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進
【摘 要】在高職院校行為文化的建設中,學校只是倡導者,教師是主導者,學生則完全成了主體,只有把三者協調起來,尤其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行為文化的建設中去,才會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大學精神。本文闡述了高職院校行為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分析了各類因素對校園行為文化的影響, 并就如何加強高職院校校園行為文化的建設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 行為文化建設 管理
高職院校行為文化是指高職院校師生在日常教育教學、學習生活、文化娛樂等活動中所折射出來的精神理念、行為操守和文化氛圍,它是校園文化的動態反映,也是其最活躍、最生動、最直接的顯現。行為文化是以行為活動為載體展開的,是全校師生在實踐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一種文化,與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相比,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高職院校行為文化建設針對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三種行為主體,主要分為校園管理行為文化建設、教學行為文化建設以及學習行為文化建設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管理行為文化。校園管理行為文化是指在學校特定的物質環境條件下,學校管理者對學校工作進行組織管理的行為模式和思想理念。高職院校管理文化建設應當遵循科學、民主、尊敬、期望四項基本原則:
首先,高職院校管理文化建設要講究科學。在管理文化建設中講科學是指遵循教育的發展規律和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要特別注重學校本身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發展的實際需要,在管理文化建設中強調目的正確,過程正確,從而形成科學的管理行為文化。
再者,高職院校管理文化建設要強調民主。在管理文化建設中講民主是指營造一種自由、平等、研討、協商、講公平、講人性的管理文化氛圍,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師生員工主人翁形象的建設,激發其對學校的責任感,從而實現和諧校園的建設。
其次,高職院校管理文化建設要懂得尊敬。在管理文化建設中所提的尊敬是指對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尊敬,具體是指對教師給予充分的理解、信任與關心,對學生要給予充分的個性發展空間。高職院校在管理文化建設中要對全校師生給予充分尊敬,才能贏得師生的信任和支持,以便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最后,高職院校管理文化建設要給予期待。在管理文化建設中講期待是指對學校的發展前景、學科專業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有預期和希冀。高職院校在文化建設中要有一種對未來發展的期待,這種期待可以不斷激勵學校管理持續進行并加以改善。
第二方面是教學行為文化。教學行為文化主要是指學校師生通過其教學行為本身以及由教學行為所展現出來的社會心理、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和風俗習慣等的文化形態。在高職院校的教學行為文化中,教師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一個優秀的教師,僅具有專業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應該要做到愛生。愛生即熱愛學生,教師應該把學生放在首位,對學生要有愛心、細心和耐心。高職院校由于過分強調其職業特色,容易忽視了對學生的身心關懷,教師應該在授予學生專業技能知識的同時,也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才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其二,應該要做到敬業。敬業是指教師對其教學工作的盡職盡力,是一種優良的職業道德。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要本著對教學工作負責的態度,熱愛教學工作,為教學工作獻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教學的發展。
其三,應該要做到嚴謹。嚴謹是指教師對其教學工作的一絲不茍,特別是對待教學內容、學生作業以及課程考評。高職院校目前的學風還有待提高,而教師的嚴謹態度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夠感染學生,對良好學風的建設具有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其四,應該要做到創新。創新是指教師對其教學工作的超越與突破, 特別是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應該具有時代性,結合社會實際需要培養人才。因此,教師應該具有創新精神,在教學工作上切勿原地踏步,要與時俱進,及時培養時代需要的人才。
第三方面是學習行為文化。學習行為文化是指在學校物質條件、管理行為以及教學行為三者作用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養成的學習習慣、行為以及精神。它是校園文化特質中的核心力量。高職院校的學習行為文化應從勤學、好問、慎思、篤行四個方面著手:
首先,勤學是學者在學習過程中意志力的體現。學者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勤學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取得有效的學習成果。高職院校在學習行為文化構建中要注重勤學的重要性,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養成勤學的學習習慣。
再者,好問即有疑就問,是指學者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一些疑問,立即向人詢問。這是一種有助于進行深入學習的學習方式。高職院校在學習行為文化構建中應培養學生有疑就問的積極學習態度,從而形成一種積極探索的學習氛圍。
其次,慎思即深思熟慮,是指學者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充分思考和分析才能夠得出結果,是一種學與思的行為。高職院校在學習行為文化構建中要培養學生慎思的學習精神。針對書本知識,學生應該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與分析,反復推敲,結合實際,而不是一味地搬弄知識。
最后,篤行即實踐,是指學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最后階段,把學習到的知識努力付諸行動,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高職院校在學習行為文化構建中要倡導篤行的學習精神,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和平臺,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根據當前高職院校的職業性和行業性特色,高職院校的行為文化建設可以從理念和具體行為兩方面進行:
其一,樹立“高”、“職”理念,建設高職院校行為文化。高職教育以行業為依托,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與一般本科教育相比具有明顯的“職”的特點。與同屬職業教育的中等職業教育相比,其著重加強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又具有“高”的特點。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打造高職校園行為文化的關鍵在于在理念上貫徹“職”和“高”的特點,在內容上積極貫徹職教精神。與此同時,在校園內營造企業文化氛圍,結合企業優良的管理理念,在內容和形式上使高職院校和企業達到完美的切合。在充分調動學生創造性、主動性的前提下,保障學生在校園行為文化建設中的主體性,保證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建立高職院校獨具特色的行為文化體系。而學校和教師應做好自身的分內工作,協調處理好與學生活動相關的問題,做好校園活動的保障和后勤工作。
其二,搭建校園平臺,推動行為文化建設。除課堂之外的學生活動是校園行為文化的主要載體。為豐富校園生活,拓展學生文化生活,要積極搭建校園行為文化平臺。應在此方面傾注一定努力。
首先,校園行為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作為高職校園行為活動主體的高職學生,他們的素質要高于中職生,通過高中階段的鍛煉和洗禮,其完全具備了成為校園行為活動主導者的素質和能力。因此,必須極大地挖掘他們的潛在性、創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校園行為活動,包括各類文藝比賽、學術研討、宣傳設計等,學校有關部門和老師應積極給予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引導,突出學校的“高職”特點;且在物力、財力、人力上支持社團組織,助其成功舉辦專業性活動,把職業教育的精神與理念融入學生的活動當中。
其次,開展以校園特色為核心的校園行為活動,學校要引導組織有意識地突出高職校園行為活動的“高職特色”。依靠本校的專業定位特點,舉辦具有行業特性的職業校園行為活動。如舉辦演講、辯論等常規性比賽,需要加入職業素質、職業特征、職業能力、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等有關職業的內容;而舉辦專業技能比賽,可以加深職業理念,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實踐能力,融進學校職業理念與精神,凸顯出本校特色職業教育。
高職校園行為文化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良好載體,全員參與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在行為文化的建設中,學校只是倡導者,教師是主導者,學生則完全成了主體,只有把三者協調起來,尤其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行為文化的建設中去,才會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大學精神。
【參考文獻】
[1]羅玲.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探析[J].科教導刊,2012(6).
[2]李長真.大學文化與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3]黎旭.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特色構建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8.
[4]邢慧.建.設校園物質文化 構建綠色高職院校[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