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冰涓 賀添 張東
摘 要:辯論式教學法就是要求學生對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焦點話題進行正反雙方辯論,通過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和激烈辯論達到學生掌握知識目的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以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積極創新為主要特色的教學模式。為了更好地探討辯論式教學法在《環境科學概論》教學中的應用,該文就辯論內容的選擇與設計、辯論課前的動員和準備、課堂辯論時的流程設計、點評和總結等進行論述。實踐表明,辯論式教學法的應用,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使學生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究,成為教學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關鍵詞:辯論式教學 教學方法 環境科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c)-0083-02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成為教學改革至關重要的課題。《環境科學概論》是環境工程專業的一門基礎專業課,同時該課程也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一門公選課程,但這門課理論性較強且相對枯燥。本人多年來一直主講《環境科學概論》,在課程中陸續采用了“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筆者也發現,在整個的教學活動中,依舊是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辯論式教學法就是要求學生對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焦點話題進行正反雙方辯論,通過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和激烈辯論達到學生掌握知識目的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以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積極創新為主要特色的教學模式。
目前,辯論式教學法在刑法、思想政治理論、大學英語和運輸經濟學等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1-4],并且取得了很好效果,將辯論法應用到《環境科學概論》的教學中,對突破傳統學科課程教學模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何設計、組織和實施辯論教學法需要結合《環境科學概論》課程自身的特點,否則該方法可能無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引入了辯論教學法,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
1 辯論內容的選擇與設計
辯題一方面要反映環境科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學生們感興趣的社會熱點,而且辯題的爭論點要清晰,難度也要適宜。筆者選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楊志峰等編著的《環境科學概論》(第二版),其中,環境倫理這部分內容非常適合采用辯論賽的形式進行教學,因為我們目前所面臨的許多環境問題都需要借助環境倫理的思想來解決。最終,筆者選定了一些辯題,例如:針對2012年歸真堂活熊取膽事件,給出了“‘活熊取膽該不該繼續?”的辯題;2012年全國各省陸續施行了階梯電價政策,我們提出了“階梯式電價該不該執行?”的辯題;針對國家2014的“單獨二胎”政策,我們讓學生進行了“計劃生育是否仍該繼續?”的辯論。這些辯題不是一成不變的,隨時會根據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結合環境倫理思想進行分析。通過對這些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對這些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尤其是對于非環境專業的本科學生來說,樹立環境意識,使他們擁有解決當前環境問題和防止新的環境問題的知識、態度、動機和承諾才是重中之重。
2 辯論課前的動員和準備
環境科學概論的總學時一般為32學時,每周2次課,一次課為2學時。為了保證教學內容正常進行,一般安排2次課4個學時來組織這個活動,每次課安排3個辯題。因為如果安排太多,一方面占用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另一方面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也會下降,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為了保證辯論活動高質量地完成,在首次課就組建一個QQ群,讓學生直接入群,將辯論賽題目、辯論賽流程和規則、辯論賽評判標準和評分表等相關資料放在群共享上面,讓學生們對該活動進行初步的了解,學生還可以在群里留言,提出自己的疑問。為了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這個活動,在首次課的課程介紹時即告知學生會有課堂辯論這樣一個環節,明確課堂辯論成績在整個成績考核中的比重,即占平時成績的50%,而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50%。另外,辯論賽的成績也由三部分組成,包括賽前小論文、賽場表現及賽后小論文三部分,這三部分分別占辯論賽成績的20%、50%和30%,讓學生對各個過程都給予重視。然后由各班班長負責進行分組,分組時,也要注意幾個問題:(1)每個學生都需參與到這項活動里,每組辯手的人數控制在4~5人。例如2個自然班(每班30人)的課程,在分配時,可以將每個班分成6組,每組5人,以班級對抗賽的形式開展。(2)以抽簽形式確定辯論題目。以2個自然班(每班分為6組)的課程為例,一共給出6個辯論題目,每個組選一個代表來抽簽,2個班抽出相同題目的小組作為這個辯題的正反方,這兩個小組再派一個代表抽簽來決定正反方。以上分組及抽簽都是利用課下時間來進行。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收集辯論素材的途徑和方法。每個小組在確定辯論題目之后,就可以通過圖書館、互聯網、學術期刊網等途徑查閱文獻,收集能夠支持本方立場和觀點的材料,并進行組內交流,總結歸納形成自己的論點論據,同時猜測對方論據,小組協商提出反對策略。為了使辯論活動順利進行,要求學生在辯論賽開始的一周前,將各小組的辯題以論文的形式上交,由教師對辯論的觀點提出建議,反饋給學生進行再次修改,然后才正式進行辯論。
3 課堂辯論及流程設計
