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梅
雙孔腹腔鏡闌尾炎周圍膿腫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干預
葉春梅
目的 探討雙孔腹腔鏡闌尾炎周圍膿腫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方法30例闌尾炎周圍膿腫手術患者依據CO2氣壓不同進行臨床分組, 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15例。兩組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均給予常規的護理措施, 對照組將氣腹的壓力設定在13~15 mm Hg(1mm Hg=0.133 kPa)之間,注意保證患者氣腹的壓力恒定。研究組氣腹的壓力設定在8~12 mm Hg之間, 保證患者氣腹壓力處于恒定狀態。對比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雙孔腹腔鏡闌尾炎周圍膿腫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雙孔腹腔鏡;闌尾炎周圍膿腫;圍術期護理
闌尾炎周圍膿腫是急性闌尾炎常見的一種并發癥, 其往往是因移行大網膜包裹粘連造成的。急性闌尾炎周圍膿腫如果發生破裂, 局部組織會出現炎性浸潤、充血水腫, 周圍的組織出現粘連、壞死及潰爛等, 從而影響了手術的視野, 不利于臨床治療[1]。腹腔鏡下手術治療闌尾炎周圍膿腫是目前較常見的微創方法, 其創傷較小, 患者痛苦少、住院時間短、恢復效率好、并發癥少, 但是針對氣腹建立過程中CO2變化情況的研究較少[2]。本研究通過對本院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擬探討雙孔腹腔鏡闌尾炎周圍膿腫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情況,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闌尾炎周圍膿腫手術患者30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患者均符合闌尾炎周圍膿腫的診斷標準, 右側下腹部轉移性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減退、惡心嘔吐, 右下腹部有包塊, 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計數明顯升高, B超顯示右側下腹部有均質腫塊, 呈現2~5 cm的圓形或者橢圓形。依據CO2氣壓不同進行臨床分組, 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15例, 男8例,女7例, 年齡21~48歲, 平均年齡(32.1±10.3)歲, 病程1~4周, 平均病程(1.9±1.0)周。研究組15例, 男9例, 女6例,年齡22~50歲, 平均年齡(35.8±10.1)歲, 病程1~6周, 平均病程(1.8±1.1)周。兩組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均給予常規的護理措施:護理人員應注意保持病房環境的清潔、安靜, 幫助患者實現舒適的體位, 以緩解患者術后的疼痛癥狀;護理人員應關心患者, 通過親切的態度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以及注意事項, 消除患者的焦慮或者抑郁等緊張情緒, 使患者積極的配合護理, 以便早日康復。護理人員應特別關注患者的傷口恢復情況, 保持患者傷口干燥和清潔, 由于患者創口的愈合時間較長, 早期的下床活動很容易導致患者創口出血, 一旦發現出血、感染的情況應立即采取對癥措施, 同時, 護理人員要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以及患者的住院時間。對照組將氣腹的壓力設定在13~15 mm Hg之間, 注意保證患者氣腹的壓力恒定。研究組氣腹的壓力設定在8~12 mm Hg之間, 保證患者氣腹壓力處于恒定狀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3.1 觀察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 療效評價標準:治愈: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炎癥反應消失, 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范圍, 通過B超檢查右側下腹部包塊明顯消失;顯效: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炎癥反應基本消失, 體溫和白細胞計數基本恢復正常, 右側下腹部包塊明顯有縮小趨勢, 但是腹部仍然有輕微的壓痛;好轉:患者臨床癥狀改善, 局部炎癥反應減輕, 右下腹部包塊縮小不明顯, 疼痛仍然存在。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1.3.2 觀察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的并發癥情況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比較[n(%), %]

表2 兩組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的并發癥情況比較[n(%)]
闌尾炎周圍膿腫在闌尾炎發生率中約占8%, 其形成原因較為復雜, 首先可能是患者不能及時就診或者未能在早期進行手術治療, 其次是一些患者闌尾炎的臨床癥狀不明顯, 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 還可能有少數患者闌尾異位無法及時診斷[3]。闌尾炎周圍膿腫屬于闌尾炎急性期的炎性反應擴散、穿孔或者是闌尾炎周圍組織化膿病灶形成, 常常會被大網膜包括形成團[4]。腹腔鏡是目前較為常用的治療闌尾炎膿腫方法, 其創傷小, 患者承受的痛苦少, 患者恢復較快, 并發癥相對較少。但是腹腔鏡的應用需要在氣腹條件下進行, CO2是腹腔鏡下建立氣腹常用的充氣介質, 容易對患者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造成干擾, 手術過程中如果氣腹壓力較高,患者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會受到不良影響, 進而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5]。護理人員要在術前向患者耐心的講解一些關于手術治療方案的基本概要情況, 使患者了解手術基本過程,對于手術中可能出現的狀況有一定的了解, 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6]。護理人員術前注意觀察氣腹管道是否安裝正確和完好, 確保腹腔鏡各項儀器和設備連接正常, CO2鋼瓶內壓力是否可以滿足術中要求, 同時對壓力進行準確的對照和調試。注意盡可能避免手術過程匯總負壓增高的時間過長, 在麻醉和氣腹建立的前后, 護理人員要協助術者和麻醉師監護好患者的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情況, 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呼吸循環變化, 要立即通知醫生, 停止CO2的注入,并且做好搶救的準備工作。護理人員還要注意根據患者的體位調整好輸液的速度, 進而適宜性的擴容。本研究通過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闌尾炎周圍膿腫手術患者30例臨床資料, 依據CO2氣壓不同進行臨床分組, 結果表明, 研究組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研究組闌尾炎周圍膿腫患者心律失常、酸中毒、血壓降低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提示雙孔腹腔鏡闌尾炎周圍膿腫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干預可以明顯的提高臨床療效,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 雙孔腹腔鏡闌尾炎周圍膿腫手術前正確評估,手術過程中注意氣腹壓力的適度控制, 避免持續高氣壓, 加強觀察和監測, 提高手術配合效率, 可以提高臨床療效,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1] 彭富強.超聲引導穿刺引流術治療闌尾炎周圍膿腫20例報告.中國醫學創新,2009.6(27):30.
[2] 姜梅, 秦貴香.急性闌尾炎病人術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全科護理,2012,10(3):630-631.
[3] 汪志平, 徐良志.彩超引導下穿刺引流加抗生素灌洗保留術治療闌尾炎周圍膿腫83例.臨床軍醫雜志,2013,41(3):249.
[4] 曾瑞琳. 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的療效觀察.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74-77.
[5] 詹慶華, 黃世旺.腹腔鏡與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闌尾炎周圍膿腫的研究.中國內鏡雜志,2013,19(2):167-169.
[6] 李華芹, 肖紅巖, 安慧玲.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的療效觀察.河北醫藥,2012,34 (18):2875-2876.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double hole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appendicitis peripheral abscess
YE Chun-mei.
Operating Room, Guangdong Shaoguan City Quji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Shaogua.5121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in double hole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appendicitis peripheral abscess. Methods A total of30 patients with appendicitis peripheral absces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CO2pressur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and each group contained15 cases. Both groups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for appendicitis peripheral abscess. The control group had pneumoperitoneum pressure as constant13~15 mm Hg (1mm Hg=0.133 kPa), and that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8~12 mm Hg.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much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t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Double hole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appendicitis peripheral abscess can remarkably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is method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Double hole laparoscope; Appendicitis peripheral abscess; Perioperative nursing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30
2015-02-26]
512100 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人民醫院手術室