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愛娥
國內外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父母婚姻沖突與離婚常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特別是離婚通常會給孩子帶來被遺棄、不安全的感覺,使孩子在行為、情緒、性格等方面產生異常,對整個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基本情況
劉琪,男,16歲,高一學生,非團員。
二、行為概述
劉琪,頭腦聰明,活潑好動,酷愛體育,崇拜姚明;脾氣倔強,常與人發生爭執,愛打架,生氣時摔東西,故意損壞公物;缺乏自控能力,上課有語就發,沒有舉手習慣;課堂不服管教,頂撞老師,干擾教學;喜歡以“老大”自稱,幫人出頭。
三、背景資料
1.母親在他讀小學三年級時與父親離婚,遠走他鄉,至今不曾見面。父親再婚,住在外區,經濟情況一般,但對他在金錢上盡量滿足。他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爺爺、奶奶總想用加倍的愛來補償他失去的父愛和母愛,因而對他百般遷就。
2.在初中由于制造惡作劇,隨后毆打同學,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但他依然如故,成為聞名全校的“刺猬”和“調皮大王”,嚴重干擾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班集體的發展。
四、問題分析
1.家庭因素導致人格障礙
母親出走,父親離開,使其感覺自己被遺棄,他對父母的情感由愛轉為恨,而他的爺爺、奶奶對他溺愛,對他的過錯一味包容,百般遷就,使他覺得這個世界上除了爺爺、奶奶關心、愛護他之外,沒有誰可以信任,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脾氣暴躁的個性。一方面,在家尊重爺爺、奶奶,對他們有強烈的責任意識,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而另一方面,對外人充滿敵意,不懂得尊重別人,難于與人相處。
2.環境因素促成行為偏差
由于他是棄子,從小他就飽受人們同情、可憐的眼光,而“看不起”則是造成他自卑心理的“利劍”。在學習和生活中,看到別的同學幸福快樂地生活,心理落差使他感到無助、無奈。諸多矛盾在內心發生沖突,最終表現在對外界事物的敏感和煩躁上,對于一些不經意的言行,如果他感到不舒服,也要馬上還以顏色,一旦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就遷怒于別人,人際關系非常緊張。
五、輔導策略
1.關愛感化,增強信任
針對劉琪的情況,我做出的第一步就是與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我要讓他覺得除了爺爺、奶奶外,還有老師和同學都很關注他、愛護他。特別是班主任對他無條件接納,尊重他的人格,以及他潛在的需求。為了增強他學習的自信心,我特意安排副班長與他同桌,每天幫助、督促他完成作業。在他腳扭傷在家休息的十來天里,我每天安排兩位學生放學后前往他家為他補習,讓他感到盡管缺少父母的親情,但多了十幾位同學和老師的友情。愛,就是這樣慢慢滲透進他的心懷。
2.宣泄釋放,拉近距離
“個體遭受挫折時會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如果這些情緒得不到發泄,就會積累起來,造成心理障礙或疾患。”嚴重者不能控制憤怒,有暴力威脅行為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自殘。如果讓受挫者有機會表達自己被壓抑的情緒,就可緩解壓力,達到心理平衡。因此,我在與他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他的信任之后,鼓勵他傾吐生活中的不如意,宣泄積存于內心的負面情緒。盡管許多問題不能馬上解決,但可緩解他煩躁的情緒,也能縮短我與他的距離,讓他感覺我最親近,最能讀懂他、理解他,我更像媽媽。
3.賞識自己,彌補不足
“賞識是雨露,能催生出最艷麗的花。”自卑生,如果自己能學會賞識自己,覺得自己還可以,就會想辦法遮蓋自己的不足,進而去改進自己的不足。因此,我要讓他發現自身的優點,讓他更早地迎來他的“人生省悟點”。我努力地尋找他的閃光點,以他在家非常孝順爺爺奶奶的事情為話題與他平等談心,恰如其分地贊揚他的美德。同時,以他酷愛體育、球打得棒為契機拓展話題。告訴他,姚明之所以成為城市形象代言人,除了他有高超的球技外,最重要的是他的愛心,他的平易近人,他的“人文奧運”精神,激勵著整個城市,催進人們向上。同時告訴他,與同學友好相處,獲得大家的喜愛并不難。教他方法:首先,遇到不開心的事,不發脾氣,郁悶時,就找我。他每次找我,除了疏導外,我適時地表揚、鼓勵他。接著又教他“遇事,微笑,再微笑”。如果能做到就告訴我,談談內心的感覺。每次談話只帶一個目標,達到目標后再提更高的目標,使之逐步認識、認可自己,接納自己,控制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
4.體驗成功,樹立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要建立他健全的人格,我必須幫助他恢復自信,構建自尊心。我采用了目標激勵法、心理暗示法幫助其構建自尊心,尋找自信心的支點,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在一次拔河比賽中,我又讓他擔任啦啦隊隊長,教給了他一些技巧,在我的意料中他組織得相當成功。為此我又夸大表揚他:你的組織能力真強,下學期你可競選班干部,為同學、為集體做更多的事來展示自己的才能,但是成績如果能提高點,希望會更大些。另一方面在每天的課堂上為他準備一些最簡單、最基礎的問題讓他回答,并適時給予表揚,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慢慢地,他對學習有了興趣,上課情況有了改觀,也學會了尊重別人,關心集體。
5.乘風破浪,鞏固成果
為了鞏固其教育成果,我不斷為他創造和提供獲取成功的機會,盡量給他安排一些適合他自己經過努力又能成功的事情。如班值日、學生參加的社區服務活動等等,讓他在實踐中不斷體驗和積累情感,體會集體大家庭的溫暖,同時學會接納他人,融入集體。在學校舉行的籃球賽中,鼓勵他當場上隊長,再次體驗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在二年級競選班委的活動中,他成功地競選上我班的體育委員,他用實際行動證明這點:我行,我是你們中的一員。
六、結果與反思
經過一學期的疏導,他漸漸變得開朗了,能與同學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上課也能舉手發言,學習自信心也加強了,成績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對待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探索中,我深深感到:建立一個溫馨環境,師生之愛、同學之誼對這一特殊群體是多么的重要,關愛感化、平等交流、目標激勵、心理暗示、體驗成功等方法對糾正其心理偏差、排除心理障礙都是非常有幫助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