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開云
初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念和性格養成的黃金時期,初中思想品德作為一門德育科目,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和塑造學生的人格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網絡、媒體等媒介中存在的大量負面信息嚴重侵蝕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當下教育對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打破常規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模式勢在必行。下面從案例教學入手,就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質量提出了一些新的做法。
一、傳統思想品德教學現狀
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現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學模式單一,另一方面教學效果達不到要求。首先,在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往往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接受知識狀態。雖然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許多有趣的章節,但是由于采用“滿堂灌”的說教模式很難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學習效果自然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其次,在開展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時,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或教學內容不當,致使學生聽課效率不高,學生大都感覺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所以他們寧愿上課做其他的事情,也不愿意聽課,思想品德的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模式創新探索
1.秉承案例,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
通過案例教學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的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需要結合思想品德教材來為學生們選取一些貼近生活的案例,尤其是那些具有教育意義的生活案例。由于這些案例與學生的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得到有效地激發,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課堂的學習和討論中。在案例選擇方面,教師需要本著實踐性、實效性、針對性和方向性原則。例如,教師在講授有關“誠信”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選取學生在考試中作弊以及社會中存在的學歷造假問題等來作為課堂教學的案例。又如在講授有關“愛國主義”方面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選取釣魚島問題、中日以及中美關系等問題作為教學的案例,由于這些案例均與當下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學生討論的過程中也會更有爭議性。通過學生們激烈的討論和交流,學生的誠信和愛國主義教育將得到切實地落實。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模式進行創新。在開展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課堂歸還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重視學生個體思想的交流和表達。采取恰當的手段和方式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可以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有關的問題。同時,學生們對案例進行討論的過程中,他們會不可避免的產生爭執,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們對于相關思想品德知識的認識,在無形中塑造其價值觀念和道德意識。
再次,要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新型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充當學生的輔助者。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組織一些適合學生討論的課堂條件,并適時引導學生學習的思路。在小組討論結束后,要積極組織班級學生開展心得交流,深化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可以以報告、辯論或者演講等形式來開展班級間的交流,教師再對這次案例做最后的點評,在理論的高度上給學生們進行恰當的指導。
2.強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案例選取的實效性,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學生價值觀念、道德意識以及人生理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講授有關“承擔責任,服務社會”方面的知識時,教師需要從實際出發,選擇的案例要特別注重實效性,如學生應對社會、家庭負責等,同時也可以引入當下社會和網絡中的一些素材,通過對不良信息的剖析使學生明辨是非,遠離不良信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質量,我們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模式來開展思想品德教學。傳統的教學質量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因此,除了要在案例內容上注重實效性外,還要選擇多種教學手段。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多種思想品德學習方式相結合,并充分利用網絡這一現代化科技手段,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思想品德學習中的單調性,增強學生學習的探索性、合作性和自主性,使學生可以自主投入到學習中。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當下教育對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選取貼近生活的案例,以分析案例的方式來增強思想品德學習的實效性,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和人生價值觀,為社會提供合格的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