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明
摘 要:泰戈爾曾說過:“愛是理解的別名。”用愛去理解學生,讓學生理解我們的愛,是老師成功的開始。我們在理解中相容,用愛去感受、體會、尋找。只有愛才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一個平凡的老師,不妄想自己能夠桃李滿園,只想用滿腔的情感與辛勤的汗水在孩子的心中撒下一粒愛的種子,并希望這粒種子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能讓孩子受用一生。老師的工作是瑣碎的,可點點滴滴都與育人有關。
關鍵詞:學生;教育;關懷;愛
一、以“親”為主,愛心滋潤
一個好的老師,他不會動輒發怒,而會耐心地給予教育和引導;當學生有異常表現或行為時,他能夠觀察入微,及時地與學生談心并幫助解決問題;當學生遭受挫折時,他能扶起學生,鼓勵其樹立堅定的意志和信心。學生只有得到老師的愛,才會向老師傾吐自己的真情,特別是班中的“后進生”,他們最容易產生自卑感,老師若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愛,必然會點燃他們奮發向上的火花。
有人說我們的愛是給予學生全部的愛。我覺得不全面,決定孩子最后命運的往往不是老師,而是家長,所以,我們的愛不僅是對學生更是對家長。把愛注入對家長的交流中、交往中,使他們真正地體會到什么是教師的責任,什么是家長的責任。你有多少位不同的家長,每個家長的情況、心理都是不同的。記得有一次期中考試后,有一個學生的成績特別不理想,第二天就沒有來學校,我通過電話交流,得知他父親打了他。我主動找他父親談話,交流教育經驗,講道理,擺事實,通過不厭其煩的工作終于使他明白了什么是孩子所需要的,能接受的。他的愛不僅僅是通過打罵體現出來的。孩子上學后,通過我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孩子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說,教師的責任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教師要擔負起促進學生成長的責任,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核心,促進學生個體的和諧和健康發展。教師要擔負起引導學生的責任,把他們本有的生活經驗和閱歷引導到更正確、更高效的層次。當然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教好書,更要育好人。品行的培養、思想的形成、世界觀的建立,我們的言行將影響著并引導著學生前進的方向,教師的愛也正是通過這一次次的交流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內涵。
二、用“真”打動,以愛導航
在現實生活中,老師對學生總會或多或少存有畏懼心理,師生之間有著一道無形的鴻溝。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去填平這道鴻溝呢?那就是用滾燙的心溫暖學生的心靈,用真心去感動學生,用真誠去填平師生間的鴻溝。真心誠意是打動人最有效的手段,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有著巨大的感召力。只有真心對待學生,才能引起學生內心的強烈共鳴,達到師生間的相互信任,學生才會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敞開心扉,傾訴他們的心里話。老師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精神境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使他們健康成長。
我一直記得我與一位調皮男生的談話,他的缺點是學習習慣差,上課不聽講,一直在自己的位上小聲唱歌,影響了老師的上課情緒和周圍學生的聽講質量。放學后不按時回家在外面玩。有一天,我專門找他談話,我問:“你最喜歡做什么?”他說:“下跳棋?!蔽艺f:“那好,我明天送你一副跳棋。但是老師想告訴你你上課不守紀律影響了周圍的同學?!彼牶?,沉默了片刻說:“老師,我試著改,您給我點兒時間?!钡诙?,我專門買了一副跳棋送給他。在隨后的日子里,他每進步一點我都會在班上表揚,用了兩周時間,他變了,上課不左顧右盼,也不吵鬧了,見老師也有禮貌了,現在他已經上初中了,聽說表現還不錯。所以,有人說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可以成就一個學生的未來,也可以毀滅一個學生的前途。在我與學生的真誠溝通中,我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動學生,幫助學生抹去灰色的記憶,建立一個全新的自我。
三、細心觀察,演繹愛意
教師的愛,就像火種,它能點燃學生的愛。學生得到教師的愛,就會把這種愛“反射”給老師、同學,以至上升為對生活、對學習、對祖國的愛。
在教學中,我給學生盡量減負,少留作業,多給學生課外自學和休息的時間,課后多跟孩子們談心、玩耍。一次,我發現我班有一個學生整天愁眉苦臉,我找她談心,原來她的父母離異了。我告訴她:“既然事實如此,你要化不快為動力,要好好學習,既然看到母親可憐,就要好好體貼她,你的學習成績就是對媽媽最好的回報,你平時需要什么,告訴老師,老師可以幫助你?!庇袝r班上的學生買教輔資料,她沒錢買,我就先替她買了,結果細心的她把這一切都記入她的日記本中,家里有錢時就來歸還我,看到她困難的樣子,我說:“這是老師送給你的,只要你好好學習。”后來,她學習非常賣力,由考試不及格到及格,又由及格到優秀。她驚人的進步,讓我感到高興??梢?,我們平時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做朋友,只有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把學生當成知己,對他們充分地加以信任,這樣學生才會把心里話告訴我們,才會向我們傾吐生活中的沉悶和不快。
總之,教師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我們只有從點滴做起,做到愛生如子,這樣我們就成功了一半。做老師最大的體會是:情是主體,愛是主流。學海無涯,教誨是岸,問世間情為何物?但既知真情永遠,真愛永恒,又何懼后路的陰晴變幻?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充滿了信心,面對教育事業,我將一如既往,開拓創新,默默奉獻,終身做一個學生愛的播種者,因為只有愛才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
參考文獻:
張珉.用“愛心”這把鑰匙打開學生“心靈”的鎖[J].新課程:中學版,2009(03).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