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影彧
【內容摘要】新課標指引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必須以審美為核心,在“美育”的大環境下,我們往往會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校園歌曲是如此的匱乏。面對著這樣的尷尬局面,從社會各界到我們自身都應該反思,試著讓這種尷尬局面得以改善。
【關鍵詞】校園歌曲 匱乏 美育 素質教育
一、新課標下的新音樂教學理念
這么些年來,大家常常在思考:音樂教育有什么樣的性質,通過音樂教育我們想做到什么,在當前的音樂課堂中又該如何體現?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人,我覺得在新課標下新音樂教學理念真的很重要,它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關鍵。新的音樂教育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擁有的,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正確認識當前的教育現狀,如:音樂教育受重視的程度、音樂教育的真正價值、音樂教材、素材的適合度、音樂教育的屬性問題等。就音樂屬性問題來說,有百分之五十五的人認為音樂教育是美育,百分之十的人認為是德育,還有極少部分人認為中小學音樂教育是特長教育、專業技術教育。雖然總體上說大家的認識還不完全統一,但基本共識已達成,那就是音樂教育是面向所有學生的基礎教育。
二、中學校園歌曲資源匱乏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中學校園歌曲的選擇依然是如此之難,每次學校讓我為課間廣播換歌曲時,我都感覺很尷尬,符合中學生口味的校園歌曲是那么難找。在專家們編寫音樂教材的過程中,我想也會感到適合中學生演唱、為他們所喜愛的校園歌曲是在是太少太少,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去年10月我們又一次迎來了區中學生大合唱比賽,當時很多學生跑來問我可以唱什么歌曲,一時間,我無言以對。確實,現在適合他們的歌曲少之又少,音樂書上的,仍舊是那些老歌,《歌聲與微笑》、《青春舞曲》……經典要保留,可我們不能抱著曾經的經典固步自封。社會在改變,在進步,反映社會文化的歌曲,特別是校園歌曲也應該與時俱進。這也是為什么此類歌曲總是沒有發展,孩子們不愛聽的原因。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學生開始對音樂書本上的作品有抵觸情緒,會唱的歌曲中有一大部分是音樂課本以外的流行歌曲,選擇這類歌曲的主要原因是“演唱者是自己崇拜的偶像”。在平時的音樂課中,很多學生總向我提出來不喜歡書上的歌曲,不想學習這些歌曲。校園歌曲到底是怎么了?音樂教育如何進行?這種局面又將持續到什么時候?
三、校園歌曲匱乏的嚴重后果
當前,藝術教育越來越受重視,“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更是成為我國教育方針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說社會各界對音樂教育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我們也希望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創作美的能力。可是現在好多中學生沉湎于流行歌曲中,校園歌曲又嚴重匱乏,想要通過音樂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談何容易。關于流行歌曲的利弊問題,已是大家討論多年的話題。在流行音樂的大片覆蓋下,如果家長不加以分辨和控制,就會出現幾歲的孩子唱大人的歌曲的情況。而成人歌曲的音域、音高、音調等特點決定了孩子如果演唱成人歌曲,那么他們的生理、心理等均會受到影響和傷害。
這些年來,也許正是因為人們的目光過分集中于聲討那些低劣的流行歌曲給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而忽視了校園歌曲嚴重匱乏這一更為關鍵性的問題。孩子們喜歡音樂也需要音樂,但是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并不高,也缺乏一定的判斷力,所以我們應該把精力集中于創作、推廣那些貼近學生生活的、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校園歌曲。
四、吸取經驗,讓社會各界一起改善局面
校園民謠誕生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臺灣大學校園,李雙澤被稱為校園民謠的開拓者。他在一次西方歌曲演唱會上振臂大喊,要唱我們自己的歌,從而引發了很多學子們創作校園歌曲的熱情,從此校園歌曲的序幕被拉開了。八十年代中期,校園民謠開始在大陸流行,代表作是高曉松和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它將校園民謠推向了巔峰。大陸的校園歌曲,真誠、純潔,給當時的人們留下了青春的印跡。但是,當校園民謠不再具商業價值,木吉他清新的旋律也漸漸被R&B等新興曲風取代。雖然之后也曾出現許巍、樸樹、水木年華等歌手,但終究沒能力挽狂瀾,校園民謠漸漸淡出人們視線,很是可惜。
繁榮校園歌曲的園地,關系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流行歌曲的繁榮是詞曲作家們創造,校園歌曲的繁榮同樣要靠他們來創造。如果唱片公司能用一小部分的資金投入到校園歌曲的推廣上,那么,校園歌曲匱乏的狀況就會有明顯改觀。歌曲的傳播是通過電臺、電視臺以及各類音樂報刊來實現的,校園歌曲的傳播也同樣離不開各種媒體渠道。
另外音樂教材也非常重要,它是校園歌曲傳播的媒介,也是音樂教育的基礎,因此希望編寫教材的專家們能夠及時地把具有學生生活氣息且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特點的新作品編入教材。
音樂教師在平時的興趣小組課上應找機會補充學生自己創作的歌曲,鼓勵學生自己創作、演唱自己的作品。孩子的家長們也要對自己孩子熱衷的流行歌曲具有基本的良莠辨別能力,不能一味排斥,以免加重叛逆心理,也不能放任逐流,為孩子演唱、欣賞校園歌曲創造更多的機會。
當然,我覺得有關政府以及宣傳部門也應該加以重視,真正理解校園歌曲正處于岌岌可危的狀態,對孩子們身心健康有很大影響。在今后校園歌曲的創作與推廣上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幫助。
最后,真心希望孩子們可以有更好的機會接觸、學習音樂,讓他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歌唱,有好歌唱、有屬于自己的歌唱。如果大家都來參與其中,我想這一“工程”會永遠的充滿希望、充滿陽光。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玉帶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