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赟
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維生素B12的檢測及其意義
張赟
目的 探討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維生素B12檢測的臨床價值。方.50例腔隙性腦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50例非腦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 分別檢測其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結果 觀察組血清葉酸、維生素B12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腦梗死患者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明顯高于重度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度與重度患者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與中度患者檢測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維生素B12水平降低與腔隙性腦梗死病情嚴重程度相關, 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腔隙性腦梗死;血清維生素B12
腔隙性腦梗死是腦梗死的常見類型, 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主要發生部位在大腦前中后部動脈, 致殘率較高, 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危。有研究顯示, 血清維生素B12參與了血管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1]。本文分析了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維生素B12的檢測及其意義,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腔隙性腦梗死患者50例作為觀察組, 所有患者均符合腦梗死診斷表現, 經MRI、CT檢查確診, 男36例, 女14例, 年齡50~83歲, 平均年齡65.5歲;按照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分為27例輕度、15例中度、8例重度;其中26例合并高血壓、21例合并冠心病、13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同時隨機選取本院收治的非腦梗死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 男30例,女20例, 年齡50~82歲, 平均年齡64.5歲;其中25例合并高血壓、19例合并冠心病、15例糖尿病,11例高血脂。排除標準:大面積腦梗死;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顱內腫瘤;血管炎;免疫異常者;甲狀腺疾病;近期應用葉酸和維生素B12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抽取3 ml肘前靜脈血, 采血前至少空腹12 h。利用電化學免疫分析奇異檢測患者血液中的葉酸和維生素B12含量, 試劑盒和質控品均為儀器配套。維生素B12參考標準:180~800 pg/ml。
1.3 判定標準 腦梗死嚴重程度判定[2]:輕度:NIHSS<4分;中度:NIHSS為4~15分;重度:NIHSS>15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檢測結果對比 觀察組血清葉酸、維生素B12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不同分型腦梗死患者的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比較 輕度腦梗死患者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明顯高于重度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度與重度患者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與中度患者檢測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葉酸、維生素B12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葉酸、維生素B12水平對比(±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例數葉酸(ng/ml)維生素B12(pg/ml)對照組509.69±4.15559.78±118.65觀察組504.62±2.35a415.36±142.85a
表2 不同分型腦梗死患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對比(±s)

表2 不同分型腦梗死患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對比(±s)
注:與重度比較,aP<0.05;與中度比較,bP>0.05
組別例數葉酸(ng/ml)維生素B12(pg/ml)輕度27.5.06±3.75ab424.5±256.4ab中度154.49±2.82a346.9±221.7a重度81.78±1.24186.8±119.6
腔隙性梗死即大腦深部的微小栓塞導致的缺血性病變在治愈后殘留的篩孔[3], 其最常見臨床癥狀是純感覺性腦梗死,表現為四肢麻木及輕度感覺障礙。此外, 純運動型偏癱也較為常見。糖尿病、高血壓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微血管病變的重要誘因[4], 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也與腦梗死密切相關。例如酗酒、吸煙均會導致病情反復發作。
血清葉酸和維生素B12是人體核酸代謝的重要輔酶, 有助于保證神經細胞功能和結構完整。維生素B12水溶性良好,其中包含多種礦物質, 能夠結合游離的Ca2+而被人體吸收,在弱酸條件下結構穩定, 在強堿或強酸環境下則其穩定性會下降并逐漸分解。缺乏維生素B12會造成神經細胞蛋白質合成和能量代謝異常, 對形成神經髓核產生重要影響, 對正常腦膜結構造成破壞, 導致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 增加了血小板的附著性, 從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引發腦出血或腦梗死等一系列損害神經系統的臨床癥狀。血清維生素B12降低會引發高半胱氨酸血癥, 加速動脈硬化, 局部血管損害會導致滋養血管阻塞, 損傷外周神經, 導致神經病變和營養障礙。
血清維生素B12影響腦梗死病情進展主要通過半胱氨酸發揮作用[5], 其作用機制可能是半胱氨酸氧化會產生氫氧根和氧自由基, 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害, 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 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從而引發腦血管疾病;同時半胱氨酸及其代謝產物對凝血因素具有強化作用, 會促使血小板聚集, 減少C反應蛋白, 從而形成血栓。
維生素B12和葉酸均為臨床常用藥物, 不良反應少, 患者可耐受。相關研究顯示, 長期應用維生素B6和葉酸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飲食結構也相關改善, 適當增加維生素B和葉酸的攝取, 可有效減少腦梗死發生,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觀察組患者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均明顯少于對照組, 嚴重程度不同的腦梗死患者血清維生素B12和葉酸水平間有差異, 且輕度和中度患者血清維生素B12和葉酸水平均高于重度患者, 說明維生素B12、葉酸水平與腔隙性腦梗死病情發生和進展具有相關性。但由于本次研究所選病例有限, 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下降是否是腦梗死相應危險因素尚有待深入研究。
[1] 李興華, 趙云芳, 付艷.腦梗死患者血清葉酸和維生素B12水平的測定及其臨床意義.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3):392-393.
[2] 周佳佳, 徐子奇, 羅本燕.進展性腔隙性腦梗死的發病機制、臨床預測與治療研究現狀.中華神經科雜志,2013,46(7):494-495.
[3] 宋揚, 臧大維, 靳燕宇, 等.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與腦動脈血流動力學參數及HDL-C的相關性. 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4,13(11):1135-1138.
[4] 孫利強, 法憲恩.中心動脈壓與外周橈動脈壓的差異對腔隙性腦梗死患者的影響.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4,31(6):1645-1647.
[5] 劉茜, 王嘉俊, 馮娟.血清維生素B12水平與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腦白質病變嚴重程度的關系研究.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7):1993-19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36
2015-02-12]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安鋼職工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