辯論賽由開篇陳詞(雙方各2min)、攻辯(提問時間為40s,回答時間為80s)、自由辯論(雙方各5min)、總結陳詞(雙方各3min)和評委及觀眾提問5個階段組成,整個辯論時間控制在30min內。辯論賽最好由教師主持,一方面可以控制時間,更重要的是要防止辯論過程中隨時可能會出現的跑題和情緒化現象。辯論還要挑選2名計時員,分別為正反方計時。
在開篇陳詞階段,由雙方一辯進行破題立論。先由正方一辯開始,雙方辯手應依據辯題展開理論闡述,并且在規定的時間內闡述完畢。第二階段為攻辯,由正反雙方二辯、正反雙方三辯、正反雙方四辯依次提問。雙方所提問題應與辯題有關,回答的一方不得向提問的一方提問。最精彩的為第三階段,自由辯論階段。自由辯論發言必須在雙方之間交替進行,首先由正方選手發言,然后由反方發言,雙方輪流交替發言,直到時間用完為止。為了保證活動有序的進行,在具體實踐時需要注意幾個問題:(1)各方累計耗時的計算。當一方發言結束,即開始計算另一方用時;在總時間內,各方選手的發言順序、次數不限。(2)每位選手都要發言,避免只有個別辯手發言,若一方中有辯手未發言,要適當扣分。(3)如果一方的時間已經用完,另一方可以向主席示意放棄發言,也可以輪流發言,直到時間用完為止。放棄發言不影響打分。(4)發言辯手發言結束落座即為另一方發言開始記時標志,另一辯手必須緊接著發言;若有間隙累計時照常進行。(5)自由辯論提倡積極交鋒,對于對方已經明確回答的問題仍然糾纏不放的,適當扣分。發言要積極,健康,與論題有關,禁止進行人身攻擊。第四階段為總結陳詞,由雙方五辯作最后的總結陳詞,首先由反方開始。最后為評委及觀眾提問階段,會請2~3個同學對正反方的辯手進行提問,這樣也可極大的調動觀眾的參與積極性。回答時間不得超過1′30″,如果回答時間用時未滿,其他辯手可以有一次補充機會。
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辯論活動中,還添加了評委打分的環節。成績包括團體成績和辯手個人成績。成績由學生評委的成績和老師的成績共同組成,各占50%,選擇幾個學生作為評委給每一位辯手及團體給予評分。評委的選擇一般可以這樣確定,因為辯論活動安排2次課,每次課會進行3個辯題,1班和2班各有3個組參加辯論,這樣,1班和2班還各有3個組作為觀眾,評委就從剩下的6個組來選擇,每組選出1名學生作為評委。到第二次辯論課時,也采取同樣的方法。為了避免自班同學的親情分,每個評委都要在評分表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用以監督。為了使評委更好地給辯手打成績,評分表的設計也至關重要(見表1),如評分表在打印之前就將辯論題目、辯手的名字寫進表里,因為目前學生是以一個自然班為單位來進行管理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同學都認識,所以辯論時辯手的座位是固定的,一辯就固定坐一個位置,同時每一個辯手都要進行自我介紹,評分者就對照一下即可,不會出現聽不清楚名字的問題出現。
團體成績的評判標準主要從開篇陳詞階段、質詢階段、對攻階段、自由辯論階段和總結陳詞階段5個過程來考慮。開篇陳詞階段考察3個方面,分別是破題是否準確,立論是否機智;邏輯是否合理,論證是否嚴密;論據是否得當,引證是否有力。質詢階段從兩個方面來評定:一是提問是否簡明,是否擊中要害;二是辯護是否有據,說服是否有力。對攻階段的評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攻防轉換是否有序,能否把握辯場主動;二是能不能針對對方論點,進行有力反駁;三看能否堅守己方論點。自由辯論階段包括團隊配合和辯風兩個方面,比如配合上,是否有團隊精神,能否相互支持,論辯銜接是否流暢,發言是否錯落有致,回答是否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給對方有力打擊。辯風上,語言是否流暢、用詞得當、語調抑揚頓挫、語速適中,是否尊重對方辯友、評委及觀眾;表演是否得當,落落大方,且有幽默感。在最后的總結陳詞階段,主要從兩個方面考察:一是能否全面歸納對方矛盾與紕漏,并做系統反駁和進攻。二是能否全面總結本方立場與論據,并做系統維護和論證。
辯手個人成績的評判標準主要從4個方面來考慮:一是語言表達,如陳詞是否流暢,說理是否透徹。二是辯駁思路,如邏輯性是否強,引用實例是否得當。三是辯風,如提問是否合適,回答是否中肯,反駁是否有力有理,反應是否機敏,用語是否得體。四是綜合印象,舉止是否落落大方,是否能適當的運用身體語言(見表1、表2)。
4 課堂辯論的點評和總結
在每次辯題結束之后,老師首先要對辯論進行適當的評價與必要的引導,避免一些錯誤、偏激思想的傳播。同時也要進行必要的小結和點撥,針對每個小組的發言進行點評及提問,同時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當場表揚。在每次課后,進行成績排名,給予相應的平時成績,同時對辯論賽中的前3名的團體及個人給予物質的獎勵,比如漂亮的筆記本,塑料文件袋等一些簡單學習用品,這會極大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辯論結束之后,要求每位學生從各自的立場出發,對辯題相關的內容進行認識和深化,并對自己在活動全過程中的態度和表現進行反思,完成一篇小論文,這也作為辯論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學生的進一步提高認識。
在整個辯論活動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小覷,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忽視,否則,辯論教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辯論式教學法的應用,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使學生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究,成為教學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辯論前的準備有助于開拓學生的知識面,辯論過程中雙方的各抒己見,培養了他們的獨立思考精神,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但美中不足的是,辯論式教學需要花費的時間較多,而且該門課程所要求的所有知識點并不是都能通過辯論所掌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辯論式教學法與“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其他形式的教學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該門課程知識。
參考文獻
[1] 肖本山.“辯論式”教學法在刑法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探索,2009(3):50-52.
[2] 劉春榮.“辯論式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5):75-77.
[3] 陳玲敏.辯論賽——任務驅動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新嘗試[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25(12):115-117.
[4] 彭勇,黃承鋒.辯論式教學法在運輸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10(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