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
摘 要:中職學校教育的發展既面臨著很多困難但更有良好的機遇。如果我們能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改型,使中職教育更能適應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需要,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中職教育更能適應現在社會的需要,讓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具有更大的競爭力。真正做到培養優秀的人才,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中職教育從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適應社會的需要出發,改變人才培養模式,以加強立法、擴大投入,拓寬辦學途徑,推行多元辦學,推進中高職銜接,發展終身教育為主要策略。中職學校通過全方位的改革,提高自身辦學的能力和效果,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綜合能力強的、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實用型人才,才能更好地為國家經濟建設加磚添瓦。
關鍵詞:中職教育 素質教育 多元辦學 終身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c)-0088-02
“中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1]。中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應當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中職教育就應該是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化教育,具體到每一個學生即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其中專業能力是指勞動者所具有的從事某項職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際操作能力。而方法能力是職業者對學習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社會能力是指如何為人,如何處世,特別是如何與他人共事的能力。
一個人所應該具備的素質是多方面的,中職生正處在個性快速發展,思想逐漸成熟的階段,中職教育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所應該具備的素質不僅包括崗位素質、職業素質這些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術和專門技能等;還應該具備良好的與人溝通的技巧,具備飽滿的工作熱情,保證質量和節約,創造最高效益的理念,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基本素質和商業素質。
中國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經濟的快速發展必須要有堅實的人才儲備作為基礎,沒有了人才,經濟無從發展,國家無法進步。中職教育作為國家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負著為社會、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好的中初級人才的光榮使命。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職責,改善舊的、不符合現代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的策略如下。
1 加強立法,擴大投入
要想從根本上保障中職教育健康快速發展,首先要從法律、法規上對中職教育進行規范管理。制定一套完整健全的法律法規,不僅要指出中職教育大的政策方向,而且還可以從招生、專業設置、教材管理、實習實訓、證書考核、教師資質等方面做出詳細的指導和約束,改變目前中職教育各自為政,甚至是惡性競爭的局面。我們可以參考德國的經驗,德國針對職業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法律、法規,如《職業教育法》《職業教育促進法》等,這些法律、法規對于職教企業和學校、職教學生、職教教師等的權利和義務均有明確而具體的規定。比如對于職業學校教師的要求就比較高,規定教師必須有大學以上學歷、有一門以上的專業、有相關工作經驗、必須經過國家考試等,以此來保證教師力量的高水準。如果我們能更加完善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給中職學校更多自主權,同時給予企業一些優惠政策,鼓勵中職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必然能改變“學校培養的人才送不出去,企業需要的人才招不進來”的局面。
同時還要多方面籌措資金加大對中職教育的投入。中職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叫做“平民教育”,選擇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往往是來自于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依靠家庭力量,他們無法獲取較好的求學條件。當然國家目前已經執行了一系列的助學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資助中職學生。例如每個農村戶籍和城市經濟困難的的學生均可免除兩年中專學費,特別困難的學生還可以再獲得每年1500元的國家生活資助金。但是僅僅依靠國家的投入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多渠道地籌措資金來加大投入。如可以實行校企合作,學校與企業簽訂協議,企業出一部分資金來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再根據企業的需要,培養實用型人才。這樣一方面可以解決很多學校資金困難,無法改善教學環境的困難;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企業“用工荒”的難題,可謂一舉兩得。更進一步,還可以實施校企聯合辦學,校企之間互相協作,共同培養人才。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積極鼓勵社會資金進入,如各個行業協會、有能力的個人等。只有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增加對中職教育的投入,中職教育才有可能蓬勃發展。
2 拓寬辦學途徑,推行多元辦學
目前我國中職學校主要實行的還是部門辦學,各部門辦學往往社會化程度不高,在宏觀上出現結構上的不合理,與社會、行業和企業缺乏聯系,就是所謂的“關起門來辦學”。結果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專業設置不合理、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學生動手能力差等。
目前中職學校還存在著多頭管理的問題,這一現狀造成了條塊分割,各自為陣的狀態,導致中職院校布局不合理,專業設置重復,中職學校的規模效益無法得到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與社會的需求和發展存在脫節現象,這種勞動市場技術結構失衡所引起的失業在經濟學中稱為“結構性失業”。“結構性失業是指由于經濟結構、體制、增長方式等的變動,使勞動力在包括技能、經驗、工種、知識、年齡、性別、主觀意愿、地區等方面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相一致而導致的失業”[2]。在各國的失業狀況中,“結構性失業”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就應該拓寬辦學途徑,推行多元辦學。中職教育不光是學校教學,可以學習和借鑒國外成功的做法。例如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就是比較完善的,德國做為世界傳統的經濟強國,在二戰后短短的幾十年里能迅速地崛起,與其一直擁有大量高質量的技術人才是密不可分的。德國職業教育取得一定成功的最大經驗應是其實行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八^雙元制職業教育是指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培養相結合的職業教育形式”[3]。這種教育體制強調學生既要在培訓企業以學徒工的身份接受實踐教育,又要在職業學校以學生的身份接受理論教育;既要參加操作技能考試獲取培訓證書,又要參加職業學校專業課考試獲取考試證書,這就是雙元。結合我國目前情況就是應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學校、企業、社會、政府多元辦學,共同推進中職教育的健康快速發展。
3 推進中高職銜接,發展終身教育
國家教育部制定政策,允許中職學生畢業后進入高校,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由于中職和高職政出多門、相互脫節,在學制、課程設置、教材選用等方面均不對口,這些均阻礙了中高職的順利銜接對口。
周濟部長在2004年6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首次對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院校提出了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指出:“中等職業學校的任務是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高等職業學校的任務是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4]??梢娭懈呗氥暯邮桥囵B高級技能人才的重要措施,應該大力推進。中職學校在制定教學大綱時就要考慮到如何與高職銜接,采用靈活的考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繼續提升自己。
同時,還應該以此為契機,向學生輸入終身教育的理念?!敖K身教育”這一術語源自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召開的成人教育促進國際會議期間,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的保羅·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的,它是指人們在一生各階段當中所受各種教育的總和,是人所受不同類型教育的統一綜合。包括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和各種方式,既有學校教育,又有社會教育;既有正規教育,也有非正規教育。主張在每一個人需要的時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終身教育思想成為很多國家教育改革的指導方針。如果我們的每一個中職學生都能夠接受并按照這條道路去努力,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更好的工作,一定能為企業、社會、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轉型對策的研究正是適應了時代的需求,通過深入而科學的研究,并逐步加以實施,這必將使我國的中職教育步入良性發展的道路,對學生、對學校、對社會、對國家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是一項系統而長期的工作,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企業用人的標準也會越來越高,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模式也會不斷改進。職業教育不能等同于普通教育,它應該有自己的特點,轉型的要點首先就是要清楚的認識到職業教育自身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并建立起一套具有建設性、可操作性的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的對策,從而推動中職教育可持續性地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做適合人的教育(斯坦納教育理論和實踐)[M].蔡爾茲,王榮亭,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2] 和震.論現代職業教育的內涵與特征[J].中國高教研究,2008(10):65-67.
[3] 賀書霞.職業教育供給多元合作模式構建:供給有效性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3(19):9-13.
[4] 胡金星,卜民力.中職人才培養觀之淺見[J].職業教育研究,2009(8):34-35.
[5]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6] 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教職成[2011]6號)[R].
[7] 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的通知(教職成[2000]1號)[R].
[8] 金東梅.中職教育新理念[J].職校論壇,2011(1):64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