBL教學方法后,成員在內科學的基礎知識方面的分數是18±2.1,問題分析15.3±1.7分,應用領域21.4±1.9分,該組成員總成績是83.8±4.5分;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的LBL組總成績分數是67.4±15.9,其中基礎知識13.2±4.7分,問題分析12.6±4.9分,應用領域18.5±4.1分。對比發現,PBL組成員各方面成績都明顯高于LBL組。實驗證明,PBL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語言表達和思維創新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內科學教學質量。該研究與陳羽、蔡潔毅、謝文瑞等人的研究結論具有相似性。
綜上所述,PBL教學模式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上的創新,它體現的是現代教學理念。PBL教學模式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以下幾點優勢:①能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PBL教學法強調的是學生學習為主,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自行歸納總結并從中獲取知識。②能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教師在設計臨床問題時,將問題與基本概念結合起來,通過對疾病提問的形式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將其應用于實踐,在反復實踐中培養辯證思維能力。③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PBL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展開小組討論,在分析和討論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但同時,在實際應用中,我們也發現了PBL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應用上的不足,在以往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大部分學生已經形成了依賴性,習慣性地背誦書本知識,而不擅長開動腦筋去思考實際問題;在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由于性格內向較孤僻,不愿參與分析和討論。而PBL教學法的重點在于自學與結合實際,學生若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覺性,PBL教學法的應用便很難達到教學效果。因此,在PBL教學法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提供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PBL教學法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不斷提高內科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少俊,覃小麗,鄧芳,等.以EBM為理念,PBL教學法在內科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12(04):507-509.
[2]張濤,黃會云,朱朝陽,等.基于循證醫學思維應用PBL教學法提高中醫內科研究生科研素質的實踐與評價[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01):126-127.
[3]胡娜,范新蕾,閆敏,等.LBL結合PBL教學模式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1,13(04):579-580.
[4]馮明,王潔妤,曹若瑾,等.PBL教學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30):5988-5990.
[5]盧紅艷,常明,王秋霞等.PBL結合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在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1):876-878.
[6]陳羽,蔡潔毅,謝文瑞,等.網絡環境下循證PBL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2(0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