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學寧
摘 要:作為一門在邏輯和操作上都有著嚴格要求的學科,高中數學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往往可能由于多種原因形成定勢思維,在為自己帶來經驗的同時也出現了在情況多變的情況下很難變通的情景,進而影響學生對該門學科的進一步學習。教師在教學時要幫助學生去擺脫存在的思維定勢,讓他們充滿挑戰地去靈活應對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形成原因 分析作用 阻礙 打破 課堂授課 習題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c)-0111-02
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思維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在數學學習中,思維定勢既可以幫助學生應對某項典型題目,積累經驗并提升效率,同時也可能讓學生陷入固定的思維模式中無法自拔,不利用應對新出現的情況。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重視定勢思維對學生所起到的作用,幫助學生利用這種思維的同時要避免學生一味依賴它,必要時還要幫助學生擺脫一些定式思維,讓他們以靈活多變的姿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思維定勢的形成過程,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去客觀判斷某一個思維定勢在他們的學習中所起到的作用,最后再根據這一判斷去決定學生是否要擺脫這種思維,如何擺脫。總之,應對定式思維,需要教師的不懈努力。
1 了解學生思維定勢的形成原因和過程
應對思維定勢之前,教師首先必須要了解學生存在的定式思維是如何形成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原因、洞察形成這種思維的過程,教師才算挖掘出學生陷入這種思維的根源,才能在發現問題需要解決時對癥下藥,達到理想效果。
學生的思維定勢形成原因具有多樣性,可能是學生誤解了某項知識;或者是某種題目過于具有代表性因此學生便將其普遍化,認為所有的題目都是這種解決方法;再有就是學生憑直覺和腦海里的記憶,而記憶的根源他們都記得不太清晰;另外老師在授課時對學生的影響,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形成思維定勢。將這些原因總結,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思維定勢的形成無外乎這幾種情況:(1)對知識點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礎上總結運用;(2)對某項知識點不清楚,沒有理解透徹,一知半解,因此會陷入某種固定的模板中;(3)因為外部原因或者某些誤導暗示陷入思維定勢中,這些思維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
教師大體了解了相關思維定勢的形成過程,接下來就是根據學生來進行實際分析,判斷某一思維定勢對他造成的實際影響。
2 全面分析某一思維定勢對學生的影響
思維定勢的影響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會讓人專注、產生熟悉心理,當它和實際情況吻合時會起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也表現為一種惰性和呆板性,影響人的全面思維,讓人產生錯覺,囿于其中,產生消極作用。
關于思維定勢對學生的影響,教師要全面分析,從整體判斷某一思維定勢是對學生有利還是有所阻礙,再根據這一判斷來決定自己是否要對學生的思維定勢進行調整。
思維定勢有的時候能為學生帶來幫助,在有些情況下,學生在總結一些習題的基礎上得出關于這些習題的解題方法,之后接觸到這些習題時腦海里就浮現出關于這些題目的解答步驟和方法。比如在解方程中的一個數時,學生解題的步驟一般以該未知數的取值范圍為分界點,按不同的取值范圍在不同的情況下得出完整答案。這樣的定式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在解題時節省時間,并能夠讓學生在習題訓練中積累經驗。但是,如果學生沒有完全理解,在對一些知識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陷入某種固定的思維,就很容易將自己誤導,不利于之后的學習。典型的情況就是學生見了一些熟悉的習題敘述和要求,腦海里下意識想到之前一些習題的解法和步驟,然后將這些做法搬到新的習題上,最終很難取得正確結果。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是屬于被思維定勢誤導的情況,需要教師加以指導和糾正,幫助他們走出這種思維模式。
全面分析某一思維定勢的影響,是教師進行下一步行動的前提和必要準備,教師只有發現思維定勢的缺點或者優勢,才能決定自己是否需要去做什么。也只有這樣提前進行判斷,教師才是根據學生情況對癥下藥,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3 如何幫助學生打破束縛他們的思維定勢
當一種思維定勢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的阻礙時,教師就要幫助學生來打破這種思維模式,讓他們得以解放,更加輕松地去應對將來的問題。
固有的東西是很難打破的,要打破一種現已形成的思維模式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要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就需要多個方面和多種手段的努力。教師在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時,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3.1 解放學生的思想
要想打破思維定勢,教師就要首先解放學生思想。
解放學生的思想,教師就要試著鼓勵學生,讓學生在練習習題時不要過于求穩求簡單,而是要試著去嘗試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方面展開思考。同樣的問題,學生可以采取多種不同的方法,當然適合自己的或者最明晰透徹的方法對他們來說才是最恰當的方法。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思考方式,例如逆向思維,即反向行之,當學生面對一道習題,大可不必直接上來就想如何得到結果,而可以從問題出發,一步步推回反問,在逆向思維中洞察這一道習題的目的,再結合所學知識點對該習題進行解答,這樣不僅可以省力許多,也避免了讓學生陷入某種固定的模板中,有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思想的火花,保持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解放學生的思想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教師要意識到思維定勢往往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能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沿著舊思維方法走回原地。所以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讓他們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又跳入原有的固定思維模式。如果是就及時反思、調整,避免陷入其中。
3.2 課堂上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
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解答疑惑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教師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的主要場所。
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方式、解決問題的步驟也是影響學生思維的一大重要因素,很多時候教師對問題的講解不甚清晰或者在解決問題時方法簡單單調,也很有可能使學生陷入進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里。因此教師在課堂授課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證對知識點講解的明白和解題思路的清晰,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創新思維,學會思考。數學課堂上,教師授課應細致,但不應過于瑣碎,要輕重結合,保證學生掌握重點知識點,對課本知識的脈絡熟悉了解。在講解習題時教師要注重思維方法的訓練,不要讓學生的學習只局限的一道題上,而應該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鼓勵他們自己探索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盡量讓他們不受常規思路的約束,尋求對問題全新的、獨特性解答和方法。
教師應好好利用課堂授課的機會,以此為契機,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勢。
3.3 在習題訓練中打破思維定勢
習題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勢。
在習題訓練中,學生接觸了不同類型的題目。其中存在的一些習題可以分為同一類、學生能夠采取固定的方法來解決的習題。但是,還有一些習題時需要學生靈活應對的,這部分習題可能和有固定的方法解決的習題在題目要求和一般的解決步驟上存在一些相同點,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就可以采取那種固定的方法去解決,而是要摒棄僥幸心理,嘗試著采取多向思維方法,學會創造性、建設性的思考,采取靈活的方法去應對習題。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反向思維等方式,用靈活的思維方式去應對多變的習題,而不是局限在一種固定的思維里無法自拔。
習題訓練是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的一個重要途徑,習題訓練中,教師在關注學生運用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思維的開放,及時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擺脫種種無形的思維桎梏,靈活前進。這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之一。
思維定勢為學生提供了經驗,而在學生習慣定勢思維的過程中,思維定勢也會阻擋學生洞悉的目光,阻礙學生創新的思路。所以教師要適當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讓他們擺脫一成不變的思維方式,采取靈活多變的思維方法去應對問題,提升甄別能力,開拓視野、豐富眼界。思維定勢就像擋在學生面前的一扇窗,永遠在窗的這面,學生看不到更美麗的風景,只有勇于打開它,學生才能發現久違的美麗,在學習數學的路上得以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高明.新疆維漢中專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2.
[2] 朱擎天.高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現狀實證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3] 龐其云.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4] 張仁清.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探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6.
[5] 吳健.初中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6] 陳濤.喀什市民漢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調查研究[D].喀什:喀什師范學院,2012.
[7] 胡香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