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安
摘 要:在我們大力提倡創建誠信社會的今天,會計誠信也是社會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處于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會計領域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行業。誠信被視為現代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道德基礎,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信用經濟,促使市場機制良好的運行必須依靠信用制度,然而信用制度這種契約關系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誠信喪失,契約關系將難以維持,社會經濟秩序會紊亂,整個市場經濟會逐漸失去生命力,所以關于會計誠信問題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會計誠信 會計誠信缺失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c)-0251-01
1 會計誠信的內涵
誠信一詞,就其語義可以理解為誠實不欺、恪守信用。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誠信被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條件和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然而,將誠信置于不同行業中,又被賦予更深刻的意義。所謂會計誠信,是會計行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會計人員誠實守信,嚴格遵守會計法規和制度,以誠實的態度處理實務,不做虛假賬目,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會計誠信,是會計行為主體在生產和運用會計信息的過程中所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可以從具體的兩個方面理解:第一方面是行為主體在進行會計處理活動時的態度要誠實;第二方面是行為主體在提供會計信息時要信守承諾,遵守會計法、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具體而言,對會計和審計人員來說,就是踐行對社會的承諾,客觀公正的反映現實的經濟活動,忠實的服務于會計信息的需求者;對企業的負責人來說,首先,嚴禁以任何形式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相關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報告;其次,應當支持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行使各自職權,并且應當在精神和物質上對那些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給予鼓勵。
2 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
2.1 利益驅動導致會計誠信缺失
經濟利益是眾多利益關系的核心和根本,會計誠信缺失的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經濟利益。無論是政府、企業負責人還是注冊會計師、會計人員,各自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都會在缺乏嚴格制度約束的情況下導致會計誠信的缺失。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很多人將市場經濟曲解為拜金和享樂、金錢至上和不擇手段,這種受利益驅使的私欲膨脹,是會計造假的根本原因,也是會計失信的罪魁禍首。
當然,導致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而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就是政治因素。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起步階段,各方面政策規定還不完善,政府并沒有讓“無形的手”充分的發揮作用,個別地方政府還會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為了提升政績、吸引投資、增加本地上市企業,各級地方政府可能會授意、默許、甚至參與企業的會計造假。
2.2 監管制度虛化導致會計誠信缺失
此處所謂的監管制度是指企業內部的監管制度,主要包括監事會制度和董事會制度。監事會是企業治理機制的重要做成部分,是專門行使監督權利的機構,其主要職能是防止董事會的獨斷專行和保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然而現實是監事會并沒有擔當起他們的職責,只是名存實亡的擺設。這是因為監事會的成員主要是來自企業內部的受制于董事會和經理層的代表,所以很難獨立的、理性的、大膽的對董事會和經理層行使監督權;再者,由于監事會并不參與企業運作,對于會計信息的了解情況不對稱,可能即使會計造假行為發生也未必會察覺。
董事會處于企業運營管理鏈的中心,不僅要擔負著監督經理層的職責,同時要維護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人的利益,董事會地位的獨立與否直接影響其作用發揮的程度。然而,本應該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產權制度在實際上卻合二為一,要么是董事長兼任總經理,要么是董事會直接派人擔任經理層要職,這種自己監管自己的監督制度形同虛設。
2.3 法制不健全導致會計誠信缺失
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需要法律的強制力來保證,但是我國現階段處于經濟體制轉型的過渡期,法制還不健全,法律法規仍存在立法空白,尤其缺少系統的、完備的與會計誠信相關的專門法律,有的也只是散見于其他部門法中,這樣就會使得不法之徒鉆法律的空子,難以有效監督防范會計造假行為。正是因為追究法律責任比較困難,才會使得會計失信成本降低,那些會計造假者才更敢以身試法。
除了會計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外,對于會計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過輕,也是致使那些利欲熏心的人飛蛾撲火般從事會計造假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國現存的會計相關法律規定關于會計失信行為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而在實踐中,對于會計失信行為普遍適用的只是行政處罰的方式,諸如警告、行政處分之類的,而民事處罰的力度很輕,根本達不到預期目的,受到刑事處罰的情況更是很少,因為刑事責任的“門檻高”,一般會計失信行為不會觸犯刑法達到犯罪,所以長期以來會計違法行為達不到懲治目的,失信者沒有受到相應的譴責和懲罰,最終導致整個會計行業的誠信問題越來越嚴重。
3 重塑會計誠信的對策
3.1 自律
會計人員是會計業務處理過程的核心人員,要改變會計誠信問題的現狀,首先要求會計人員做好“自律”。要對會計人員實行終身教育,將誠信觀念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里,不僅要把誠信教育視為塑造和培養會計人員道德誠信的系統工程,而且要全面加強行業誠信建設,重塑會計行業的誠信形象,提升會計行業公信力。
“自律”行動的對象不僅包括在職的會計行為主體,也要包括會計相關專業的師生。在職的會計行為主體要保持清正廉潔,堅定職業操守,要有職業義務感,履行會計職業義務,不能因個人利益而損害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學校的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培養,樹立師德,將誠信教育和專業知識結合起來教授;在校的學生要加強職業道德的學習,培養職業道德觀念,使自己在從業前就養成良好的誠信品德。
3.2 他律
會計行業做好“自律”的同時,也要不斷強化“他律”,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完備有效的監管制度、建立會計誠信檔案等。目前,我國已經頒布實施的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件》《總會計師條件》,但是面對風云變幻的市場經濟,法律總是顯得滯后,為了適應各種新出現的問題,就要不斷出臺新的法律和完善現有法律體系,加大違法行為懲治力度,提高違法成本,讓意圖違法者望而卻步;同時,各監管部門要按章程辦事,自覺遵循部門和行業機制,相互間通力合作,通過對自身的監督管理形成合理有效的監督體系;再者建立會計誠信檔案也是一種可行方法,會計檔案要對每一位會計人員的會計行為進行跟蹤收集、整理,并且實現行業透明制、信譽終身制原則,不僅可以讓會計行業的害群之馬無處藏身,并且可以調動和激勵恪盡職守的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苗旺臻.會計誠信問題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23):23-26.
[2] 張前.會計誠信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